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宣 晶 實習生 孫彥揚
隨著短視頻、直播等碎片化娛樂形式在當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一席之地,年輕人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斷引發關注。最新出爐的京東《2023年輕人開學季讀書報告》顯示:驅動18-35歲人群讀書的主要因素,除了主觀能動性,還受到影視化改編這一潮流風向的引導。根據該報告,受當下熱播影視劇帶動,《長相思》原著書熱度持續走高;兒童繪本《屁屁偵探》、西方魔幻小說《哈利波特》、中國經典名著《紅樓夢》等書目也隨著影視化呈現而受到年輕人廣泛關注。從追熱播劇到追原著書,在一部部大熱IP潮流帶動下,被挑起好奇心的年輕人開始讀書跟著“熱劇”跑。
而新近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抖音平臺上的讀書類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65.17%、收藏量同比增長276.14%,直播觀看人次則同比增長近一倍。其中,文學類讀書視頻最受關注,在抖音最受歡迎當代作家榜單中,金庸相關視頻播放量位列第一,余華、莫言、史鐵生等上榜。
當視頻成為讀書重要入口時,業界在期待其激發更廣泛閱讀需求的同時,也陷入思考,尤其是速讀短視頻呈現“流水線生產”的同質化趨勢,引發對于優質作品內容價值流失的擔憂。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指出,人們在數碼叢林中遭受“狩獵”與“逮捕”,被激活的快感成為“即時獎賞”,這導致信息超載、中樞麻痹,壓縮了網友對名著本身的關注與理解。一旦網友止步于“三分鐘讀完名著”的文化快餐,將某些“說書人”的偏頗觀點奉為圭臬,那便消解了閱讀的真正意義。
速讀內容同質化,好似只展示了書皮與腰封
作為一名專業的短視頻“說書人”,學者止庵自2019年來,持續介紹卡夫卡、海明威等世界文學大師,相關視頻合集閱讀量超過了456萬。在他看來,那些埋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意,通過短視頻形象生動地娓娓道來,更能深入人心,“降低了普通人接觸文學的成本”。
然而,以“三分鐘讀完名著”為標簽的短視頻博主數量更為龐大,他們將經典名著的講解時長壓縮到3至5分鐘內,簡單涉及一些作家背景、文本含義與時代意義的梗概知識。記者發現,這些“三分鐘讀完名著”的視頻選書與文案高度雷同,評論內容、敘述語氣也同質化嚴重。在評論區,不少網友留言吐槽:“本以為看完速讀短視頻可以緩解我的‘名著恐懼癥’,結果好像只欣賞了書皮和腰封。”
從這種短視頻里獲得的閱讀成果可靠嗎?事實上,將數十萬字的名著濃縮為3分鐘短視頻,博主們不得不大幅刪減細節與旁支內容;為了吸引網友的關注,部分“說書人”還添加“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妄語,在真實文本與廣大讀者之間增設了“無形關卡”。上海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系教授吳念陽認為:“部分視頻用嘩眾取寵的語言堆砌概念,網友乍一聽似乎覺得很有道理,但其實無法深究。”
真正具有競爭力的優質內容創作才能沉淀下來
記者調查發現,真正具有競爭力和時代價值的優質內容創作才能夠沉淀下來、為大眾所追捧青睞。比如,博主“1379號觀察員”借助系列短視頻的表達手法,在《百年孤獨》涉及的典故與歷史中加入形象的動畫,細細拆解這部晦澀難懂的著作。該系列第一集首發于1月25日,目前獲得點贊量超過16萬,“1379號觀察員”積攢了近120萬粉絲。在短視頻評論區,網友們熱烈探討“說書人”講述的文本細節,共同造就一種新型閱讀形態。很多讀書疑問、相關知識會得到專業短視頻“說書人”的深度講解。
據統計,目前已有超過1500位圖書作者在抖音分享讀書心得,包含10位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莫言、畢淑敏、蔣勛等作家、圖書作者在網上有著極高人氣。一批具有文學素養的“說書人”常采用短視頻合集的形式,系統講解一部名著。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在B站上講解古代文學經典,其“說紅樓”系列精讀原著,每集時長10分鐘左右,目前已上線20集,總播放量近90萬。
與此同時,短視頻也已成為出版行業重要的宣發渠道。目前,入駐抖音的出版社已超過了300家。相比圖文、音頻形式,“視頻講書”更加直觀且互動性強,達人的推薦、講解,普通用戶的讀書心得分享,都成為很多網友選書、購書的重要參考。據統計,2022年抖音電商售出2.5億單圖書,首次在該平臺購書的消費者占比達到49%。
楊絳曾經說過,盡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海”,書的世界卻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當下年輕人的閱讀習慣趨向多元化、場景化,通過視頻增加網友與名著的情感聯結,啟發人們重新捧起一本書,未嘗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關鍵在于如何用好。
- 2023-09-04讀宗城《至少還有文學》:文學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 2023-09-04中國人工智能簡史:從1979到1993
- 2023-09-04覓色與制色:中國色彩美學的當代表達
- 2023-09-04《讓愛守護平安回家的路—“宇澤慈心”背后的故事》新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