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書評

    《黃河畫傳》讀后:萬里長河 潤澤華夏

    2023-11-10 08:53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讀書者說】

      作者:陳櫓(南京理工大學教授)

      黃河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情感的紐帶,蘊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圖譜和精神密碼,黃河流域燦若星辰的文化遺址,見證了中華文化的歷史進程與輝煌成就。由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承編的《黃河畫傳》,通過對黃河流域先民遺留的物質與非物質思想傳統、風俗進行展示和傳承,充分體現了古代先民無與倫比的創造性,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觀,以及社會治理的先進思想。對于清晰地描繪中華文明起源發展的脈絡圖譜,延續歷史文獻,堅定文化自信無疑大有裨益。

      一

      讀《黃河畫傳》,我耳旁仿佛響起了氣勢磅礴、雄渾壯闊的《黃河大合唱》的高亢歌聲,也好像看見了古詩中描繪的“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的偉大河流。回顧歷史,在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程中,黃河文化積淀形成的價值觀念與制度規范和行為方式,已經融入我們民族的意識與行為之中。猶如一個人在少年青春時代形成的觀念習慣,會影響其人生的全過程一樣,黃河文化留給我們民族的農耕家族意識、大一統國家觀念、取士選拔制度,乃至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已經刻進了我們的文化基因,隨時隨地都在中國人的言行中體現出來。

      《黃河畫傳》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主編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 承編 江蘇人民出版社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在我們的生活中,黃河和黃河文化的影響俯拾皆是。一個初識文墨的中國人,也會脫口而出“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等詩句。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黃河文化離我們并不遙遠。文化是一個民族不滅的靈魂,也是民族前行的精神動力。與個人一樣,一個民族在經歷了一些歲月以后,總會不時回顧自己走過的道路,從中獲取某種啟示或激勵,以確認對自己腳下道路的堅守與自信。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背景中,古老的黃河流域和黃河文化已經呈現了復興的跡象。此時此刻,作為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中的一部,全面介紹宣傳黃河和黃河文化的《黃河畫傳》的出版,可謂恰逢其時。

      二

      讀《黃河畫傳》,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厚重。厚重不僅指的是該書的物理含義,更是指書的具體內容,《黃河畫傳》包含了黃河文化的方方面面,舉凡政治、經濟、多元文化與文化交流,風俗、物產、藝術、文學、哲學與社會思想、科技成就,水利、漕運、碼頭渡口、城市溝渠、水患及其治理,乃至新中國成立后的治理業績,均有明確的展示。從縱向來看,《黃河畫傳》清晰梳理了從黃河產生演變的地理地質因素,到黃河文化的發生與不同時代的發展演變和新時代黃河文化復興的整個過程,內容涵蓋了人文考古發掘材料、民間傳說故事,以及豐富的歷史文獻記載;從橫向來看,《黃河畫傳》對黃河上、中、下游和黃河流域各地區的地質、水文、氣候、社會、古文化遺址,以及重要文化古都的歷史變遷均有說明,闡述的內容充實豐滿。文化是由核心價值和其外化或物化載體,如制度規則和科技器物所構成,如同人是由外貌骨肉和心靈構成的一個整體一樣。因此要清晰地展現文化的整體,除揭示體現價值的制度規則和科技器物外,更要探討內在的精神價值。但要做到這一點,作者要有深湛的學術功力,而這恰恰是一般作者力所不逮的。該書除了介紹人們熟知的文物考古及歷代王朝政治變遷外,對于黃河流域的文化寶藏特別是精神文化進行了梳理分析,尤其是對影響中華民族精神至深的思想藝術,如德治與禮治、百家爭鳴、古文革新、詩詞歌賦、審美藝術,都有精當的闡述。在閱讀關于黃河詩詞歌賦及其藝術特征的內容時,我猶如徜徉在中國唯美的文字藝術長廊中,久久不忍釋卷。可以說,一冊《黃河畫傳》在手,便可知悉黃河和黃河流域文化的古今全貌,同時,還會享受審美過程的愉悅。

      三

      該書對于黃河流域古文化遺址和史前文化的述評,對先秦黃河文化的產生演化的梳理,對政治大一統觀念的發生與實現過程的論述,對傳統“德治”和“禮治”思想的分析、對民族基因、民族精神的提煉總結,邏輯清晰說理深入,論述分析及觀點結論令人信服。甚至為了論述大禹治水與夏文化,書中還引證了著名國際學術雜志《科學》近期發表的科研論文。僅以上述略舉內容可知,該書是融學術研究于大眾文化之中的一次可貴嘗試。可以說,沒有一批學術功力深湛的編著者,就不可能有這樣一部高水準《畫傳》的問世。該書承載的大量學術信息,不僅能夠使讀者重溫已知的關于黃河與黃河文化的一般知識,更會影響社會未來發展的許多認知。

      《黃河萬里圖》(局部) 清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圖片選自《黃河畫傳》

      該書特別注意吸收相關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信息。閱讀《黃河畫傳》可以發現,書中內容有2019年發掘古文化遺址的照片,有對2020年文化遺址考古的詳述,有2022年復原古人類頭蓋骨的消息,還有2023年黃河國家文化形象標志等話題的信息,體現了編著者高度的專業精神,令人贊賞。

      通過對《黃河畫傳》的閱讀,讀者能夠重溫和強化對于民族文化的記憶,鞏固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黃河畫傳》在對黃河文化精神的提煉闡釋表述方面,是同類作品中的上乘之作。黃河帶著文明的記憶、博大的胸懷從遠古走來,向著造福于人民的新時代奔去。《黃河畫傳》的出版,毫無疑問,也會為黃河的保護和及其文化傳承貢獻一份力量。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9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免费无码午夜福利片69|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中国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不卡二区|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无码vs无码人妻|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看|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l|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a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