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地名反映出了中華先祖深入骨髓的道德意識、審美偏好等最本源的文化要素——
讀懂地名 認識中國
李思達
《地名里的中國》 《國家人文歷史》編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中國幅員遼闊,地名眾多,許多地名穿越千年流傳至今,在潛意識中影響、塑造著當今的中國人。通過地名,過去與現在、先人與今人相互交會,形成中華文化的滔滔洪流。
地名,不只是地理學符號,更是古人與山川湖海、日月星辰、歷史社會深度交流后留下的人文印記。地名所承載的內涵是中華大地上一筆寶貴的遺產。本書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多個角度探究地名背后的人文底蘊、文化根脈,清晰梳理了中國地名的歷史淵源和演變規律,濃墨重彩地記載下一種讓國人潛移默化、沉浸其中的中國精神。
對現代人來說,家鄉的地名就好似自己的名字,耳熟能詳,卻鮮有留意。然而,當我們身處陌生都市,不經意在燈火闌珊處聽到熟悉的家鄉之名時,記憶便會在瞬間被喚醒,將自己帶回千里之外的家鄉,帶回那片熟悉的土地。此時,家鄉之名宛如神奇的咒語——在中國成千上萬的地名中,它或許平淡無奇,但對每個人而言都是獨特的存在。
詩云:“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每個國人都深愛自己的家鄉,而家鄉之名背后的含義,也讓所有人為之著迷。當我們翻開地圖冊,看到中華大地上星羅棋布的城鎮,追溯這些地名的來歷時,往往會感到吃驚:誰能想到,在這些看似千變萬化的名字背后,居然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文化以及深刻的哲學思想。這絕非夸張,今日中國3000余個縣及縣級以上的行政區之名,或來自山川地理,或上應天象星文,或源自歷史事件,或化用古國之名,或沿用秦漢舊稱,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縱觀這些地名,人們猶如翻開一部百科全書,看到其中書寫的上下五千年的中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自然生態發展故事,領悟其中歷朝歷代的政治得失、成敗興衰以及社會發展規律。
鄉土與家國、山川與人文、歷史與現代,居然在小小的地名中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濃墨重彩地書寫著中華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此種奇妙的小名字大文化的現象,引發了我們濃厚的興趣,由此誕生了《地名里的中國》這本書。不過,我們著手之后才發現,其中的難度超乎預期。中國幅員遼闊,地名眾多,來源紛紜復雜,要將其加以歸類總結本來就是一項極為不易的工作,況且在此之上還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地名,其來源說法不一,卻又各自成理。
比如天津,流行的說法是因朱棣靖難時由此渡河而得名,然而以中國古天文學中“天津星”而得名亦不無道理,個中分析、考辨工作繁難。在整理了全中國所有縣級行政區劃名稱后,我們從人文的角度出發,按照地名得名的內在邏輯,大體按名山大川、礦產和動植物資源、歷史事件和政治因素、人文地理、古代方國、軍事邊疆、祥瑞標識、紅色記憶等分篇,最終歸納為三大部分:“山水之間:站在中國的大地上”“循善求美:認識中國的精神”“歷史的撥動:變遷中的中國”。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由此才能給所有讀者奉獻出這本書。
由于地名文化博大精深,本書不免有掛一漏萬之嫌,但它也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創新。
首先,它在講述地名時,是按照地名得名的內在歷史、文化邏輯進行分類,而非簡單地按地理信息進行區分,由此讀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在小小的地名之上,反映出來的不僅僅是中華先祖的生活勞作,更反映出了他們深入骨髓的道德意識、審美偏好等最本源的文化要素。這種文化要素一以貫之,穿越千年流傳至今,也在潛意識中影響、塑造著當今的中國人。
其次,本書不單單講述地名,還從歷史演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國行政區劃變遷、地名更迭的由來,讓人跳脫出縱向的地名演化過程,將這些地名放到整個中國歷史進程中,去了解其大規模調整的時代背景,這樣或許能幫助讀者建立更為立體的歷史通感,獲得不一樣的閱讀感受。(作者為本書編寫組成員)
- 2023-12-04好書品鑒丨深刻回答中國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現代化——簡評《現代化之問》
- 2023-11-28新華社權威快報|圖書“足跡”系列等獲中國版權金獎作品獎
- 2023-11-23《黑水——無盡深淵的未知世界》:展現深海夢幻世界
- 2023-11-15《我的藝術清單》:藝術素養是給孩子一枚“緩釋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