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2023年“辛棄疾學術研究高峰論壇”系列活動在甘肅臨夏州康樂縣開幕。 艾慶龍 攝
中新網蘭州7月4日電 (艾慶龍)2023年是愛國詞人辛棄疾誕辰883周年,作為辛棄疾祖籍地甘肅臨夏州康樂縣,4日舉行2023年“辛棄疾學術研究高峰論壇”系列活動開幕式,來自全國4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研究交流辛棄疾文化。
會議期間,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相關人員與當地官員為“辛公義故里”“辛棄疾祖籍地”揭牌,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為康樂縣委宣傳部授“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理事單位”牌匾。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他的詩詞以悲壯和深情觸動著讀者的情懷。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康樂是辛棄疾祖籍地。

7月4日,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與臨夏州委宣傳部為“辛公義故里”揭牌。 艾慶龍 攝
據《濟南辛氏宗圖》載,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年間的辛維葉,為隋司隸大夫辛公義之子辛亮的十八世孫,自甘肅狄道始遷濟南,是為濟南辛氏始祖,五傳而至辛棄疾。
另據民國戊子重錄《辛氏宗譜》、民國乙亥《菱湖辛氏族譜之肇周大夫甲公后遷居隴西源流之圖》和康樂辛氏后裔辛靖軍所提供的《辛氏起源·世系·族史人物關系瓜瓞解》,資料銜接基本一致。
今年3月,康樂官方組織人員就辛棄疾遺跡保護、稼軒文化挖掘與活化傳承、傳播等方面赴辛棄疾出生地山東省濟南市、終老地江西省上饒市考察學習。4月,濟南市、上饒市、康樂縣三地小學生在云端開展“辛詞”誦讀活動,首次實現“跨時空”聯動。
康樂縣委書記楊志軍介紹說,辛棄疾祖籍地為古狄道西鄉,也就是現在的康樂縣。隴西辛氏自西漢初辛蒲遷居狄道西鄉,已逾2000多年。從隴西狄道走出去,或于朝,或于郡縣為官的辛氏族人從未中斷過與老家的聯系。
文化“家底”如何用活用好,變成新的財富?以濟南為例,當地致力于提升稼軒文化的親和力,打造一條稼軒文化網紅打卡線路,發起建立一個以稼軒文化為主題的文創產業聯盟等。今年2月,當地與北京大學“牽手”,成立北京大學濟南城市軟實力研究院,挖掘歷史文化底蘊是重點工作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歷史人物IP化是以現代人的視野去看待歷史人物,會對歷史人物產生富有時代特色的解讀。不過,他也提醒,IP轉化時要尊重歷史事實、人物性格等,創作仍要與歷史人物在大眾心中的符號契合,不可忽略歷史而憑空創造。
據悉,國內一些地區在歷史人物IP化方面做出了嘗試和探索。例如,湯顯祖故里、江西撫州2017年提出“東方莎士比亞”的文脈IP,將戲曲文化交流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時,通過聯合舉辦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塞萬提斯逝世400周年活動,撫州與英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的文化交流成為常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楊志軍表示,當地將借勢“辛棄疾祖籍地”這一名片影響力,搭建交流展示平臺,組織開展宣傳推介活動,用文化豐富旅游內涵、提升旅游品位,用旅游帶動文化傳播。
臨夏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邵志剛表示,康樂應在史料收集整理、遺址發掘保護以及創造性轉化等方面下功夫,打牢辛棄疾文化研究基礎,打好歷史文化名人牌。(完)
- 2023-07-05聆聽家鄉的故事
- 2023-07-05天水西關古城——賡續文脈 打造品牌
- 2023-07-05唐詩里的河西走廊
- 2023-07-04【暢游隴原】探幽遮陽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