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美文摘編

    尋找城市邊緣的野性

    23-06-19 14:43 來源:蘭州日報 編輯:張蘭琴

      黃河在桑園峽向北流去

      榆中縣東坪村黃河南岸的漢長城遺址

      九圪垯山上的貓兒刺

      九圪垯山上的壁虎

      九圪垯山裸露的巖石

      黃河東出蘭州,就進入狹窄的桑園子峽。沿南岸絲綢之路古道上的東金公路(東崗鎮至金崖)東行6公里,就到苑川河的入黃河口處。

      這里有兩個村莊,東岸的叫東坪,西岸的叫西坪。西坪還有一個地名叫“響水子”,是因發源于苑川河南岸的萬眼泉的泉水日夜不停的由西坪懸崖上流入苑川河,發出轟響之聲而得名,當地人也稱“小水子”。

      黃河此段有鯉魚、狗魚、青蛙、癩蛤蟆、水獺等水族動物。由于水質污染嚴重等因素,狗魚和水獺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絕跡。這與人類捕捉無關,當地人無釣魚吃魚的習慣。據說,過去只有每年在“谷雨”這天,黃河里的鯉魚就會浮出水面,有人劃乘羊皮筏子,持槳板打躍出水面的鯉魚,捕撈后分給大家食用。

      東坪向東300米,就是榆中境內唯一遺留的一處漢長城遺址,該遺址現只有一處墻墩,緊鄰黃河,圍長40 余米,高約5米,無任何防護措施,墻壁上,有磚、石混雜其中,人工夯筑之痕清晰可辨。西側墻面上,還有人掏挖的小窯洞。高1.3米,深達50厘米。破壞嚴重。漢長城遺址再向東200米,東金公路向右拐入七峴溝,向來紫堡川而去,而黃河則被東面的大山阻擋,無路可去,左拐北折而流向什川。此處就是著名的黃河大“幾”字灣的第一灣。第一灣的南岸,有十來戶人家,地名叫駱圈灣。由于地處古絲綢之路,曾建有駱駝圈和小型客棧供駱駝客隊歇腳而又在黃河拐彎處而得名,后來,因諧音,叫羅泉灣。山腳下,有七八棵楊柳已吐綠。沿黃河,已無路可尋,就沿洪水沖的山溝上東山,還是無路,甚至沒有羊腸小道,巖石裸露,怪石嶙峋,坡陡難行。巖石層只有七八十米厚。此山的石頭,含有石英成分,石質軟,無開采利用價值。再往上,就是黃土層,直到山頂。由于干旱,整個山上,無一棵樹木,甚至連灌木都沒有。耐堿耐旱的駱駝蓬只發出二厘米的枝蔓,一些蒿草和矮草,也剛發芽,還有一些匍匐在地面的無名小草,卻已開出了扁豆大小的艷麗的小花,有白色的和淡藍色的蝴蝶飛起飛落。爬到半山腰,太陽已全面照曬,山坡雖陡峭,卻無陰涼可乘。渾身發熱,不得不解開衣扣,緩慢前行。

      一處陽屲蒿草旁,一條只有20厘米長的灰麻色高原蝮蛇蜷縮盤臥,曬著太陽。當地人稱這種蛇為“麻桿蛇”,以鳥蛋和捕捉昆蟲、鳥、鼠等為食。我們圍它觀看,竟無絲毫懼怕,紋絲不動。蘭州目前已知的只有高原蝮蛇、菜花烙鐵頭蛇、竹葉青蛇、黃游蛇、白條景蛇五種,其中前三種蛇有毒,主要生存于南部山區和接近水源的地方,北部山區有少量的高原蝮蛇和竹葉青蛇。由于受環境條件的限制,蘭州地區的蛇體形都較小,一般長在40 厘米至100厘米,少有傷人的記錄。

      即將到達山頂,腳底下發現了亂竄的小蜥蜴。這是當地常見的一種小蜥蜴,就是壁虎,當地人稱為蝎虎子、七寸子。土皮色,半厘米粗,5至10厘米長,跑的很快,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若被人或獵食者抓住尾巴,會主動斷掉尾巴逃跑,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長出新尾巴。盡管有此本領,但往往還是鷹和烏鴉等食肉飛禽及蛇的獵物。

