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維諾生于1923年10月15日,如今已被公認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意大利小說家,并且與博爾赫斯、馬爾克斯一樣,同享“作家中的作家”之盛譽,其作品敘事精巧、風格輕盈,猶如繁復的迷宮,充溢著哲理與智性,給人以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之感。圖為卡爾維諾(左)與博爾赫斯(右)在羅馬艾克塞西爾酒店的合影。(圖片由譯林出版社提供)
今年是意大利當代文學大師伊塔洛·卡爾維諾誕辰100周年,在此之前,國內圖書市場還沒有推出過一部關于卡爾維諾的傳記(包括譯著),考慮到這位偉大作家的地位與聲名,不得不說這是件有些奇怪的事??柧S諾的傳記可能會遲到,但終究不缺席,日前,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伊塔洛·卡爾維諾:寫小說的人,講故事的人》,系文學大師中文版傳記的首次面世。
卡爾維諾生于1923年10月15日,如今已被公認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意大利小說家,并且與博爾赫斯、馬爾克斯一樣,同享“作家中的作家”之盛譽,其作品敘事精巧、風格輕盈,猶如繁復的迷宮,充溢著哲理與智性,給人以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之感,代表作有《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命運交叉的城堡》《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等。
1985年9月19日,卡爾維諾因突發腦溢血病逝于意大利的佩斯卡拉,當代文學星空的一顆璀璨星辰意外隕落。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卡爾維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因其猝然離世而與這一桂冠失之交臂。
讓作家隱身,讓作品顯形
嚴格來講,《伊塔洛·卡爾維諾》并非一部純粹意義上的文學傳記。一個作家的傳記,必須具備人生與作品兩大要素,但該書對卡爾維諾的人生歷程只是一筆帶過,并未按照時間序列將其一生分星擘兩地呈現出來,而是重點剖析了其代表性的作品,以文學置換人學,以文本闡釋代替生命展示。
出人意料但也解釋得通。尼采說“所有哲學都是自傳”,這一說法同樣適用于文學場域,即一個作家的文學作品足以組構出一部關于他/她的邏輯自洽的自傳。這就像高爾基所倡導的“文學即人學”,作家的作品往往是其私人經歷和生命體驗的文學鏡像,他們將寫作視為最好的生活方式,實踐文學對生活的提煉;抑或如齊奧朗所說,寫作就是復仇,“對世界的報復,對我自己的報復。我所寫的一切,或多或少都是一場報復的產物。因此,它同時也能帶來解脫。”卡爾維諾亦如是,他的人生雖然猝然而逝,作品卻生命長青,那些小說就是他最好的傳記,一部又一部,既是對他人生軌跡的忠實記錄,也擴展成了他輝煌而又曲折的寫作生涯。
對于傳記,作家本人又是怎么看的呢?卡爾維諾尤為注重自我與寫作之間的距離,他說,“我仍然屬于和克羅齊一樣的人,認為一個作者只有作品有價值,因此我不提供傳記資料。我會告訴你你想知道的東西,但我從來不會告訴你真實。”在小說《監票人的一天》的作者注中,他說他的作品“思考多于事實”,自傳性的成分不應摻入其中。也即,與福樓拜、海明威、米蘭·昆德拉等作家一樣,卡爾維諾主張讓作家隱身,讓文字顯形,其作品才是一個作家最好的傳聲筒,也是其人生最逼真的畫像。
從這個角度來講,傳記充分尊重了卡爾維諾的意愿,這也與本書作者讓-保羅·曼加納羅有關,他是卡爾維諾的法文譯者,對這位作家有詳細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創作卡爾維諾的傳記時,其預設的寫作姿態是:“不會采取那種試圖通過揭密作者生活來呈現作品根源的傳記方式,而只會以卡爾維諾的作品為這部傳記寫作的出發點和傳主精神世界的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該書沒明確劃分章節,但閱讀的時候并非無跡可尋。毋寧說,卡爾維諾的小說就是本書的具體章節,每部小說既為本書的一章,亦是作家人生的一章。具體而言,曼加納羅詳略有致地剖析了《通向蜘蛛巢的小徑》《最后來的是烏鴉》《波河青年》等作品,進入這些小說的文本,就是在“立體化”卡爾維諾的人生。畢竟,他的小說所蘊含的主題表達和思想脈絡,與其個人的成長歷程密不可分,從他的人生經歷中可以尋找到隱秘而堅實的鎖鑰,從而“打開”他的小說,并提供嚴絲合縫的解釋。
“矛盾”的卡爾維諾
矛盾是曼加納羅為卡爾維諾所做的心理畫像之一,“這些矛盾限制了介入或決定的可能性,對矛盾的基本觀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卡爾維諾提出問題的方式。”這些矛盾既指其小說中的虛構時空,也存在于他所生活的現實世界,兩者攪合在一起,塑造了他對寫作的看法。
