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月和
劉震云作為作家,作品曾獲茅盾文學獎;跨界影視圈,被譽為“中國最好的編劇”;進軍綜藝界,又被冠以“被寫作耽誤的喜劇人”的“頭銜”。從容游走在諸多身份間的劉震云在第五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中說:我就會干一件事,就是把小說寫好。
12月20日,劉震云作為大師班嘉賓,以“無聲的洪流改變有聲的世界”為主題,分享自己的創作心得,和對文學與電影之間關系的看法。身著夾克衫、一雙運動鞋,劉震云放下泡著茶水的保溫杯,向觀眾鞠躬示意后,在與主持人的互動中拉開了話匣子。
12月20日,劉震云在第五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中作分享。張月和 攝
“我和文字之間的關系非常直接,土壤卻非常貧瘠,但是我也沒有想到在貧瘠的一片荒漠里種出了一些大家覺得還不錯的莊稼。”劉震云出生于河南延津的一個村莊,他說,文字在我們家原來是一片荒漠,到我這開始以文字為生,半夜想起來還會出一身冷汗,“有時候人的命運不是自己決定的,無聲的洪流改變有聲的世界,時代的洪流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你覺得你的哪部作品寫得比較好?不是謙虛,我的回答是哪部作品都寫得不好。”劉震云舉例說,《1942》中寫到1942年因為旱災河南餓死了三百萬人,他在國外進行交流時,一位奧地利的中年婦女說,不是死了三百萬人,是一個人死了三百萬次,“我聽了這話很震撼,如果當時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有這樣的認識能力,肯定會寫得不一樣。這是一步步成長過程中的缺陷,寫下一部作品的時候會稍微好一些。”
劉震云熱衷于觀察不同的人,在與不同行業的人交流方面展現出極大興趣,認為這對寫作有非常大的滋養。“我想能與不同行業的人交流,聽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一下自己在干什么。”劉震云說,一個外行人與內行人交流,對他所從事的行業不會有壞處,自己和電影界的朋友交流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12月20日,劉震云在第五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中作分享。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供圖
對于文學與電影之間的關系,劉震云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文學的底色是哲學,好的電影作品跟文學作品一樣,能看見人物的內心世界。”他說,電影創作過程中,導演、演員、攝影、音樂等不同角度之間的碰撞,對自己的文學創作頗有助益。但電影編劇和作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職業,電影要求節奏快,對故事性的要求有時比小說更嚴謹,電影的規律性也比小說更嚴格,而小說里的微妙有時在電影中是無法體現的。
對于接下來的文學創作,劉震云希望自己能夠帶來一些新東西。“一個作家如果寫作品的時候特別駕輕就熟,那一定不是個好作品。”他說,新的創作基于認識能力又到達了一個新的階段,很多人的思考到達了99%,遇到了否定,走掉了,另一部分人又往前走,捅破了那層窗戶紙,才有新的創造,“所以堅持下去就特別重要,堅持和忍耐有時也是一種才能。”(完)
- 2023-12-25劉震云:我就會干一件事,就是把小說寫好
- 2023-12-25安徽存世文獻典籍超1.7萬種 數字化保護讓古籍“活起來”
- 2023-12-25深情回眸中的大地之歌 長篇小說《阿娜河畔》推出
- 2023-12-25《花鏡》:四百年前的種花“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