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建成
閱讀是隱形的拐杖,它可以支撐人們走過泥濘和坎坷;閱讀也是隱形的翅膀,能帶你遨游生命的遼闊和蔚藍。閱讀的力量是神奇的,它能產(chǎn)生巨大的能量,讓人忘記病痛或磨難,自由徜徉在生命世界里,享受或創(chuàng)造出彩的生活。在我們身邊,只要留心,就能捕捉到這樣的例子。
周日去圖書館讀書,忽然,走廊里傳來清脆的撞擊聲,我一時有點詫異,直到聲音越來越近,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位老者拄著雙拐走了進來,那聲音來自拐杖與地板的撞擊。只見他艱難地走到書架前,取了兩本《飛天》雜志,然后放好拐杖,在離我很近的書桌前坐了下來。書架上的雜志很多,他只選了《飛天》,我很好奇。看他那專注的樣子,難道是文學發(fā)燒友?看到這樣的畫面,我悄悄繞到他的身后來了個偷拍,并主動跟他搭訕:“您也喜歡文學?”老者說:“喜歡。”等了一會兒,我見他閱讀的是詩歌欄目,我好奇地問:“您也喜歡詩歌?”老者說:“我原來什么都看,現(xiàn)在只喜歡看詩歌了。”我接著問:“您喜歡《飛天》嗎?”他說:“喜歡,每次來都讀《飛天》。”“那您自己寫嗎?”老者的回答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他回答說:“偶爾寫一點,平常沒事的話,看一看,寫一寫,時間就過得很快。”
后來了解到,老者已年近八旬,40年前,他的右腿患病,做了截肢手術(shù),安裝了假肢。老人告訴我,他是坐電動輪椅來圖書館的,而且每月都要來幾次。我覺得這是《飛天》的幸事,也是文學的幸事。文學書籍有人讀,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說明老者心里有一份寄托,有一份念想。他雖然行動不便,文學卻能帶他游遍大好河山,知曉世間的精彩與滄桑,品味其中的甘甜,讓干渴的心靈得以滋潤,想自己所要的,讀自己喜歡的,補充能量,抵抗病痛,這不是很好的晚年生活嗎?
我又想起2019年3月的一天,隴東打工文學社搞了一場春風行動。由社長高自剛帶領(lǐng),一行8人驅(qū)車前往涇川縣荔堡鄉(xiāng)、鎮(zhèn)原縣上肖鎮(zhèn)看望杜志峰和馬蕓兩位文友,給他倆送去了書籍、電腦、字畫等物品,鼓勵他們戰(zhàn)勝疾病,樹立生活的信心,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再接再厲。當親身感受到他們與病魔抗爭的堅定意志和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我們心里有著深深地感動。
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杜志峰,是名副其實從輪椅上走出來的詩人。16歲時,因為一場意外疾病,導致他身體高位截癱,全身上下除了僵硬的手指能夠勉強握得住筆外,他的身體癱軟到幾乎難以坐立起來,上下炕都要父母的幫助,每天只能靠輪椅在院內(nèi)移動,寫作時爬在土坑上書寫。杜志峰對文學非常癡迷,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和省、市級刊物上發(fā)表,并有10多篇(首)作品分別摘取了全國性大獎。他的《我的讀書寫作生涯》榮獲“新世紀、新農(nóng)村、新農(nóng)民”全國農(nóng)民讀書一等獎;《讀書伴我成長》榮獲“講道德、講文明”全國農(nóng)民讀書征文三等獎;《我的二十五年讀書夢》榮獲“弘揚民族精神、建設小康農(nóng)村”全國農(nóng)民讀書征文活動二等獎。他的處女作《燭火》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子夜詩會》欄目播出后,還受到著名詩人雷抒雁的高度好評。毫無疑問,正是詩歌這個無形的精神拐杖,使這個不幸的農(nóng)村青年頑強地生活著,堅持著。盡管用手拿筆都有困難,但他沒有放棄他熱愛的文學,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筆耕不輟,寫出了大量沾著泥土清香的詩歌作品。
馬蕓,一位普普通通的農(nóng)村婦女,小日子正過得紅火的時候,2017年,她的丈夫卻因意外撒手而去,留下了一雙兒女。禍不單行,丈夫去世不到兩個月,她又被確診為癌癥,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她不知所措,但生活還得繼續(xù)。她強忍住淚水,一邊下地干活,一邊拉扯兒女,在親朋好友的鼓勵和幫助下,她又拾起學生時代的文學夢,這似乎是一根救命的稻草,讀書寫作成了她生活的常態(tài),也使她慢慢平靜下來,用文字記錄生活的一點一滴,用文字抒發(fā)對家庭、對兒女、對生活的熱愛。生活中的瑣事很多,但她的寫作始終沒有停歇,而且一邊化療、放療,一邊堅持讀書和創(chuàng)作。今年7月,她把多年來創(chuàng)作的詩歌、散文作品,精心修改潤色,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詩文集《歲月留痕》,這對她來說,是莫大的安慰。《歲月留痕》是一部與病魔抗爭的心路歷程的寫照,也是對人生、對命運的深刻思考,作為一名普通農(nóng)村婦女,馬蕓既能接受現(xiàn)實,苦熬難關(guān),又能走出低谷,創(chuàng)造人生的價值,這本身就是一個生命奇跡。
與我們同去的還有李玉娟女士,號稱“陽光天使”。她的雙腿也有病,要靠助行器行走,但她自告奮勇地參加了這次春風行動。她沒有被生活和病痛壓倒,而是一邊積極治療,一邊努力自學,取得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隨后又積極投身公益事業(yè),曾被慶陽市文明辦授予2017年度優(yōu)秀志愿者稱號。活動當天,她給杜志峰贈送了書籍,還進行了心理咨詢和輔導,我們走了一路,她沒有喊一個累字。我贊嘆她內(nèi)心世界的強大,不但能戰(zhàn)勝自己,還能伸出援手幫助他人。人間有情,大愛無痕,看著發(fā)生在眼前的故事,讓我動容和敬佩。
我常常在想,面對身體的殘疾、心靈的創(chuàng)傷、生活的挫折、貧困的折磨,他們真不知是怎樣熬過來的,換作自己能做到嗎?正是詩歌具有這種無法替代的生命力和親和力,才使受難者從困境中走出來。我也慢慢明白,他們心中有夢,有一顆向善向美的心,文學對他們來說,已不是一種愛好,也不是養(yǎng)家糊口的工具,而是一種前行的動力、精神的寄托。詩歌這無形的盾牌,抵擋著病痛和衰老,甚至延續(xù)著他們的生命。詩能療傷,這種功能不容置疑,盡管不會給他們帶來富足,卻能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一座金山。他們之所以樂觀向上,其中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愛讀書,廣泛的閱讀,從書海中汲取營養(yǎng),化作前行的動力,重新蕩起生活的風帆,迎接嶄新的一天,這是何等的人生氣象和風景。
閱讀是一座熔爐,冶煉著靈魂和肉體,直至鳳凰涅槃,才會有巨大的能量,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生活的諸多不幸和磨難。
- 2023-11-17汪渺長詩《伏羲創(chuàng)世》品讀研討會 走進西北師范大學
- 2023-11-17花溪谷遐想
- 2023-11-17仰望天山
- 2023-11-16楊光祖新著《作為審美判斷的批評》出版發(f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