在文學事業上,《通向蜘蛛巢的小徑》(1947年)是卡爾維諾的處女作,1964年他卻在為本書撰寫的前言中如此說道:“最好從來不要寫第一本書。只要一個人還沒有寫他的第一本書,他就擁有自由。寫作者一生中只能享用一次這樣的自由。”如此說來,自處女作誕生的那一刻,卡爾維諾便失去了寶貴的自由,但他無疑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在另一重無邊的自由中,他可以探訪分成兩半的子爵,可以對話不存在的騎士,可以進入命運交叉的城堡,可以邂逅寒冷冬夜的旅人。
頗為獨特的家庭背景也是造成這種矛盾的原因之一,這又表現為卡爾維諾對自身的“否定”。他的家人都是科學家和大學教授(父親是農學家、母親是植物學家、弟弟是地質學家),只有他是寫作者。在其半自傳性作品《巴黎隱士》中,他說:“我是家中敗類,唯一一個從事文學工作的。”這個“敗類”,如今成為了受人景仰的文學大師,也是這個地球上的榮譽居民,我倒希望多一些這樣的“敗類”。
這一矛盾也表現在政治信仰上??柧S諾的小說極少涉及政治,但他本人卻對政治抱有熱情,也相信文學可以推動政治改良、促進社會進步。在德國占領意大利期間,他參加意大利游擊隊,積極投身于抵抗運動。
寫作生涯與小說特征
從《通向蜘蛛巢的小徑》到《帕洛馬爾》,卡爾維諾的寫作生涯將近40年,其小說風格和作品特征也發生了幾次明顯的轉變,這在本書中也有提及??傮w而言,卡爾維諾的寫作經歷了三個階段:
其一為新現實主義階段。這是卡爾維諾寫作的初期階段,也是很多作家在“風格練習”時的穩妥選擇,他在早期的作品中試圖“證明寫作具有一種單純的力量,能夠表達所有直觀可感而又不能立即被理性化的東西”。在這一時期,卡爾維諾書寫意大利的社會現實,尤其取材于抵抗運動時期的親身經歷,創作了《通向蜘蛛巢的小徑》《最后來的是烏鴉》等小說。
其二為寓言與童話階段,這也是持續時間最長、成就最為重大的創作階段??柧S諾被譽為“寓言式奇幻文學的大師”和“世界上最好的寓言作家之一”,他從意大利民間故事中汲取了大量的創作資源,融入了自身的觀念和思考,創作出了《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意大利童話》《馬可瓦爾多》等寓言式作品,并在奇幻外衣的包裝下,對現代文明狀態下人的異化與物化、存在與虛無以及社會的種種弊病展開了別具匠心的探討與審視,其中以《我們的祖先》三部曲最具代表性。
其三為后現代主義階段。旅居巴黎期間,卡爾維諾與羅蘭·巴特、列維·施特勞斯經常來往,還受到了福柯、拉康、索緒爾、德勒茲、德里達等思想家的影響,在其創作中融入了結構主義、符號學等理論,作品開始轉向后現代風格,如《宇宙奇趣全集》《看不見的城市》《命運交叉的城堡》《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等。這類作品融合了傳統與現實,在解構的同時不斷建構,解碼的同時亦不斷編碼,從而充滿了豐富的喻指和意涵。也正因此,美國著名作家約翰·厄普代克盛贊卡爾維諾為“最有魅力的后現代主義大師”。
在寫作形式與技法以及小說文本的剖析上,傳記以卡爾維諾的每一部作品為例,解剖麻雀,具體分解,總結了很多有價值的論述,向我們呈現了卡爾維諾作品的多個面向。比如,游戲與幻覺。“他不斷在紙頁上構造著游戲與幻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將寫作本身開拓成了游戲與幻覺。”比如,重事輕說。這一特征在其童話與寓言式小說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即所謂的意在言外、輕描淡寫,縮小表述的范圍,盡可能為變化多端的能指提供飽滿的意義。”比如,表象與真實。探討真實是卡爾維諾作品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在將這一概念轉化為文學書寫時,他嘗試過對荒誕進行再現……經過這樣的再現,表象即使沒有立刻改頭換面,也自行模糊了輪廓。如此一來,表象成為一種捏造、一種無稽之談。”比如,羅列與組合。這種寫作手法既與卡爾維諾家庭環境中的科學精神有關,也與其自身的求學經歷有關。羅列與組合的作用“在于鞏固求知的進程,也有助于了解某個特定空間,能整體性地描述雜湊在一起的每一塊碎片,亦便于將真實輸入想象,將緊實的厚重注入原本的稀薄”。
通過這一部“特立獨行”的傳記,曼加納羅反其道而行之,以卡爾維諾的作品為入口,通過小說的編年史反現了作家本人的編年史。而且,本書的書寫也具有某種蒙太奇般的色彩,作者在闡釋卡爾維諾小說時,也構筑了一座“小徑分叉的花園”,我們得以自由馳騁穿梭于那些寓言與童話、游戲與幻象,進而感受卡爾維諾作品所蘊含的豐富與絢爛。
(作者為書評人)
- 2023-10-20從《王蒙解讀經典文化》系列說起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價值
- 2023-10-20《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六百篇》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 2023-10-20訪《三體》作者劉慈欣:科技進步是科幻文學發展的根基
- 2023-10-20《長河千帆過》的歷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