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三聯(lián)韜奮書店的美術館總店與三里屯店日前聯(lián)袂舉辦著名書籍設計師寧成春先生的作品回顧展“澤浦60年——一個人的書籍設計史”,并推出新書《一個人的書籍設計史》。
著名書籍設計師寧成春在展覽上致辭。 三聯(lián)書店供圖
寧成春1942年生于山東德州,1960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繪畫系書籍美術專業(yè),師從鄭可、龐薰棐、劉力上、邱陵、袁運甫、余秉楠等先生。1965年畢業(yè)后曾在農村讀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從事美編工作。1984-1987年間兩度赴日研修,1986年調入三聯(lián)書店成為首任美術編輯室主任,不僅繼承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文人化、書卷氣和整體設計為首要特征的裝幀風格,而且順應時代發(fā)展,塑造了三聯(lián)學術文化類圖書獨特的人文氣質和豐富樣貌,并因應“讀圖時代”的來臨,開創(chuàng)了有深遠影響的“圖文書”的設計理念和出版形態(tài)。經典代表作包括《西行漫記》《宜興紫砂珍賞》《槐聚詩存》、王世襄作品(《錦灰堆》《明式家具研究》《自珍集》)、“中國近代學術名著”、“鄉(xiāng)土中國”系列、《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等等。
三聯(lián)韜奮書店美術館店為主展區(qū),包括其設計處女作和經典代表作在內的圖書二百余種,以及相關的珍貴手繪稿、封面原稿、打樣、圖書檔案以及親手繪制的內文插圖、封面素描圖、作者肖像等。最精彩的十個展柜以時間為線索,呈現(xiàn)了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這些作品多是鉛印時代的珍貴記錄,觀眾能看到那個時代的設計師以怎樣專業(yè)的繪畫訓練和素描功底,一筆一畫手繪、拼貼封面的各種元素。展覽解說文字細致入微,把每個設計的思路、特色乃至工藝、紙張等都做了簡述,盡量幫助觀眾獲取充分的歷史信息。其中,有為錢鍾書、楊絳先生設計的《洗澡》《槐聚詩存》,開啟了此后為更多大學者如吳宓、馮友蘭、鄧廣銘、費孝通、王世襄、巫鴻等“做書”的先河;有“三聯(lián)·哈佛燕京學術叢書”和以“學術前沿”為代表的西學叢書群,三聯(lián)今天作為學術出版重鎮(zhèn)的形象由此奠定;有令無數(shù)金庸迷折腰并至今難忘的《金庸作品集》;有開啟了“陳寅恪熱”的《陳寅恪的最后20年》,它也是寧成春知名度最高的設計代表作之一。
著名書籍設計師寧成春作品回顧展“澤浦60年——一個人的書籍設計史”現(xiàn)場。 三聯(lián)書店供圖
在十個展柜之外,主展區(qū)還有一百余種設計精品開放給讀者翻閱、欣賞和研讀,其中既有20世紀七八十年代鉛印時期的作品,也有絕版的三聯(lián)圖書,還有二十余種設計思路和工藝、材質都非常復雜的“大書”,足以代表“做書”的極致追求。
在韜奮書店從一樓到二樓的樓梯右側,是一整幅碩大的照片墻,里面的數(shù)十幀照片濃縮了寧成春先生六十年的從業(yè)生涯。照片墻最偏僻的左下方,鶴發(fā)松姿的寧成春先生獨坐暈黃的孤光中,專注、凝神,一如往昔,81歲的他至今還在工作狀態(tài),常常說“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
這位老人坦言,“設計師是用情感和共鳴來打動讀者。書籍設計中,應該淡化設計師個人的風格,強調書本身的個性。不同的書有不同的形態(tài),不同內容的書有不同的處理手段,一定要多樣化,不要強調共性。”在他看來,“張揚書籍的中國精神”是擺在設計師面前極為重要的永久課題。“每個人僅僅是生活在歷史長河中的一小段,我們只有把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借鑒過來才行,借用他力,才更有可能做出好的設計。”
《一個人的書籍設計史》書封。 三聯(lián)書店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人的書籍設計史》詳略相間地完整呈現(xiàn)了寧成春經手設計的一千五百余種作品,不僅是對其漫長職業(yè)生涯的豐富總結,也是對三聯(lián)書店近年重要出版物的回顧,從裝幀設計角度再現(xiàn)了一本本書籍的誕生。
據悉,展覽將持續(xù)至8月20日。(完)
- 2023-07-24《老天津名人軼事》:用新視角講述“老天津”新鮮故事
- 2023-07-24葉舟《涼州十八拍》榮獲吳承恩長篇小說獎
- 2023-07-23蘭州市第四屆文學創(chuàng)作提高班在皋蘭舉辦
- 2023-07-21張平生新書捐贈座談會在蘭州大學圖書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