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輕”的西方心理學遇上源遠流長五千年的中華成語,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藏在成語中的心理學》一書中,心理學教授楊眉以成語為牽引,通過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對應一個心理學知識點的有趣方式,由“典”及“點”,引人入勝,帶領我們從高度凝練的成語典故中品悟中國人世代相傳的人生智慧,領略中華文化中蘊藏豐富的心理學思想。
徜徉在心理學海洋中,首先進入的第一層級是深海探秘——求索內心深處的自我,弗洛伊德關于人格結構和自我防御機制的內容也是作者著墨最多的部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自我,方能把握自身命運。在本書中,那些描述我們陷入無法自控境地的成語,譬如“不由自主”“不可理喻”“渾然不覺”“不假思索”等,在這個“不”字里深藏著難以被察覺的個人無意識或集體無意識,被視為通往自我覺察的第一把鑰匙。當我們能在無意識中不斷發現問題癥結或解密神秘潛能,就能將無意識升華到意識層面,從而主動控制我們的行為和心態,把“絆腳石”巧妙轉化為“墊腳石”。而那些描述行為情緒與客觀實際存在矛盾的成語,譬如“嚴防死守”“拐彎抹角”“見仁見智”“白日做夢”“文過飾非”“心口不一”等,則為我們生動展示了人類了不起的心理防御機制。心墻之上,一群“心理衛士”正竭盡所能保護我們的心靈,通過安撫、緩沖等各種方式來幫助我們度過人生難關,重新分配心理能量,使我們得以蛻變與升華。
本書的第二層級是突破自我防御的“個人圈地”,即走向他人及世界,思考人際交往關系中的相處之道。人天生是社會性的群居動物,如何在不同群體里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堅守自己的道德原則,同樣是人生必修課。在這個部分,書中列舉了“惻隱之心”“見賢思齊”“化干戈為玉帛”“相敬如賓”“和而不同”等富含儒家思想底蘊的成語,向我們提供了與他人共情、觀察學習、溝通與和解、保持親密有間、善用認同感等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指南,幫助我們認知并逐步養成開放、包容、自信的人格特質,這樣一來,我們距離幸福又進了一步。
第三層級側重于對真善美的追求,從自我升華到與他人攜手共同成長,展現出道德的巨大能量。在個人修煉“內功”層面,書中羅列了“一日三省”“勿以惡小而為之”“胸有成竹”“功到自然成”等成語,為我們示范了不少勇于走出舒適區、追求更高成就的心理訓練術;在社會環境的適應和煉化層面,包括“子承父業”“孟母三遷”“鮑魚之肆”“近朱者赤”等成語,深刻反映了選擇和創造良好社會成長環境的重要性。
合上扉頁,我腦海里浮現了這樣的場景:古圣先賢孔孟老莊穿越千年來到現代社會,與弗洛伊德、榮格、艾賓浩斯、馬斯洛等西方心理學家,展開一場中西方學說同臺競技辯論賽,古現代智慧各顯身手,唇槍舌劍之間思辨激情正燃、勝負難分。
- 2023-08-09農村生活長卷 啟人深思力作
- 2023-08-09專家學者研討古文字學人才培養
- 2023-08-09關于長篇小說《沿途》對話:讓讀者在作品中聽到中國在歌唱
- 2023-08-09《金沙遺址——祭祀區發掘報告》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