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著名心理咨詢師。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師大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曾獲莊重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七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昆侖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三十余次。

■ 口述:畢淑敏 國家一級作家
■ 記錄:吳晨陽
于今年出版的新書《你生而有翼》匯集了畢淑敏40余年間的心理隨筆的精華,畢淑敏運用心理學的深刻洞察力,與其細膩的筆觸相融合,凝結成文字給人以勇氣。以下是畢淑敏的口述,為讀者講述這40年間她與文字結緣的真實經歷。
生死考驗讓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渺小
人的一生,很短暫也很漫長,會有很多艱難的時刻。當我們以為頂不住的時候,其實是我們的精神崩潰了。但是,只要堅持精神的重振,堅持精神的出發,就可以挺過去。
1969年,我還不到17歲,就結束了校園生活,響應號召離開了北京,開始了11年的軍旅生涯。我和四位女生一起來到藏北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阿里,成為入藏的第一批女兵,也就是阿里高原騎兵部隊的衛生員。作為一個在北京長大的孩子,來到阿里后,我仿佛來到了另外的星球,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這里的環境極為惡劣:到處都是高寒的雪山,空氣稀薄,杳無人煙。缺氧的時候,人會喘不過氣來。在阿里,你會遇到一千種可能性,比如雪崩,比如墜崖,比如高原肺水腫,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戰死疆場……活下去是每天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這里,幾乎找不到可以溝通的人,因為路途遙遠,和家人的通信也不順暢,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一個人在發呆。在這里,我曾經想到了自殺。那是一次穿越120里無人區的拉練:6000米的高山,60斤重的行李包,溫度在零下40攝氏度……我從凌晨三點一直走到下午兩三點。中間沒有休息,沒有吃飯,感到又饑又渴,肩上的包帶就像嵌到了肉里,好像再也支撐不住了。我絕望地想:反正走不到目的地,還不如去死。那時,我正好站在一處斷崖的旁邊,只要把手放開就可以結束一切,再也不會受這么多痛苦。突然,我發現后面還有個戰友,他離我很近。如果掉下去,很可能把戰友也帶下去。為了不拖累別人,我只好又繼續向前,結果找了一路,也沒找到合適的地點,最后終于走到了目的地,自殺的念頭也慢慢淡化了。經過這次生死考驗,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渺小。
作為一名戰地醫師,我拯救過很多生命,同時也目睹了很多身邊人的死亡。戰友犧牲,尸體無法火化,都是就地土葬。我們為他們整理遺容,成為他們的送行人。一次,我和一位老軍官用擔架把病人的遺體抬往寂寥無人的高山進行天葬??匆娞炜罩懈_而下的禿鷲分食人體,一個鮮活的生命,轉眼間就不見了,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震撼。
《昆侖殤》開啟我的寫作生涯
我在西藏時,并沒有想到今后要寫作,而是一門心思埋頭學習醫學知識。多年的醫學訓練,讓我無法放棄一個醫生的眼光。1980年,我轉業回到北京,34歲的時候,我成了一家工廠衛生所的所長。在當時,醫生和老師幾乎是女性從業者最好的工作。但西藏的生活,在我的心中一直都揮之不去,我經歷了別人沒有的生活,想著分享給更多的人。于是,我拿起筆來,根據那段經歷,用了8年的時間,寫出了處女作《昆侖殤》。
