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在母親河尼羅河的哺育下,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成果。像我們耳熟能詳的金字塔、手持權杖的阿努比斯、泥板上古拙肅穆的圣書體文字等,這些見證了歷史興衰、深邃而又神秘的文物,不僅形制精美,背后更有著言說不盡的故事。
然而對于一般讀者而言,想要系統了解古埃及文明并不容易,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歷史學、考古學知識,還要了解異域文化,跨越千年的時空阻隔。化學工業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埃及博物館珍寶圖鑒》(下稱《圖鑒》),就是一本帶讀者走近古埃及文明的匠心之作。
作為圖鑒,該書以圖為主,輔以文字說明,避免了冗長的論述和艱澀的術語,讓讀者的感受更加直觀。全書選取近500件來自埃及博物館的珍貴文物,以超過700幅文物圖片為統攝,橫跨公元前4000年的前王朝時期到最晚的羅馬時期,總計12個古埃及歷史階段。每一時期,作者都選取最為精美、也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加以介紹,讓讀者能夠以點帶面,通過這些文物,提綱挈領地了解這一時期古埃及文明的整體風貌。書中的介紹性文字,均出自法國盧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國際埃及學會等專業機構的權威專家之手。
書中提到的文物,有的靈感來源于自然界。蜣螂本是一種很普通的小昆蟲,古埃及人卻稱它為“圣甲蟲”。他們認為,這種身軀微小的昆蟲可以推動太陽升起,意味著重生。渴望永生的古埃及人因而廣泛地將它們用作裝飾元素。《圖鑒》展示了古王國晚期的圣甲蟲飾品。起初,圣甲蟲飾品由釉陶和石料制成。隨著時間推進,圣甲蟲在古埃及文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到了圖坦卡蒙時期,法老已經開始佩戴由黃金、瑪瑙、青金石等珍貴材質制作的圣甲蟲貼身胸飾。此外,《圖鑒》還為我們呈現了幾枚鮮為人知的“紀事甲蟲”。古埃及人會將重大事件鐫刻在圣甲蟲底部,把它們當作帶有魔法的護身符和實用的印章。
《圖鑒》中的另一些文物,與古埃及的喪葬制度密切相關。古埃及人會將逝者制成木乃伊,以期在未來迎來復活永生。在法老普蘇森尼斯一世陵墓中發現了一塊十分精美的金板,這塊覆蓋在逝者腹部下方刀口上的金板,作用是抵御邪祟入侵法老軀體。在金板正中央,是隼頭神荷魯斯的左眼,表示守護之意。而眼睛垂下的淚痕,表達了對逝者離去的哀傷。金板兩側是荷魯斯的四子形象,他們雙臂微微抬起,呈祈禱狀,以示對法老的敬重與緬懷。配以作者細致的解說,我們還能了解到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步驟與隼頭神荷魯斯的神話傳說。
《圖鑒》收錄的文物,有些還與古埃及的政治軍事制度有關。書中展示了兩組木制軍陣士兵人偶,每組40人,分為四列十行,可以稱得上是古埃及的“兵馬俑”了。首先,考古學家們通過士兵們手中的長矛、盾牌和弓箭,可以推測古埃及的軍事發展水平。其次,這類軍事人偶造型,在中王國時期的王子墓葬中比較常見。考古學家據此推斷,這一時期的法老王權發生了變化。不同于其他古埃及歷史時期,此時的王子們作為新生的政治力量開始擁有自己的武裝。墓葬出土的人偶,正是他們在宣示自己新獲得的自主權。
《圖鑒》中收錄的文物,除眾所周知的圖坦卡蒙法老陵墓珍寶外,還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埃及雕塑、壁畫和裝飾藝術,它們來自吉薩、薩卡拉和達舒爾金字塔建筑群,底比斯王室墓地和卡納克神廟等遺址。以這些代表性文物為索引,讀者可以“參觀”埃及博物館,了解古埃及文明的方方面面。
(作者系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 2023-09-18以文學為媒助力全民閱讀 “朝內166文學講座”在京走過十年
- 2023-09-18圖書館記憶資源建設主題論壇首發《中國圖書館人物口述史》
- 2023-09-18長篇小說《大陜北》出版發行
- 2023-09-18長篇報告文學《西藏媽媽》出版 高原母親書寫人間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