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不要寫你想寫的小說,要寫你能寫的小說。’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這句話,我教書時起碼引用了一百多次。但如果要給《歡迎來到人間》拎一個關鍵詞,那還是——‘我想寫’。”歷經15年創作,畢飛宇寫出了真正“想寫”的故事。畢飛宇新長篇《歡迎來到人間》首發式,近日在北京舉行。
新書首發式現場
小說的創作動因來源于一則醫療新聞。當新聞結束的時候,小說開始了。人有兩套生活:一套裝滿別人,一套隱于自我。《歡迎來到人間》中,外科醫生傅睿年輕有為,他人眼中的好兒子、好丈夫、好醫生;但獨面自己,人生軌跡早已被安排、持續滿足他人期待、自我面目模糊不清。豈止傅睿,這難道不是每一個被迫完美者的精神素描。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說:“畢飛宇幾乎在書里把自己重新雕刻了一遍。一個作家的15年是值得的。”
“《歡迎來到人間》關乎我們生命的根底,在經受精神與身體震蕩的危急時刻,各色人物如何以各種方式,憑借生命的慣性進行‘超越’,本書做了極為艱難的探索。它涉及當代文學未曾觸及的,不在當代小說的表達慣性里的東西,非常不易;唯其不易,小說中的生命景象才是有洞見的,才是足以震撼我們的。”李敬澤說。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認為,《歡迎來到人間》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現代小說,類似諾獎作家安妮·埃爾諾《正發生》中的表達:人因一件小事,突然被甩出軌道,不知要滑向哪里,卻引發了雪崩似的連鎖效應。《歡迎來到人間》也通過意外事件的發生,寫出了傅睿這顆“行星”被拋離軌道的狀態,所發生的一切構成了他漫無目的的生命慣性。
提及整部小說的價值,戴錦華說:“它是我們時代的精神癥候,是我們時代的心理‘現形記’。我們每個人在其中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看到自己,以不同的方式解惑。事實上傅睿的‘病態’始終是我們的常態,經由這個故事,我們看到自己常態的病態,并獲知這種常態如何得以維系。”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莉認為,《歡迎來到人間》貢獻了傅睿這樣全新的形象,他生活在別人的認可之下,卻逐漸走向精神的決堤。正如畢飛宇《小說課》中提及的,一個人永遠活在別人的認可之下,是莫大的悲哀。
小說中一處細節令張莉印象深刻:傅睿小時候,媽媽剁雞劃傷手,傅睿見了毫無反應,繼續忙著寫作業。面對媽媽的傷心質問,他冷漠回答:“我又不是醫生,你問我也不管用啊。”
張莉感嘆,這其實是生活中常見的中國母親,她處處著意,要培養出完美的孩子,而孩子卻報之以淡薄和冷漠。畢飛宇作品里每一處都是日常的生活細節,組合在一起,卻既有現實感又富超越性。
《歡迎來到人間》是一部少見的聚焦當代人精神世界的小說。精神無形,難以言說,寫作難度極大。如何想寫,為何要寫?畢飛宇提起李敬澤當年對他說的:“不管怎么說,《青衣》也好,《玉米》也好,《平原》也好,你寫的還是歷史。敬澤說,我覺得一個很牛的作家,最關鍵的點在于如何去體驗當代,概括當代,提升當代,表達當代。”
畢飛宇
在潛心創作的15年中,畢飛宇花費大量時間在醫院實地學習,以充實小說中的醫療細節。“這部小說是我的噩夢。在沒有完成之前,我無數次想要放棄,起碼有十次以上。但是每一次都擺脫不了,我還是要寫完它。”
當小說畫上句號,畢飛宇也回歸真實的人間。他最終以長篇小說的形式,呈現了一部展現當代人生命與精神世界暗流的挑戰之作。多年的苦心創作被畢飛宇形容成“一場夢”,如今,夢已醒,歡迎來到人間。(本文圖片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提供)
- 2023-08-03傳遞書香之美,引領閱讀風尚——第31屆書博會成果豐碩
- 2023-08-03中國國家版本館首批版本捐贈入藏
- 2023-08-03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修復古籍藏書
- 2023-08-03【為你讀書】讀《了不起》,品味了不起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