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很多人對我說:文學的小路上擠了很多人,四處是懸崖絕壁。就連一向支持我的丈夫,也覺得我在自討苦吃。我說:作為醫生,見識了太多的生離死別,也能坦然地面對生死。
我喜歡寫作,喜歡在西藏的日子,我和戰友們的青春埋在西藏的冰峰雪嶺之間。這段經歷是我最寶貴的財富,我想著用文字記錄下來。我做這件不擅長的事,是因為熱愛。
我寫完后把稿子用牛皮紙袋封好,準備去郵寄。但沒想到,丈夫比我還急,他騎著自行車把稿件直接送到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他說:“我也沒想太多,只是覺得這是你平生第一次寫的文章,要是郵寄時丟了,豈不要悔死,我是想安你的心……”
1987年,《昆侖殤》發表在《昆侖》第四期的頭題,《昆侖》是軍隊的雙月刊的雜志。當時編輯們看了這個小說,都感覺是哪個男作家化名寫出來的,不像女作家的作品。后來認為小說寫的是西藏邊防部隊的故事,沒有生活經歷也寫不出來。他們懷疑稿件是請人捉刀代筆寫的。于是,約我去編輯部談話,最終,編輯們才確認我是這個小說的作者。出乎我的意料,小說發表后,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還獲得了第四屆“昆侖文學獎”。
此后,我一邊當醫生,一邊利用業余時間寫作。到了不惑之年,我感覺魚和熊掌很難兼得。經過再三思考,我就放下了手術刀,開始專心創作。后來,我通過自學,考下了北京師范大學的文學碩士。46歲的時候,我又攻讀了北師大的心理學博士。因為我是半路出家,不是心理學本科畢業,所以,開始學習的時候感覺非常吃力。無數次,我想著打退堂鼓,想著放棄,但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三年的時間,我都是早早地從家里趕往學校,認真地學習,從來沒有缺過一節課。經過努力,我終于拿到了學位,和朋友合伙開了一家心理咨詢室,因為我想幫助更多的人解決心理問題。
沒想到,心理咨詢室非?;鸨刻於加写罅康膩碓L者來到診所就診。因為患者很多,我不得不增加工作時間:從一周上一天班變成一周上五天班,工作時間嚴重擠占了我的寫作時間,最后,我只好放下診所,回家繼續寫作。
幾乎每個作家都會遇到瓶頸期,這時候,我會選擇暫時放下,干點別的事。比如做家務、出門走走、去看老朋友,也可能是去陌生的地方旅行,最后問題總會解決。
環球旅行讓我看到世界的繁花似錦
我對物質的要求不高,沒有首飾、名牌衣服、名車、大房子……我是女人,也很愛美,但我覺得,只要你熱愛生活,生活就會熱愛你!
56歲的時候,我想體會不一樣的人生。于是,就用半生的積蓄來了一次環球旅行。我跨過七大洲四大洋,去了北極、南極、南美洲、非洲、歐洲等,走過了80個國家,繞地球一周。我寫了《藍色天堂》《非洲三萬里》《南極之南》《美洲小宇宙》,每一本書都記載我人生的寶貴經歷和旅行路上的所見所聞。
在我心中,旅行是既不安全也不舒適的,但它能帶給我們流光溢彩、繁花似錦的世界。當我走過的路漸漸漫遠,當我雙眸注視過的東西漸漸繁多,我就不由自主地變得寬容起來,接納世界的不同與豐富……旅行的意義是為了看不一樣的文化、吃沒有吃過的食物、擺脫以前的舊習,得到心靈的解放……在矯正世界觀的同時,也讓眼界更加開闊。人生的煩惱減少了很多,焦慮和不安也比較容易放下了。
今年我出版了《你生而有翼》,這是我的一本散文精選集,全書分為“高原青春”“寫作”“我為什么要學心理學”“看心理醫生的人”“作為人的力量與答案”“親愛的生活”六個部分。我希望我的讀者們從我的文字里、能得到一個獲得幸福能力的答案與啟示。
我希望人們都能記住:人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在任何情境下都有選擇的自由;我們還處在生命的蛻變之中,蛹里可能飛出美麗的蝴蝶;你生而有翼,不必匍匐前行。你能展翅,學會飛翔。你永遠是你的主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世界添一點點溫暖,此生足矣。
- 2023-12-25定格載人航天事業發展足跡
- 2023-12-25《打擊隊》:綻放從警初心的光芒
- 2023-12-25“一帶一路”新十年
- 2023-12-2530卷本《李學勤文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