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砥礪前行,努力逐夢的人,在漂泊的旅途中,都有家鄉可以懷念。”這是著名作家曾高飛新書《似水流年,家鄉味道》封面上的一句話。我們都離鄉背井,或有離鄉背井的經歷,都有或都在承受蝕骨銘心的鄉愁。鄉愁已經成為時代的標簽,我們的日常。
最近,曾高飛的鄉土集文集《似水流年,家鄉味道》一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在新華書店和各大網絡平臺將陸續發售。《似水流年,家鄉味道》是曾高飛創作出版的第二部鄉土散文集,是第一部《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流浪》(湖南人民出版社)姊妹篇。《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流浪》出版發行后,引起了讀者朋友的廣泛共鳴共情,也激發了曾高飛創作第二部的強烈愿望和強大動力。一位網友說,這兩部鄉土散文集,對“寄托鄉情,緩解鄉愁,滿足鄉思,具有巨大療效。”
一直以來,鄉情和鄉愁是文學作品中永恒不變的主題。自從人類出現流動遷徙,有文字和文學作品以來,家鄉,被文人墨客們濃墨重彩地描述著。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寫道:在你我的心靈深處,總有一個地方,總有一段時光,總有一些人,讓我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給我們溫暖,給我們陪伴,讓我們放下戒備,真誠以對。鄉愁與空間和時間的距離是成正比的,離家越遠,情感越濃;離家越久,情感越深。對離鄉背井,漂泊在外的我來說,這就是家鄉,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全書約17萬字,共40多篇,共分那年那風味、那年那動物、那風情那人三輯。作者飽蘸感情,以準確生動,流光溢彩的文字,繪聲繪色地描述了艱難歲月的故鄉美味:刁子魚、油豆腐、臘肉、豬血丸子、紅薯粉條、油渣、糍粑、雷公菌、涼粉、爆米花、咸蛋、粽子、月餅,讓人看得見形狀,聞得到香味,嘗得到味道;陪伴作者度過無憂的童年,掙扎的少年的那些生機勃勃的動物:同齡的寵物灰雞婆、生產隊的那群鴨、那三只鵝、那年那豬、那年那牛、那年那窩荷蘭豬、以及趣味盎然的鄉下活動捉泥鰍、釣黃鱔、摸螺螄、抓螃蟹,甚至連恐怖猙獰,讓人渾身都起雞皮疙瘩的蛇,在作者筆下都是那樣生動有趣,給人留下極其深刻難忘的印象;野炊、嘗鮮、偷人、露天電影、紙包糖、單車、鋼筆、電視機、斗雞、偷書、偷桃、偷西瓜,既有時代的烙印,又有獨特的經歷,經過作者生花妙筆,光彩的事情更加光芒耀眼,不光彩的事情都有光,照亮溫暖我們的內心,得到我們的原諒和同情。
那些文章把我們帶到了一個遙遠難忘的時代,一個熟悉陌生的世界,復盤了一個回不去的故鄉,一個已經離開了的時代。讀起來,讓人心靈顫動,唏噓感嘆,經久難忘。雖然貧困悲苦,卻透露出苦中找樂,積極上進,感恩所遇的生活態度。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洪流把好的壞的,美的丑的,善的惡的,都裹挾了,帶走了,什么都不剩下。那些被歷史遺忘的小東小西,那些曾經經歷過的小情小事,都被作者重新拾起,娓娓道來,構建起了雕梁畫棟,美侖美奐的故鄉版圖,讓人觸摸到了故鄉更溫暖的太陽,更明更圓的月亮,傳遞了豁達的生活心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讓那些懷揣夢想,離開家鄉,奔赴詩和遠方的人,都能想起和看到家鄉,療治短暫的鄉愁。
從《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流浪》到《似水流年,家鄉味道》,字里行間,情真意切,文字生動,如詩如畫,境界高尚,意境優美,是這個浮躁的時代不可多得的鄉土散文結集作品。據悉,其中很多篇章,曾經在網絡上熱極一時,流量過百萬,也有不少家長下載打印,作為孩子閱讀和作文的范文,讓人受益。
誠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說:也許,記憶中的家鄉和那段成長的時光,我們是回不去了;但在感情上,我們卻也走不出來,甚至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有過類似經歷,經歷過從農村到城市的幾代人,都能找到自己和曾經生活的影子。可以說,《似水流年,家鄉味道》中的文章,篇篇都是深刻記憶,篇篇都能掀起情感波瀾,篇篇都是壁爐暖酒,海灘讀詩,讓我們無法抗拒文化對靈魂的滲透,對感情的浸染。作者以獨到的感悟,真切的感情,細膩的筆觸,生動的文字,正能量的態度,高品質的作品,讓我們對過去的歲月,見識過的物件,經歷過的事情,進行栩栩如生的復盤。作者是用心寫作,用情寫作,有感而發,讓讀者跟著他“一起重溫或淺或深,或淡或濃的美味鄉愁”!
作者曾高飛,湖南祁東人,畢業于長沙理工大學中文系。曾在人民日報社,法治日報社供職多年,現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資深媒體人、策劃人、新媒體運營專家、著名財經作家、小說家、散文家、影視編劇,共發表文學、新聞和財經作品6000多篇,著有散文集《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流浪》《似水流年,家鄉味道》,系列長篇小說“前行的人生”三部曲《掙扎的成長》《青春花開》《浴火重生》及長篇小說《生如夏花》《小鎮青年》《九尾狐》《紅塵欲望》《窺浴》《手機江湖》,北京三部曲第一部《北京邊緣》、小說集《感情通緝令》等,財經作品高飛銳思想叢書之《決勝話語權》《產經風云》《爭奪話語權》《元宇宙掘金秘密》等,獨立或參與編劇多部電影、電視劇本。
作為曾經的文學少年和文學青年,曾高飛初中寫詩和發表詩歌,高中出版詩集,高中會考拿過作文滿分,三十歲左右出版過長篇小說和小說集。2006年北上后加盟人民日報社,離開文壇,從事經濟新聞寫作,成為業內知名的產經專家。2019年下半年,在大學老師、文學評論家鐘友循先生勸說下重返文壇,以每年兩部以上文學作品的的創作速度再度出現在大家面前。從文學到財經,再從財經到文學,曾高飛鐘情文字,筆耗不輟,平均每天寫作字數在六千左右。他堅持“左手財經,右手文學,用作品說話”,信奉“躺著思考,坐著寫作,站著做人,跑著逐夢”,希望以更多更優秀的作品記錄和書寫這個大時代和新世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和文化復興添磚加瓦,作出貢獻。
- 2023-11-20《生命的海洋:人與海的命運》——獲獎圖書推薦
- 2023-11-20讀《大都:元代北京城》:燕土維宅 風物熙熙
- 2023-11-20心上的張家川
- 2023-11-2047部作品已獲中國作協“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