      繼續前行,矮草中,有短小的蝗蟲跳躍。這種荒山蝗蟲體形很小,只有1至2厘米長,翅膀上沒有翅翼,不能飛行,只能跳躍,一般數量不多,不會對植被造成大的破壞,它也是山中鳥雀、蜥蜴、黃鼠和蛇的主要食物之一,甚至會成為山上的螞蟻的獵物。這里的荒山螞蟻有兩種,一種體形較大,有1厘米長,黑色,從山下到山頂都有。還有一種,體形很小,黑褐色,主要生活在半山腰以下,在山底下,隨處可見。他們也是蜥蜴和鳥類的獵物。

      黃鼠是此地唯一的鼠類,比較多,土黃色,10厘米粗,20至30厘米長,洞穴而居,食草和草籽,也吃昆蟲,夏初繁衍,入冬而眠,每窩產仔3至12只,每年產2至3窩。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特別在這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干旱山區。和草原鼠一樣,有直立觀望的本能,發現人、鷹、蛇、狐貍等天敵時,發出“呯呯呯”的叫聲,以提醒同類和自己的孩子躲藏。沿途已看見了四五只。其洞穴一路隨處可見,但不一定每一個洞穴內都有黃鼠。因為這種黃鼠也很狡猾,往往會有三至五個洞穴,真是“狡鼠”。其天敵主要是鷹、蛇、狐貍。

      與這種“狡鼠”一類的嚙齒類動物,就是野兔。野兔也是常見的食草動物,體形略小于草原兔,土黃色,身體強壯,善于奔跑,特別是上山,速度非常快,能有效地預防、躲避人和天敵的獵捕。其天敵主要是鷹、狐貍和狼。

      越往山頂,氣候越干燥,植被也越短小稀少,由于環境惡劣,動物也很少。這片山區,哺乳類動物,除了前面提到的以外,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有狼、狐貍、黃羊(當地人稱石羊)、獾豬(當地人稱竄豬)等,狼、狐貍是食肉動物,黃羊是食草動物,體格小于綿羊,善奔跑,嗅覺靈敏,遠離人類。近年,這里由于自然環境改善,又有了狼和黃羊的身影。獾豬是哺乳動物中的鼬科動物,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和北美洲。遍布我國華東、華南、西南、華北及陜西、青海和我省。獾豬的四肢又粗又強壯,腳趾前生長強而粗的長爪,爪子和前腳趾一樣長。獾的體重可達15千克,體長50厘米,尾長10厘米。身體肥壯,頭小,嘴尖、眼小、耳短、脖子短、尾巴短。毛色為黑褐色與白色相雜,鼻頭有發達鼻墊,類似豬的鼻子,性兇猛,有鋼鐵般的牙齒,非常兇殘,叫聲似豬,所以又叫豬獾。視覺差,嗅覺發達。是雜食動物,尤喜食動物性食物,包括蚯蚓、青蛙、蜥蜴和鼠類等,也食嫩草和植物根莖,有時盜食農作物。夏季繁殖,每胎2至4仔。每年只繁殖1次,是群居動物,居洞穴。有冬眠習性,在秋季積累大量脂肪,11月入洞冬眠,第二年3月出洞。這些動物,現均已絕跡。

