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焱冰
一個做演員的女友說,她20多歲時從來不覺得自己好看。黑,還胖過好幾年。但當她過了45歲,看到一些20年前的影像資料,真的被自己驚艷到。“后悔死了,”她說,“當時要是知道自己好看就好了。”
我剛進入青春期的女兒也是這樣,整天對著鏡子挑剔自己:不夠白,不夠瘦,腿不夠細,皮膚不夠好……年輕女孩陷在完美主義的焦慮里不能自拔,直到上了年紀,終于和自己和解,才遺憾錯過的東西太多。
不只是容貌焦慮,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諸如此類的對“不夠好”“不完美”的恐懼。就像我從小學畫,但很多年來都覺得自己畫得不及格,更是從沒出去寫生過,因為怕將拙劣的畫技展示于人前。在我心里,那是一個神圣且完美的畫面,做不好就不如不做。直到40多歲了,再次拿起畫筆,才發現自己原來也沒有那么差。再說畫得不好又如何呢?享受畫畫的樂趣才是最重要的,以及我還永遠有開啟下一張的機會。
裝修收拾房子也是,我有一個裝修好的家卻遲遲沒有入住,更別說是招待朋友、舉辦家宴了。為什么?總覺得不夠完美,離我想象的樣子還差得很遠……就是這些對完美的渴求和不切實際的幻想,讓原本早就該有的生活和樂趣被擱淺放置,遲遲沒有出現。
當我抱著對完美強烈的渴望時,不完美引發的焦慮也更加強烈。而在我終于打開心結,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自己,接納“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這個事實后,一切反而發生了變化。
這其實就是“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杰斯所說的悖論:當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時,我就能改變了。一個不喜歡當下的自己、對眼前生活有著諸多嫌棄的人是沒法獲得幸福的,這也是生活的悖論。
接納和改變總是充滿矛盾,只有不斷看到自己的優點、把眼下自身所擁有的一切當成自己可貴的資源時,我們才能產生價值感,并不斷走向更好的生活。
作為一個身處時尚媒體行業近20年的從業者、一個生活美學和生活方式的探索者,我也曾是被“擁有一切”和“追求完美”洗腦最深的人。時尚雜志上的女性總是從容優雅地講述著自己如何事業家庭雙豐收,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又培養了優秀的兒女,既有令人羨慕的生活品位、藝術修養又有完美的婚姻,但其實誰都明白大多數女性確實“have it all”:在追求更成功的事業、更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的同時,她們身上背負的對家庭、婚姻和育兒的傳統責任一點兒沒有減輕。
每個人都在拼命維護著生活表面的完美,一方面追求更好、更卓越的生活,另一方面承受著沉重的疲憊、焦躁和抑郁。追求完美,卻離幸福越來越遠,這就像陷入了一個令人沮喪的死循環。
在我的新書《生活可愛,不必完美》中,我以一種“可以坦誠面對生活和自己的諸多瑕疵,依然向光生長”的立場和所有女性朋友聊一聊如何面對不完美的人生和自我,如何把別人眼中的“缺點”活成自己的“特點”,如何更好地堅持自我并做出選擇,以及面對生活中的諸多大問題和小麻煩,怎樣解鎖,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之道……
生活本身不是一門課程,而是一種經歷和探索。生活也不會給我們標準答案,只有靠自己不斷地發現。
我多么希望以自己的視角和感受,讓更多的女性朋友看到一個曾對自己不滿且苛刻,對自己的成長充滿遺憾但最終和解的過程。這眼前的生活,也是我們所擁有的唯一一生必經的旅程,更多地喜歡自己一點兒,更多地熱愛生活一點兒吧。是的,它們都不完美,卻都那么可愛。
- 2024-02-21魯迅與《中國礦產志》
- 2024-02-212024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春節大聯歡舉行
- 2024-02-20雨水:一犁春雨趁農耕
- 2024-02-20打開學者書房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