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剛過,天水的天便也跟著陰冷下來。
晚七點的天水,雖華燈璀璨,卻并不能勾出人出游的興趣。這樣的夜晚,總讓人想起白居易的“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若只是圍爐煮酒、品茶嘮嗑,豈不辜負這飛逝的時光?
當然不——
11月11日晚,云間文藝沙龍無酒、無茶,但有故事、有文化。由天水師范學院文藝沙龍、天水市融媒體中心曉宜工作室主辦的冬日里的第一場作品交流會——閻海軍《翻越隴坂:從東西互動到天下中國》天水發布暨研討會,正靜候各位讀者的到來。
《翻越隴坂》是作家閻海軍歷時四年尋訪關隴古道,筆走文化地脈的新作,亦是他受聘天水市領軍人才的創作項目。該書從“隴坂”這一地理概念切入,圍繞秦皇漢武、李廣杜甫等12位歷史人物,追述由秦到清兩千年來發生在隴山東西兩側的沖突與融合、分裂與統一。
——閻海軍受聘天水市領軍人才 創作項目《翻越隴坂》研討會側記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徐媛
夜色漸臨,橙燈微啟。
天水知名的歷史學家、文化學者、文藝作家、文藝評論家們逐一到場。
一場關于非虛構歷史書寫的跨界研討會拉開帷幕。
“在思考隴山的過程中,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非常有趣,他們大都在吟詠離愁別緒。比如‘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在長安看來,隴山以西已是荒決之地,深處隴山之西,我對這種喟嘆很感興趣,由地理阻隔到人文互動,就切入到了歷史……”作品發布環節,知名非虛構作家閻海軍講述了他四年跋涉數萬公里,追隨12位歷史人物潛心創作的初衷。他還以翔實的地理圖片和地圖手稿,展示了自己田野考察時的歷史遺跡風貌。
隨后的交流研討階段,由天水師范學院教授王元中擔任學術主持。
王元中說,“鄉愁”是現代文學極為重要的主題表達。“鄉愁”主題的產生,一方面是傳統鄉土生活的自然延續,一方面是城市崛起之后現代意識的一種自覺呈現,是現代作家在城市化過程之中,立足于城市對于鄉村所進行的一種特殊觀照和表達。魯迅是中國現代“鄉愁”書寫的開拓者,其以“思想的深刻”和“表達的特別”為特征的文學和文化寫作,至為廣泛地影響了其后中國作家的書寫,閻海軍的寫作自然也身在其中。
閻海軍初始的寫作《崖邊報告》是以其老家通渭農村的生活為其對象的,內中充滿了對于當下鄉村生態的擔憂和前途的思考。其后,他不斷擴展“鄉”的范圍,從《崖邊報告》到《隴中手藝》到《翻越隴坂》,從故鄉到隴中到西部,不斷擴大他關注的對象,深化他對于鄉土中國的認知,為讀者提供了持續變化的思考和表達。
《翻越隴坂》是閻海軍今年新出版的文化隨筆,其以隴坂為樞紐,在歷史、人物和現場的復雜交織,以及文學和學術、想象和紀實、虛構和非虛構的跨文體寫作之中,通過東西文化的互動,具體闡釋了“歷史中國”的種種表現,借用民族融合的生動歷史圖景還原、突出了全球一體化時代鮮明的“天下中國”的話語訴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文本的多樣構成提供了文本解讀的多種可能,下面圍繞著作者其人、他的寫作和《翻越隴坂》這本書,我們聆聽天水各界朋友們的看法——
隨后,王若冰、劉雁翔、劉晉、薛林榮等作家、學者,分別表達各自對該書主題的理解,并展開以隴坂為中心的話題研討。