      飛行動物,也較以前少多了。常見的有野鴿、紅嘴鴉、鷹、鷂、嘎啦雞、禿鷲、紅腹錦雞、野山雀等。今天就見到了三群野鴿,一群紅嘴山鴉和一只盤旋在山谷間的鷹。野鴿和外界見到的野鴿沒什么兩樣,以食草籽、昆蟲為生,棲居山洞和山崖洞穴,非常警覺,發現異樣動靜就迅速飛離棲落地。紅嘴山鴉是該地山區最常見的飛禽,略小于鴿子,尾巴長,全身黑色,因嘴喙是紅色而得名,成群生活,一般棲居山洞,在夏秋季節,為躲避炎熱,也會夜宿河邊或村落的樹上,食草籽、昆蟲、草莖等,春天,也會盜掘農田里的種子。嘎啦雞,是一種與鵪鶉一般大小且非常像鵪鶉的野禽,土黃色羽毛,短翅短尾,不善于長距離飛行,能很好地隱蔽自己,甚至在遭到捕獵時,抱一土塊 ,翻身讓土塊罩住自己。應該說,它也是一種會使用工具的動物之一。夏初產蛋孵化,食草籽、昆蟲、草芽為生,群居山洞或懸崖處,夏秋季節,常發出洪亮的“嘎啦嘎啦”的叫聲而得名。鷹和鷂是食肉猛禽,鷹和草原上的鷹一模一樣,以捕捉野兔、鳥類、黃鼠為生,也吃昆蟲。鷂略小于鴿子,灰色羽毛,飛行敏捷,善于捕捉山雀和麻雀,也吃昆蟲。鷹和鷂是該地唯一的兩種候鳥,春夏從南方來,秋末便飛回南方過冬。禿鷲是食腐動物,也捕獵,由于體形較大,有時會飛到村莊,偷獵雞、鴨等家禽及小豬、小羊、小狗等家畜,甚至對小孩構成威脅,能發出“哼吼哼吼”的叫聲,故當地人稱為“哼吼”。這種禿鷲體形略大于草原上的禿鷲,除在春天尋找配偶產蛋孵化季節外,其余時間都是獨居生活,十分迅猛,過去曾有獵食小孩的傳說,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已絕跡。

      紅腹錦雞,是一種非常漂亮的飛禽,當地稱為野雞,體形比家雞略小,雌性全身灰麻色,雄性體形略大于雌性,從頭到尾依次長有黃、紅、墨綠、黑色等羽毛,夏季產蛋孵化培育下一代,一般成對生活,以食草籽和昆蟲為生,善飛行,是甘肅省的省鳥,在甘肅全省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但在此地,雖未絕跡,卻很少見到。

      這里的山雀有兩種,一種麻雀大小,另一種略大于麻雀,均為全身土皮麻色,當地人稱為“地麻鳥(讀qiao)”,一年四季棲于山地或農田,成對生活,夏初在草叢或農田中筑巢產蛋孵化,一年一窩,每窩孵二至四只雛鳥,以食草籽和昆蟲為生,夏天常為尋找雛鳥而發出“啾喂啾喂”的叫聲。這兩種山雀都是益鳥,從半山腰到山頂,常能見到,“噗”地從身邊飛走。

      上到山頂,東面是一望無際的山巒,光禿禿的。盡管已到春末夏初的季節,由于干旱,山頭植被稀少,幾乎還見不到綠色,顯得空曠而荒涼,一處稍稍平緩的山坡上,依稀可辨的幾塊20世紀70年代開墾的荒地,早已無人耕種,有墳塋在荒地中央,孤零零地立著。這座山頂,有九個奶頭狀的山頭,酷似烽火臺,當地人稱為“九圪垯”。當年解放蘭州時,解放軍挖的戰壕,還緊緊地連著九個山頭,七十多年的風霜雨雪,還未曾將這歷史的遺痕抹平。這就是榆中北部山區最西邊的邊沿,鄰近黃河,其向東向北幾十公里的山區無人煙,也是距離蘭州最近、最荒涼、生態最脆弱、受人類破壞影響最輕、最有野性的地方。

      向西鳥瞰黃河,黃河幾乎直線撲面而來,河水發黃,流淌緩慢。過去這里,河水湍急,老遠就能聽到咆哮之聲。由于20世紀末,在下游20公里處建了小峽水庫,河水被抬升,河水流緩。黃河北面,依然是光禿禿的山巒。低頭看腳下的黃河,南岸的漢長城遺址清晰可見,旁邊有二三個人在農田勞作。黃河流到此處,被腳下的九圪垯山迎面阻擋,折而向北,切開重重山巒,帶著野性,蜿蜒而去,一點兒也不留戀桑園子峽,不留戀九圪垯山,不留戀滄桑的大地和歲月。

      □李新海 文/圖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av|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韩国中文字幕毛片|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多多国产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秋霞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无码av中文一二三区|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中文一国产一无码一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