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古地理與古文獻研究中心主任辛德勇的著作《簡明黃河史》,9月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簡明黃河史》書封 資料圖片
《簡明黃河史》在辛德勇舊作《黃河簡史》的基礎上大幅增訂而來,重繪全部歷史地圖,補充黃河及黃河流域文物高清照片近30幅,還增加了“淘盡古今人物去”一章。新版本選取乾隆年間的繪畫《全河永固安瀾圖》局部作為封面,將以精裝本形式面世。
本書正文由“引言”和“黃河之水天上來?”“九地黃流亂注”“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宣房塞兮萬福來”“直是萬頃黃金錢”“淘盡古今人物去”六章組成。
首兩章“黃河之水天上來?”“九地黃流亂注”討論黃河地理的基本問題:前者探討數千年來中國人對黃河源頭的探尋、考察活動;后者梳理黃河河道的變遷,重點是“黃流亂注”的黃河下游。作者發揮其歷史地理學專長,將黃河下游河道歷史上特別重大的六次改道及其成因和影響完整呈現給讀者。
中間兩章“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宣房塞兮萬福來”,分別探討黃沙造成的災害與中國歷代治理黃河的措施。辛德勇指出,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過度造成了黃河中游(晉陜為主)植被退化、生態惡化,進而導致淤塞湖泊、湮沒城池等災害。
正因黃河多災,從大禹治水的傳說時代開始,中國歷史就和治理黃河緊密結合在一起。辛德勇指出,鯀的“堵”和禹的“疏”并不是對立的,在實際治水中是相互配合的,后世治水的具體方法更加復雜,但總體思路仍是“堵”和“疏”配合。
末尾兩章“直是萬頃黃金錢”“淘盡古今人物去”是黃河與中華文明的互動,前者重在水利工程與運河系統,后者是這次出版新增的內容,收錄辛德勇近年的三篇文章,著重討論了黃河與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歷史的關聯,增加了“人”的活動在本書中的分量。在辛德勇筆下,諸子百家、勾踐遷都、秦始皇出巡、劉項爭霸等中國古代史上的重大事項都和黃河有關,由此可見黃河對中國人的歷史意義。

辛德勇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供圖
辛德勇表示,增訂后更名為“簡明”,“簡”的重點在于相對“黃河史”這一極為豐富的主題,只能選擇最為核心的問題簡要述說,而“明”則期許本書能把上述問題寫得“簡明扼要”。
這本書從黃河的地理意義出發,核心關懷是“母親河”黃河與中華文明和中國人的關聯,是了解地理知識、中華文化的佳選,也為歷史地理學學科入門提供了一條新路。
- 2023-10-07東西問·漢學家丨美國漢學家蔡九迪:《羅剎海市》爆火,聊齋故事為何編入西方讀者的“枕邊書”?
- 2023-10-07創作更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
- 2023-10-07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挪威作家約恩·福瑟
- 2023-10-07網絡文學在亞洲地區傳播勢頭強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