“閻海軍是一位有獨立思考精神的作家,在他過去的所有作品中都體現了這一點,他敢于直面現實,深入思考。”著名詩人、作家、秦嶺文化學者王若冰一開始便對閻海軍給予肯定。隨后,他從專業作家的角度解讀了《翻越隴坂》:“書寫隴山,存在一個怎樣表達的問題,閻海軍在《翻越隴坂》一書中,用12位人物翻越隴山的故事,引出隴山作為軸心,東西互動促進‘天下中國’實現這樣一個龐大命題,這是一種升華。他用這部作品,凸顯了隴山在早期中國歷史形成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是地標性的存在。”
“隴坂是個大話題、大課題,我曾有過書寫研究的野心,想從文學的角度,做隴坂詩歌有關的書寫,沒做出來。海軍的《翻越隴坂》選題非常好,視野獨特。他從最近2000年的歷史中,選取12位人物進行書寫,難能可貴。”天水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劉雁翔對《翻越隴坂》褒獎有加:“《翻越隴坂》是一本非常有思想的書,如果只說12位歷史人物的故事,就沒那么有意義,但海軍提出了隴山作為軸心的東西互動這個議題,而且將它置于東西互動促成‘天下中國’實現這樣一個大的歷史框架,這就體現出他的思想價值。這本書也給寫作者一種啟示,不能只是發思古之幽情,寫作要有大情懷、大思想,要有敢于寫大題材的野心,還有就是怎樣的語言呈現歷史的問題,海軍都有很好的表現。”
作家劉晉是閻海軍的前同事,這些年,他一直關注著閻海軍寫作風格的變化。他說:“這本《翻越隴坂》有三難,一是轉型之難,閻海軍這次由鄉土寫作轉向歷史非虛構寫作,是一次非常大的轉型,這種轉型是所有寫作者都要面對的,也是很難的,海軍實現了跨越。二是語言之難,閻海軍的非虛構語言,自成一家,冷靜、克制,幾乎全是陳述、講述,他很少用抒情、評論,這是很難把握的一件事,很多寫作者寫著寫著就容易‘整兩句’抒情,海軍能克制自己的情感,文字把握非常好。三是閱讀之難,海軍的這本非虛構專著,閱讀是需要門檻的,他寫作的每一個段落,都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閱讀之難的背后,其實是寫作之難。但這種難也是一種享受,是深化知識內涵的過程。”
近年來出版了一系列魯迅微觀研究作品的知名學者薛林榮表示,《翻越隴坂》這本書讓人眼前一亮。“專門書寫隴山的作品并不多,海軍這部書是厚重的。第一部分是河山論,提出命題,涉及區域地理、人文,思考深入,學術氣息濃厚,這是很難的。第二部分,寫得冷靜克制,和以前的作品相比,文字水準上了一個臺階。最后一部分,十分生動,是立體的、清晰的,展現了海軍的看家本領,有獨特呈現,這50頁真的非常柔韌勁道。”
胡曉宜、凌峰、莫渡、楊玉林、趙瑞瑞等天水青年實力作家,則發出了與閻海軍同代人的嚶鳴激蕩之聲。
作為閻海軍多年的朋友和如今的同事,媒體人、作家胡曉宜認為,從初期寫作《崖邊報告》《官墻里》《隴中手藝》,再到現在的《翻越隴坂》,她清晰地感受到閻海軍的寫作視野越來越廣闊,他身上也愈發體現出一位作家該有的家國情懷。“另外,經過多年的堅持和打磨,海軍對語言的把控也在不斷精進。《翻越隴坂》中,他利用精到的對語言的把握,塑造了12位栩栩如生的鮮活人物,特別是作品多角度的敘事方式,很有鏡頭感。”談及《翻越隴坂》,胡曉宜說:“這是一部有擔當的作品,它很好地做到了歷史和人文地理的結合,讓讀者通過他的書寫,看到了隴山東西這一方天地里歷史演替的厚重和地理環境的持久,以及生命故事的鮮活。”
“專注是一個嚴肅寫作者必備的精神,在我的作家朋友中,閻海軍兼具了專注與思辨,僅這一點就讓人敬佩!他的專注不僅體現在對某種現象的深度剖析與探究,還在于他對一些即有觀點的質疑與論證。這在他的文字中表現為一種嚴謹與慎重,我以為這和他謙遜的品格有關。”作為閻海軍多年的朋友,詩人莫渡評價說:“作為寫作者,我無法體會他向關隴邁出第一步時的心情,但能想象他在穿越茫茫山澗時內心那種錯綜復雜的情感,當他的足音叩響關隴古道,他一定是孤獨的,這對一位寫作者來說又是種隱秘的幸福。因為,在這探尋之旅,他的內心已歷經無數次與將相梟雄、落寞先賢對話。感謝海軍將這些呈現給我們!”
