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喜歡《三體》,就不能只讀《三體》”,作為國內首個科幻博士,成都申辦世界科幻大會委員會成員姜振宇在回答青少年怎樣讀《三體》時做出上述表示。
以“中國情懷和全球視野——青少年科幻創作探例”為主題的分享會日前在成都舉行。

“中國情懷和全球視野——青少年科幻創作探例”現場合影。2023世界科幻大會供圖
針對當前青少年在閱讀和寫作科幻作品時只讀《三體》或只認劉慈欣,作為研究《三體》的專家,姜振宇坦言《三體》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這個沒有任何問題,但并不是唯一一部。“喜歡《三體》,就不能只讀《三體》,大家從小到大寫作文,要描繪太陽就不能只寫太陽,你看《三體》就不能只看《三體》。圍繞《三體》有相當多的衍生書籍,許多關于《三體》的科學上的、哲學上的解讀,我們可以看一看最聰明的物理學家、哲學家如何讀《三體》,從而引發我們更多更深刻的思考與感悟。更何況除了《三體》以外,還有其他各有特色但同樣優秀的作品,也值得我們去讀。”
知名科幻作家、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聯合主席何夕認為,青少年科幻創作的深度和高度,決定了中國未來的科幻文學水平。對此,他做了個精妙的比喻:“我們人體最重要的細胞是干細胞,青少年就像科幻文化的干細胞,可以分化為任何一種細胞,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具有無限的潛力。”何夕認為,培養青少年科幻人才,并不僅是對于科幻行業本身,更是在發揚一種創新精神和發展性眼光,由此對中國所有產業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個是科幻的一種更深層次的歷史使命。
關于如何解決科幻文學創作中的同質化問題,他表示,青少年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比較容易受到社會上熱點的吸引,創作時也會不自覺地跟隨熱點進行創作,最終就產生出了很多相似題材的作品。想要避免同質化很簡單,最重要的是加入自己獨立的思考,得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少兒科幻作家、全國少兒科幻聯盟四川中心副主任何明瀚建議青少年作者們要更加關注身邊小事,關注每個人的生活。“青少年的視角是很難得的,特別是17歲以下的年齡階段,許多成人是沒有辦法回到少年時期,用孩子的視角去創作的,孩子們的世界只有孩子們最了解,這是你們的優勢。”
“鯤鵬”青少年科幻文學獎的小作者呂珈瑤、岑葉明以及歐陽子毅分享了自己對科幻文學的認識,他們的作品在演繹科幻經典話題的同時,展現出屬于個人的思考。據悉,據悉,第三屆“鯤鵬”全國青少年科幻文學獎已進入初評工作,第二屆“鯤鵬”青少年科幻文學獎獲獎書系也即將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發行。(完)
- 2023-10-26(神州寫真)“中式科幻”和“絲綢朋克”探索科幻文學新維度
- 2023-10-26“譯介中國——2023北京作家劍橋行”系列活動舉辦
- 2023-10-262023雨果獎得主海漄:穩定的工作維持愛好,我很滿足
- 2023-10-26講述錢秀玲傳奇人生的法語版新書發布會在比利時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