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書話】
作者:汪樹東(武漢市文聯簽約評論家,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著名詩人西川在《書籍》一詩中曾說:“歷史僅記錄少數人的豐功偉績/其他人說話匯合為沉默”。的確,從古至今,無論官修史籍還是私人史撰幾乎都只關注帝王將相、名士風流、才子佳人,只關注他們的叱咤風云、高山流水、情感纏綿;至于那如恒河邊砂粒般的蕓蕓眾生,總是難入歷史秉筆者的高端法眼。在他們看來,蕓蕓眾生往往不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也不是歷史風云的最佳呈現者,因此缺乏凝神細觀、錄之筆端的價值。然而,對于文學而言,那消失于歷史煙靄中的蕓蕓眾生才是關注的焦點,作家始終關注他們的生老病死、情感歷程,從而以文學的方式賦予宏大歷史以豐滿的血肉、人間的氣息。汪麗婭、汪崢的長篇紀實小說《守護你一生》就以汪明泉和陳春芳這一對普通夫妻的一生經歷為線索,真實細膩地呈現了他們從相識相愛到相知相守、合二為一的愛情婚姻歷程,同時也描繪了他們三個子女曉雅、曉星、曉風的成長經歷,以個人生命的濕潤經脈極好地豐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直至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歷史記憶,并以民間生命的愛與善再次感染讀者,為中國故事又添加了一抹家庭倫理的亮色。
《守護你一生》 汪麗婭 汪崢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
小說主人公汪明泉和陳春芳,來自武漢底層市民家庭,都曾因戰亂而背井離鄉、顛沛流離,新中國成立前接受過中學教育,1949年他們離開故鄉來到孝感,被人介紹到鄂豫軍區的鄂豫公學學習了三個月,隨后被分配到部隊工作。后來,他們拖家帶口轉業到孝感本地工作,明泉到孝感行署森林工業局,兩年后又調往孝感行署商業局,春芳到行署衛生學校,均從事財會工作。雖然明泉和春芳相親相愛,互相扶持,但世道艱難,他們的生活依然過得艱辛與不易。因為明泉在新中國成立前曾與后來逃往臺灣的朋友蕭志杰多有聯系,這一政治問題后來成為他們全家人命運的攔路虎,明泉的入黨、提干受阻,春芳也無法入黨,“文化大革命”中兩人曾因此被視為另類,被迫進入學習班長達五年之久,后來他們又被下放到偏僻的農村。他們的孩子也因此受到同學的歧視,上學、就業全部受到牽連。直到1976年,他們全家的命運才得以好轉,先是兒子曉星參軍,1978年明泉的歷史審查結論被組織撤銷,女兒曉雅考上了大學,兒子曉風也考上了中專。晚年的明泉和春芳彼此間的愛濃郁純粹,臻于化境。
發掘民間生命的愛與善,是這部長篇紀實小說最動人心魄的核心主旨。在該小說中隱隱地可以看到明泉和春芳在求職路上的恐慌竭蹶、拉扯三個孩子長大過程中的含辛茹苦、上學習班時的惶恐絕望、下放時的哀怨憤懣,但作者沒有對這些細加勘察,并加以陌生化、典型化,而是集中筆墨于明泉和春芳如何以最為純粹的愛情、最為穩定的婚姻來化解所有外來的逼迫與苦難。小說曾寫道:“情投意合是婚姻的壓艙石,能抵擋任何外來的狂風暴雨。也許他們的婚姻就是互為支撐的諾亞方舟。”正是明泉和春芳幾近完美的愛情婚姻為他們營造出了一個堅固的堡壘,使得他們能夠共同面對慘淡的人生、詭譎的命運,能夠克服接踵而至的種種外在苦難。而且由他們的這種愛還滋生出對待他人的善,例如明泉和春芳善待雙方父母家人,善待同事朋友,他們的足跡所履之處,均落下一縷縷凡人的善之光輝。也正是明泉和春芳這種愛與善賦予了那宏大歷史以民間的溫暖和色彩,使得宏大歷史不再貧瘠干枯。就此而言,《守護你一生》與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構成了一種明媚的價值呼應。
二
《守護你一生》主要圍繞著明泉和春芳這個核心家庭的人生故事展開,因此該小說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核心主旨是對家庭倫理溫暖亮色的耐心捕捉。無論是曹雪芹的《紅樓夢》還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都是圍繞著家族故事展開的,還有張煒的《古船》和陳忠實的《白鹿原》等當代長篇小說也多關注家族故事。但是《守護你一生》有意淡化家族故事,轉而突出明泉和春芳的核心家庭故事,這種設計無疑和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變遷更為吻合。作者筆下的明泉和春芳是兩個獨立而且人格平等的個人,他們一見鐘情,終生忠誠于彼此,組建家庭之后,生命的重心便始終放在家庭之中。因此他們會為了照顧孩子放棄武漢的工作,重返孝感;他們在學習班受到非人的待遇,也是考慮到三個幼小的孩子需要撫養而沒有自殺。在最深重的絕望中,他們把孩子視為生命的光亮。小說寫道:“人的一生,從父母的大家庭到個人的小家庭,從小家庭初始的兩人到后來的多人,最后回歸到合為一人,這就是個體生命一個完整的幸福輪回。”這是深受儒家影響的中國人最典型的生命理解方式。因此,《守護你一生》中真正禮贊的就是這種家庭倫理的神圣地位,就是區別于西方個人主義文化的中國故事的家庭倫理亮色。
作為紀實小說,《守護你一生》主要講述的明泉和春芳的人生發展歷程都是真實的,乃至他們生活的地點、年代、職業和基本的人際關系都是真實的,但是小說中鋪展開來的人物對話、心理描寫、場景塑造等是根據藝術法則合理虛構出來的。因此紀實保證了該小說作為致敬親人的人生傳記的真實性,虛構保證了該小說張弛有度、疏密相間的藝術性。真實性和藝術性并進,使得該紀實小說既可作為一部民間小人物的信史來閱讀,也可以作為一部富有藝術意蘊的小說來閱讀。當然,該小說還別出心裁地加入了來自作者家庭相冊的幾十幅黑白照片,讓讀者能夠更直觀地了解明泉和春芳等人,也加強了小說的紀實性。該小說的敘事藝術也值得一提。該小說不以細節取勝,也不以情節的曲折起伏、場面的戲劇性等取勝,而純以現實主義的筆觸緩緩展開,以油畫般扎實細密的人生描繪取勝。敘事不枝不蔓,簡明扼要,詳略得當,歷史場景的恢復和細描也頗見功力。明泉、春芳、曉雅等人物形象也塑造得個性鮮明,蘊含著耐人尋味的歷史信息、人性深度。至于小說語言也準確、生動,文采斐然但不夸飾,風格質樸而不枯寂。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4日 16版)
- 2023-08-24回應“跨界”評價,齊一民說寫作是無心插柳
- 2023-08-22王富仁:在文學研究與語文教育之間
- 2023-08-21熱播韓劇《安娜》原著小說《第二個安娜》中文版首發上市
- 2023-08-18《我在島嶼讀書2》:在文學飛地上重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