“閻海軍是一位有家國、悲憫情懷的作家,從《崖邊報告》關注底層生存到《翻越隴坂》探究歷史,無一不表露出他作為一位作家的擔當和格局。《翻越隴坂》是他非虛構寫作的一次轉型,也是他寫作生涯的又一個起點。”小說家凌峰開宗明義。凌峰認為,閻海軍身體力行,翻越隴坂,用腳步丈量歷史,個中艱辛只有自己清楚。同時,凌峰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他的寫作,給予他、和他一樣用生命寫作的人更多支持”。
“海軍是一位不斷給我們帶來寫作驚喜的人。《翻越隴坂》讓我了解到他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文化的熱愛。在他筆下,歷史不再是沉重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故事。”詩人楊玉林對閻海軍及《翻越隴坂》給予很高評價:“海軍通過對隴坂這一地理概念的深入探索,把我們帶回了那些在隴山東西兩側發生的歷史故事。書中每一位歷史人物,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雅士,都以其生動的命運,為我們勾勒出一幅中國歷史的宏偉畫卷。這本書不僅是對過去的回溯,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海軍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真實、立體的歷史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每個人物都不是孤立的,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我們燦爛的文化遺產。可以說,這本書是對那段歷史最深切的致敬。”
“一本書要成為一個體系,必須要有一個核心。《翻越隴坂》這本書的核心,便是隴山。閻海軍在隴山這一地理概念下,將12位歷史人物置身錯綜復雜的歷史環境,寫出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矛盾。這是一部翻越史,更是社會史、生活史和心靈史,寫出了非常人和非常事。”作家趙瑞瑞說,閻海軍在處理人物形象時,不吹捧也不壓榨,他始終是冷靜、克制的,很少有哀嘆和悵惘,只是完整而客觀地為讀者打開一扇扇記憶之門。
此外,張悅紅、康小花、王惠民、丁永斌、邢娟娟、朱晨華等作家和文化文藝工作者也從各自的角度,分享了他們的閱讀感受。他們認為,閻海軍多年多次深入隴坂寫就而成的《翻越隴坂》,將隴山在古代東西交流過程中形成的人文景象,以及帝王將相、先賢英雄追逐夢想的沃土,借助橋梁般的文字訴說出來。讓后人通過閱讀領略了翻越隴山這一行為,進而感受到“天下中國”的形成過程中,特定歷史人物的時代使命與生命軌跡形成了密切的人文地理聯系。
其間,閻海軍向云間贈送《翻越隴坂》一書,云間主理人、天水師范學院副教授、油畫家范毅宏為閻海軍回贈了他的油畫作品。
時光匆匆,這一場冬日里有關隴坂文化的沙龍對談,伴著夜色進入尾聲。走出云間文藝沙龍,蕭瑟的寒風,讓人不禁打了冷顫,但被文學、被作者感染的心不受影響,依舊滾燙……
- 2023-11-16《向西而歌》追憶400位上醫人西遷往事,再現當年群星閃耀的醫界
- 2023-11-16《藏醫藥大典》續編出版發行 總量達80卷
- 2023-11-16碩果累累!第35屆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揭曉
- 2023-11-16用鄉愁寫下美麗的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