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想先整理一下我的智能書柜再去打籃球。”最近,正在讀小學二年級的陳梓謙認領了北京石景山雕塑公園里的“更小讀智能書柜”,成了這一方圖書小天地的管理者。
晚上8點,孫悅寧拉著媽媽來到自己認領的“更小讀智能書柜”前,非要看一眼才能安心回家。孫悅寧的媽媽說:“她覺得她認領了書柜,就要把這個責任擔當起來,我很支持。”
小朋友們認領的“更小讀智能書柜”,是北京石景山區文化和旅游局與更讀書社去年11月合作推出的一項促進全民閱讀的文化惠民工程。為滿足市民365×24全天候的閱讀需求,區文旅局決定采取政企合作的模式,支持更讀書社在全區50多個點位投放智能書柜。
自推出后,“更小讀智能書柜”憑借24小時不打烊、爆款圖書上架快等特點快速打通市民線下閱讀的“最后一公里”,與公共圖書館、線下實體書店形成了有益補充,吸引了許多市民借閱。
隨著暑期來臨,更讀書社向更讀志愿服務隊的小朋友們發起了認領“更小讀智能書柜”的活動。更讀志愿服務隊創始人朱彥杰說,“孩子們一聽到活動內容非常積極,兩天的時間,50個點位的智能書柜基本都被認領。大家的熱情比現在北京的氣溫還高!”
每天清晨,陳梓謙、孫悅寧還有其他幾十名小朋友都要去擦拭自己的智能書柜,整理書柜內的書籍,檢查書籍借閱缺失情況,維護、調試書柜的借閱程序。不僅如此,他們還要向周邊居民宣傳推廣自己的智能書柜,了解大家的閱讀需求反饋給更讀書社。
更讀書社創始人康卜川告訴記者:“我們要想盡辦法讓大家關注智能書柜,讓智能書柜‘活’起來,真正服務大眾閱讀。”
在半年前,智能書柜投放石景山區之初,康卜川坦言他們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并不是第一家做智能書柜的公司,但是通過智能書柜探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更小讀智能書柜技術系統”利用大數據與云計算等技術為不同場景的智能書柜“因地制宜”規劃書籍選取、更換等問題。“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康卜川說。
在政府之外,更讀書社希望能夠聯合公共機構的力量,“《中國青年報》作為一家老牌傳統媒體已經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耕耘多年,有長期積累的內容策劃優勢,這一點正是更讀書社所缺少的。”
基于這個想法,在今年5·19“中國旅游日”,更讀書社聯合《中國青年報》對智能書柜進行升級改造,結合旅游日的宣傳主題,合作推出“中青薦書—青年旅行枕邊書”書單,使書柜中的書籍煥然一新。
這份由《中國青年報》編輯記者推薦的“旅行枕邊書”書單包含了旅行隨筆、旅行小說等種類豐富的書籍。
其中一本由陸曉婭創作的旅行隨筆《旅行中的生死課》成功“擊中”了石景山區一位新手媽媽敬小華的內心。敬小華在生寶寶之前非常喜歡旅行,但現在因為寶寶年齡還太小,無法脫身的她常常感到心情郁悶。在樓下的智能書柜看到這本書時,她沒有猶豫便借回家中,“閱讀的過程,我仿佛與作者一同旅行,一同交談,一同思考,讓我暫時從家里的瑣事中抽身,非常解壓。”
康卜川說:“通過鼓勵閱讀,讓大家的生活變得美好,讓社會的書香氛圍一步一步有所提升,是我所從事的行業最有價值的部分。”
“理想狀態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應當是全社會共同參與,除了政府牽頭、企業與公共機構參與以外,也應該發動大眾的力量。”康卜川認為,如此才能形成社會的良性互動。
如何將這些讀者轉化為助力公共文化服務的勢能?更讀書社在運營中摸索出了“更讀志愿服務”模式——通過智能書柜引導讀者參與線下活動,在活動中吸納對閱讀、公共文化服務有熱情的讀者參與到更讀的志愿服務活動中。
除了前面提到的暑期“更小讀智能書柜”認領活動外,前不久,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更讀書社與石景山區文旅局合作舉辦“藏書大作戰”活動,活動參與者只需回答問題便可以在現場免費兌換一本與文化或自然遺產相關的圖書,并獲得更讀書社“更小讀智能書柜”一年期會員身份。整場活動吸引了200多個家庭參與,其中有20多個家庭報名參與“更讀志愿服務隊”。
此外,還在“六一”兒童節等節點不斷開展活動。一次活動時,一位父親對康卜川說,“這樣的公共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不僅增加了親子相處的時間,還從小培養孩子熱愛閱讀、樂于助人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孩子會學習許多相關知識并深度參與到公共文化實踐活動中。”
更讀書社在前期會為志愿者提供專業知識培訓,比如書籍的養護、分類、擺位,專業設備操作,書店營銷策劃,圖書館運營等,讓志愿者在活動中擁有更多獲得感。目前更讀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人數已達3000多人,活動內容包含與閱讀或文化相關的各類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社區服務、教育服務、關愛服務等。
“只有讓更多的志愿者參與其中,體會公共文化服務的苦與樂,才能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進一步向全民滲透。線上購書平臺的發展對線下實體書店的沖擊很大,每每看到一些線上平臺打著書店倒閉的旗號以極低的價格甩賣圖書,我都很心痛。”康卜川說,“我們做實體書店、鋪設智能書柜、搭建志愿服務隊、發起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都是希望讓書籍回歸它本身的價值,讓更多人從閱讀中獲益,從公共文化服務中獲益。”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譚思靜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3-07-13公版圖書是否侵權?斬斷盜版圖書灰色鏈條
- 2023-07-12從圖書館“搬”到網絡平臺 數字技術讓古籍“觸手可及”
- 2023-07-11童年記憶里的小人書如今什么樣
- 2023-07-06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