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日前,《敦煌遇見盧浮宮:何以為美》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該書作者羅依爾帶領讀者開啟一場橫跨東西的藝術之旅。

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敦煌遇見盧浮宮》一書,是羅依爾從跨文化視角全新解讀敦煌藝術與以盧浮宮為代表的西方藝術。
他在書中從觀眾體驗的角度對比巴黎市中心的皇家宮殿與西北大漠中的幽暗石窟帶給人的震撼;在 45 窟脅侍菩薩與斷臂維納斯的美之巔峰對決里探索中西方審美與價值觀的異同;在達·芬奇的一場穿越敦煌之旅中尋找莫高窟里的天才畫匠與他的自畫像;在 220 窟經變畫和拉斐爾壁畫的互鑒中,發現當時藝術贊助人的品位與追求;在米開朗基羅晚年的糾結與 254 窟“舍身飼虎”的對峙中觀察人生的痛苦與解脫。關于與敦煌的結緣,羅依爾說:“我在法國讀書的時候專業是文化產業,那個時候一直都泡在西方的美術館博物館里。回國后一次策劃敦煌展覽的機會讓我深入接觸了莫高窟和敦煌研究院,從此也改變了我的方向,包括審美趣味和事業規劃。”

2018年,作為第一批“敦煌文化守望者”,羅依爾在敦煌一待就40天,并深入了很多不對外開放的洞穴,由此更全面地接觸到了敦煌的深意。“遠離都市后,我更是發現了敦煌的療愈作用。到了大漠之中,忘記手機的存在,我們才能真正地‘看見’藝術。如今打著手電筒看洞窟的體驗,和千年前善男信女參拜莫高窟時沒有太大改變,這種還原歷史的穿越感是很多博物館都無法重現的。”
羅依爾說:“雖然天天在講藝術,但在好多敦煌洞窟之中,語言似乎是多余的,很多人會禁不住流淚。我們用肉身參觀的體驗,是任何照片和視頻都無法再現的,這種靈魂被觸摸的感受,甚至無法與人分享,只能深藏在心,變成心中美麗的凈土,直到再一次鼓起勇氣,再一次朝圣。”在他看來,敦煌看似很火,依然需要大量的當代再演繹,讓世界上更多的人在這個視覺欲望強烈的時代看見敦煌。(本文圖片由出版社提供)
- 2023-06-12小說的十字路口
- 2023-06-02讀《游過月亮河》:領悟生之喜悅
- 2023-05-29珍貴文獻見證百年奮斗歷程
- 2023-05-24《讀懂黨章》出版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