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史學家劉知己曾言,史學家必須具備“才、學、識”。清代袁枚也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lǐng)之,方能中鵠。”楊小波先生雖非史學家,卻是“才、學、識”兼?zhèn)涞娜珖f(xié)委員、學者型領(lǐng)導干部。很喜歡小波先生的文字,一直跟蹤閱讀他在《人民政協(xié)報》“大家談”專欄里刊發(fā)的文章。每篇雖短短數(shù)百言,卻“觸目見琳瑯珠玉”。近日讀完由專欄文字集結(jié)而成的《此岸的辨識》,再次為字里行間所體現(xiàn)的“才、學、識”折服,腦海里不由得浮現(xiàn)出一句話:既好嚼又好看。好嚼,是因為其思想精深、內(nèi)容博大,令人拍案擊節(jié)、深思共鳴;好看,是因為其藝術(shù)精湛、文風清新,令人一讀再讀、愛不釋手。
古人講,“文者,貫道之器也。”文章是作者思想認識和思維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那些力透紙背、直指人心的文章,無不來自作者的思想張力和理性魅力。《岳陽樓記》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醉翁亭記》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歷千載而不衰。《此岸的辨識》貴在解渴,美在透徹,妙在撥云見日,深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底蘊。在《熵增的奧妙》中,小波先生以一堂實驗課切入,由“熵增”聯(lián)系到“系統(tǒng)”,最后以“建設(shè)好、維護好、發(fā)展好自己的系統(tǒng),乃治本之道”點睛。在《邊打才邊像》中,他闡述了“草鞋沒樣,邊打邊像”這句話的哲學邏輯,提出“‘邊打邊像’與‘實事求是’,原是異曲同工”,“思想路線,在這里是一脈相承的”,角度頗新,而持論甚正。《笑著的天氣》《“耳界”與“眼界”》《外測與內(nèi)省》《兩種資源觀》等文,通過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當中的規(guī)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識,一語中的、酣暢淋漓。讀此書,猶如同智者圍爐夜話,在如坐春風中品味真理的味道。
如何過有意義的人生,是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必須面對的問題。43年前的“潘曉之問”,曾在全國范圍內(nèi)引發(fā) “人為什么活著”的大討論,被稱為“整個一代人的精神初戀”。誠然,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活法,有的人希望“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有的人信奉“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有的人喜歡“曳尾于涂中”,有的人選擇“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但不同的人生觀產(chǎn)生的人生幸福感自然也不同。《此岸的辨識》沒有關(guān)于人生觀的闊論,沒有“你要如何如何”的說教,卻通過曉暢幽默的文字,為讀者解答了一個個人生困惑。
為什么要學習?小波先生說:“不會學習,你靠啥?你會學習,你怕啥?”如何升職?他說:“‘升值’是自己的事,‘升職’是組織的事。千萬不能顛倒。”工作人員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他的答案是“認真”,“百分之百的認真,就有百分之百的競爭力、百分之百的不可替代性”。退休了怎么辦?他說要當個好老頭,“首先得老伴滿意”“其次得晚輩認可”“再次得公眾歡迎”……相信讀者透過書中充滿煙火氣的文字,可以看見有趣的靈魂,領(lǐng)悟詩意人生的智慧。
美學家宗白華說,中國文學大體上分為兩路,一路是金派,咄咄逼人,急功近利,轉(zhuǎn)瞬即逝。一路是玉派,含蓄蘊藉,謙沖雅靜,盡得風流。小波先生走的是玉派一路。縱覽全書,或者層層設(shè)問,逐步剝繭,令人頓生“原來如此”的通透感,如《優(yōu)先的考量》就提出了“就業(yè)有多重要”“就業(yè)形勢如何”“就業(yè)優(yōu)先政策應如何實施”三個問題,然后條分縷析、闡述觀點。或者旁征博引,各種典故信手拈來,《〈老子〉的文眼》《揭子的機識》等均彰顯了歷史縱深感和人文之美。至于注重煉字、著力營造美的意象和境界;注重開頭、中間、結(jié)尾等各部分的搭配呼應,讓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比例協(xié)調(diào);注重句式變化,長短句靈活交織,等等,更是比比皆是。
好的文章,不僅有真理力量,更有人格力量。《此岸的辨識》的背后,有對祖國壯麗山川的謳歌,有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沉醉,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堅持,有對人民政協(xié)事業(yè)的深情,有對家長里短柴米油鹽的溫情……這本書的味道究竟有幾重,是不是好嚼好看,大家“嘗嘗”、讀讀便知分曉。
李香鉆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3-11-15《我的藝術(shù)清單》:藝術(shù)素養(yǎng)是給孩子一枚“緩釋膠囊”
- 2023-11-15讀何建明報告文學新作:石榴花開照眼明
- 2023-11-15讀《大都:元代北京城》:燕土維宅 風物熙熙
- 2023-11-15今夜是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