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丁宏武著作《漢魏六朝河隴文學系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該書對漢魏六朝之間的河隴作家作品進行全面考察和系統梳理,形成一部以年為綱、以人為目,前后近八百年的河隴地域文學編年史。正文分上、中、下三卷,主要編錄對河隴作家產生重要影響的政治事件、學術思潮、文學活動,以及河隴作家的行跡和相關作品系年。全書立足于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需要,力求客觀呈現期間河隴地域文學發展演變的歷史軌跡和多元色彩,拓展和深化了中國古代西部文學研究的領域和空間。
“河隴”是河西、隴右的簡稱,在中國古代主要指隴山以西、西域以東的廣大地區。從自然地理區域上看,河隴地區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以隴上黃土高原和河西走廊為主體。
歷史上的河隴地區,是古代中原王朝的西北邊塞地帶,既是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反復爭奪的區域,也是一個以漢文化為主導的重要媒介區域。頻繁的文化交流和戰爭沖突,使河隴地區及其歷史文化具有顯著的邊塞特征,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歷程中始終承擔著溝通與防御的雙重角色。
河隴地區雖僻處西北邊隅,堪稱苦寒邊塞,但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其風土底蘊,不僅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河隴文化,而且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河隴文士。
根據文獻記載,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河隴地區出現的著名作家,如天水趙氏、隴西李氏、狄道辛氏、安定梁氏、安定皇甫氏、安定張氏、武威段氏、敦煌張氏及宋氏、索氏、氾氏、陰氏等,成為這一時期河隴文學創作的主體。十六國時期,前秦氐族苻氏、后秦羌族姚氏、北涼盧水胡沮渠氏、南涼鮮卑禿發氏(河西源氏)、西秦鮮卑乞伏氏等少數民族的漢化和作家群的出現,為多元一體的河隴文學增添了新的成分、新的色彩和新的文學生長點。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對地域文化研究的不斷升溫,地域文學也成了學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與此同時,隨著文學史研究時空視角的不斷擴大,文學地理研究也成為新世紀的學術熱點之一?!稘h魏六朝河隴文學系年》的出版發行,不僅客觀呈現了在絲綢之路與民族融合雙重影響下的唐前河隴文學的整體面貌和發展軌跡,為深入探討河隴文學的地域特色及歷史影響奠定基礎,而且可以適應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需要,深入挖掘唐前河隴文學與文化的歷史積淀,進一步拓展河隴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領域和空間。
作者簡介:
丁宏武,甘肅通渭人,西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漢魏六朝文學文獻研究。在《文獻》《文史哲》《國學研究》《周易研究》《宗教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五十余篇。
出版專著《葛洪論稿——以文學文獻學考察為中心》,參與編撰《甘肅文獻總目提要》。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漢魏六朝河隴地區胡漢著姓與本土文學綜合研究”,主持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唐前河隴文學文本輯校整理與研究”,參與完成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文》編纂整理與研究”、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隴右著述目錄提要與研究”。專著《葛洪論稿——以文學文獻學考察為中心》獲甘肅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唐前李陵接受史考察——兼論李陵作品的流傳及真偽》獲甘肅省第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系列論文“漢魏六朝河隴地區作家作品系列研究”獲2016年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