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惠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
《未來發展:從數智經濟到共享發展》論述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治理,貫穿其間有兩個共性的話題,即數字科技和共享發展。數字科技是因,共享發展是果。
“共享”源于通用性數智科技。新一輪科技革命表明,許多科技項目蓄勢待發,科技在許多領域顯示出迅猛的發展勢頭,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目前,信息科技方興未艾,新能源、新材料迅猛發展,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后來居上,還有許多科技將會源源不斷地涌現。在眾多科技的蓬勃發展中,包括云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萬物互聯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的發展和融合,通過產業化的過程,已成為數字世界的基礎。正是數字科技的廣泛應用和產業化,奠定了數字經濟基礎,彰顯出數字技術的價值。
數字科技具有的通用性,使“共享”成了其與生俱來的基因,越運用越普及,越能發揮其深厚的運用價值,越能發現其潛在的延伸價值。無論從數字經濟的現代網絡、海量數據和數字科技迭代的要素價值,還是從數字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分享價值,以及在產業鏈上的資源配置、數字孿生設計、管理流程再造、智能機器人參與的生產制造、定制化個性化銷售、多種體驗式服務,都展現出數字科技的內涵價值。
作者邵春堡敏銳地發現,數智經濟的價值流向不同于過去,由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支持,以往工業經濟主要流向資本的價值,數智經濟則分散流向,涌現出多種價值創造渠道。在工業社會做產品、品牌、標準的基礎上,數智經濟的價值生態鏈已萌芽,并構建著共生格局,使數智經濟同時成為共享經濟。
數智經濟是典型的共享經濟。數智經濟之前就有共享經濟。過去的共享經濟范圍小,處于零碎狀態,局限于相互間的使用權讓渡,而數智經濟通過網絡形成大范圍共享,只要能使用網絡和智能終端的都可涉足數字經濟,所有能共享的都將被共享。這種氣魄決定于數智技術的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也間接決定于數智技術廣泛應用的平臺化、生態化、個性化、共享化。如果5G升級到6G,網絡覆蓋的范圍更大、能力更強,萬物互聯,就意味著網絡幾乎配置一切,通過網絡聯結起來的都可以被共享。
《未來發展》認為數字經濟作為典型的共享經濟,在于它的三種發展方式。一是智能發展方式是共享經濟的基礎。以人工智能等智能系統,生產巨量和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在處理人與機器人的管控、協作和人機分工的勞動關系中,具有做大蛋糕的趨勢,財富涌流是分好蛋糕的前提。如果沒有充足的產品,再怎么均衡分配,都沒有意義。二是平臺發展方式是共享經濟的重大創新,現在的數字平臺包含、大于、重于以往的實體平臺、信息平臺、網絡平臺,這是技術和商業模式的迭代創新所致。運用數字平臺,人們共享機會、資源和過程,注重物品使用而不必樣樣擁有,省去不必要的投資,在處理人與人的成果分配關系中,具有分好蛋糕的趨勢。三是生態發展方式是持續共享的保障。以輕資產為主,在數字化條件下,信息占比越來越大、物質和能量占比相對減少,從而減少對能源、自然的開發,減輕生態和地球的重負,在處理人與自然持續和諧的共生共存關系中,具有可持續做大和分好蛋糕的趨勢。
“共享”正在逐漸融入數智社會。經濟是社會的基礎,社會是經濟的反映。教育、文化、社會、家庭,普遍地使用企業生產的各種數字化產品和工具,通過企業和政府提供的數字平臺、服務、軟件,能方便地做到線上辦公、線上教育、遠程醫療、網上購物、線上支付。使數字經濟的共享性逐步延伸到整個社會,到處呈現出數字化共享場景和氛圍,數智經濟拓展出一個數智社會。作者從現實的數字化展望未來的社會共享。比如,在勞動就業方面,因智能機器人逐漸取代人的崗位,將會探索向機器人收稅等方式,以改革分配制度,以保障人們的基本生活。勞動將進入“謀生”“樂生”兼備,人們原來在勞動上的付出,將更多轉變到生活、學習和娛樂上,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生活的變化。目前數字化支撐的共享平臺,產生的“共享員工”模式,帶來彈性就業、零工經濟、在線工作等類似的新型用工方式。比如,在教育方面,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廣泛地進入應用,智能機器人規模性地參與生產,并提供充足的物品,人們有更多時間等條件進入自身的全面發展,未來教育將從理念、生態、目的、方式等方面深入變革,適應人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將擴展為社會教育,學制教育將擴展為終身教育,精英教育將擴展為共享教育,傳統教育方式將轉變為智能教育方式。比如,在健康方面,構建包括醫療、衛生、社會、環境、文化等要素的健康大生態,使人與萬物和諧,著眼于公共衛生,擴大預防范圍;應用數智技術建造遠程醫療和網絡醫院,應用人工智能、基因和生物技術提升醫療質量和健康水平,助推精準醫療發展,以解決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擴大對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患者就醫的覆蓋范圍。
“共享”的秩序需要數字治理。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普遍共享,需要有新的社會秩序來保障和維護。第一,保障經濟社會的數字化和共享性,需要組織和治理的力量來維護。在治理主體上,需要政府、企業、組織等多元主體都盡可能轉型,轉變到數字化的軌道,與治理對象相適應。只有主體自身數字化了,才好理解治理對象的數字化及其共享性質。在治理方式上,需要將傳統的治理轉變到數字化治理,要學會運用數字技術等科技手段和平臺,明確治理目標和任務,注重頂層設計和機制建設,把握數據、算法、算力等要素,建立數字化條件下的制度和法律體系,發揮數字治理的特點和優勢,盡可能“用數據對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創新”。第二,要保障數字化的共享性質,需要治理對象都要按照法規,打通數據阻隔,按照新的法規和政策要求,做到應該公開的信息數據要公開、應該保密的要保密、應該交易的數據要參與市場交易。既不能將某類數據擴大,也不能將某類數據縮小,要有數據資產、數據商品、數據交易的觀念,能夠促進數據的有序收集、儲存、分析、流通,這本身就是保障數字經濟社會共享的基礎。第三,要抓住數字化發展中的治理重點,針對數字技術風險隱患、平臺壟斷、數字鴻溝、數字孤島、隱私泄密等問題,予以重點治理。數字智能治理在突出普遍化、正軌化的同時,應當預留傳統治理通道,以適應老年人、身體或智力障礙者、低收入人群等少數群體的不同情況,他們有的不會使用數字技術產品和服務,有的消費不起,有的不能操作,因此需要保留部分原來的治理習慣;或者通過改進更適合和方便他們使用的系統或設施,讓治理彰顯人性。要通過數字治理,使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呈現更多的無差別、無等級影響,減少地位高低、貧富差距、關系遠近等因素對消費者的影響。讓數字經濟和社會的共享性,得到治理上的保障。
- 2024-02-19耙耕人生——我讀《軍履回望》
- 2024-02-05鋪展絲路明珠兩千年歷史畫卷——讀七卷本《敦煌通史》
- 2024-01-29在歷史情境中書寫少年力量——讀兒童小說《回家的孩子》
- 2024-01-10形繪漢江百年風云(新作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