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文化古都和新中國首都,一直以來是中國現當代作家熱衷書寫的城市。寫北京的文章浩如煙海,編選一部渾厚而又精煉的“讀城善本”,實是一項求廣博、要力道的工作。《散文中的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便是這項工作的成果之一。該書收錄27位作者關于北京的散文佳作,從《想北平》《苦念北平》《北平的四季》《上景山》《陶然亭的雪》,到《頤和園的寂寞》《老北京的夏天》《我與地壇》《紫禁紅》,既有北京的日常生活、北方風物,也有京腔京韻、京味美食;既呈現煙火氣十足、喧騰繁華的北京,也展示四季分明、郁郁蔥蔥的北京。該書主編、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將書中所輯錄的27篇散文劃分為“北京的思與情”“北京的人與事”“北京城的風景”三部分。出自百年來不同代際作家筆下的作品,融匯北京城風物氣象與作家內心情感,構成了從“現代北京”走向“此刻北京”的文學脈絡。
“北京為何如此迷人?”《散文中的北京》序言中的關鍵一問,問出了整本書的“題眼”。借由書中的名篇佳作,讀者可以在閱讀中體會作家對北京的細微感受,在想象中感知迷人的京華風韻。老舍說,“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他這樣傾訴自己對北平的感情,“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只有說不出而已”。張恨水寫的是北京城里的那些月季、茉莉還有石榴等地域特征顯著的花卉。葉廣芩對童年人事的回憶有令人落淚的感染力。徐則臣等作家則以自己的“北漂”體驗書寫著他們眼中的北京。
百年京華,氣象萬千。在老舍文學院專業作家周曉楓看來,北京百年來的時空變化,在這本書里得到充分體現。跟隨不同作者充滿真情實感的敘述,讀者仿佛穿越到歷史現場。帶讀者還原并感受特定時刻的北京風貌,是本書最有魅力的地方。
面對汗牛充棟的文本,《散文中的北京》如何選擇?張莉堅持文學性與經典性的標準。書中對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一視同仁,“在這個北京交響樂的聲源里,作家們彼此之間是平等的,藝術水準是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張莉說。
《散文中的北京》一大特色是具有鮮明的“時刻感”。張莉認為,書中的作品有共同之處。“首先,北京彼時的風物在這篇散文中得以呈現。比如林海音筆下的北京,她寫自己坐著小毛驢去西山,我能體會到那種‘北京時刻’;她寫曬蘿卜、涮羊肉,我能感受到她留給我的情感印記。再如邱華棟說的,‘北京是一個夢想的培養基’,他對‘北京時刻’的把握和理解在散文中刻印下來。”另一方面,作家不僅是北京城市文化的記錄員,也是北京城市氣質的發明者、發現者和創造者。彭程的《家住百萬莊》讓讀者看到北京城里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袁凌的《北漂記》從主人公的不斷遷徙窺見當代青年城市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隅。由此可見,張莉在選編時還考慮到作品本身是否有一定的社會學價值。
今年北京中考語文作文題之一“我讀到的北京”,引發青少年對生活其中的這座城市的關注。如果北京是一本書,青少年讀者如何閱讀它?張莉表示,“作家寫北京,就像一場眾聲喧嘩的同題寫作。北京道不盡、寫不完,因此年輕人也不該被固定的寫作標準套住。當時編這本書的一個目的就是給青少年朋友讀,給那些熱愛閱讀的人讀,同時也給那些熱愛寫作的人讀。”
讀完《散文中的北京》,小說家、編輯韓曉征感慨良多:“老舍的《想北平》為全書定下基調。通過閱讀,我們不禁思考,什么是北京生活,如何熱愛北京生活,如何體會北京生活。”
- 2023-10-19讀傅小平《一米寂靜》:“對話”當代文學
- 2023-10-1980余名海外學生云聚“漢語橋”領略三晉非遺魅力
- 2023-10-19尋找地鐵里賣書的“翻譯家”
- 2023-10-19當“煙火氣”加入,書店的邊界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