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俊宇
今年初,首部以科學視角全面解讀青藏高原的科學紀錄片《再登地球之巔》,引發了公眾對這片雪域高原的熱切關注。該片由2017年啟動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入題,而2024年3月由譯林出版社全新出版的童書《高原上的小向導》,則將目光聚焦在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我國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作者遍訪親歷者,從門巴族少年視角出發,截取第一次青藏綜合科考片段,以數位可敬可愛的科學家的故事折射一代科學家為實現“青藏科考空白必須由中國人自己填補”的夙愿而忘我鉆研的巨大奉獻精神。

《高原上的小向導》推出時間正值中小學開學季,這本以“紀實+虛構”的形式呈現的兒童文學作品是譯林出版社“小譯林”品牌2024年開年第一本原創童書,給新學期的孩子們帶來了極具意義的“開學第一書”。該書由中國科學院科普主管劉黎瓊創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提供的大力支持,當年科考親歷者孫鴻烈院士撰序《難忘這片高原,難舍高原研究》,魏江春院士熱忱寄語青少年讀者——“愿你們心懷夢想、勇攀高峰”,表達了老一輩科學家的殷殷囑托。
青藏高原科考在地理學、生物學和自然資源研究領域極為重要。20世紀70年代,國家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籌備開展青藏高原綜合科考,中國科學院確立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中心任務,1973—1980年先后組織千余人參與考察工作,對青藏高原進行了大規模的科學考察。科考工作截至目前仍在繼續,考察內容涉及地質地貌、水文氣象、生物生態等各個科學領域。在此期間,青藏高原這塊土地逐漸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高原上的小向導》是首部講述我國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歷程的兒童文學作品。作者劉黎瓊在中國科學院十多年的工作經歷中,接觸到參與首次青藏科考的老一輩科學家,感動于老前輩們對青藏高原這塊土地深深的眷戀,尤其在翻看了當時的科考照片,閱讀了當年科考隊員寫的考察手記后,被他們在高原上,在峽谷中,在面對各種困難時勇毅前行的精神所激蕩、所鼓舞,萌生了為青少年創作一本講述首次青藏綜合科考中的人和事的圖書的想法。此后,她走訪親歷者,數易其稿,選取科考歷程中的片段,借門巴族少年視角,以“虛構+紀實”的創新方式,通過小讀者喜聞樂見的兒童文學的形式講述出來。故事細節經由親歷者審閱把關,真實感人。整本書旨在塑造中國科學家的英雄群像,向青少年展示科學家們不畏艱險、忘我奉獻的珍貴品質。
青藏高原以其高、其大,被稱為“世界屋脊”,雄偉壯闊、神秘冷峻,這些詞背后意味著艱險的考察環境。冰川、密林、峽谷、雪山,青藏高原向人們展現了無比復雜的地形地貌。四五十年前,多變且惡劣的環境和相對簡陋的科考設備,讓科學家的考察工作面臨著諸多的挑戰。《高原上的小向導》用生動的文字記述了這些考察困境,比如百米懸崖間原始的溜索、雪后難測深淺的大沖溝,此外,還有胡蜂、螞蟥、野豬等毒蟲猛獸,但參與科考的科學家用個人意志克服了這些困難,堅持完成一項項細致的考察。同時,青藏科考工作的順利開展,也離不開當地人的支持和幫助。無數少數民族同胞以極大的熱情和艱辛的努力幫助科學家完成了科考任務。他們作為向導,帶領科學家翻山越嶺,用豐富的經驗幫助科學家避開了許多風險,彼此之間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書中的門巴族少年達瓦頓珠就是少數民族同胞的化身,他年齡雖小,卻富有生活經驗,勇氣十足,途中很多危險都是靠達瓦頓珠化解的。
達瓦頓珠將青藏高原稱為他的“高原女神”,他和他的族人們敬仰這片土地,也呵護著這片土地。從對科考工作的不解,到感佩于科學家們堅定的意志、鉆研的精神,達瓦最終成長為科考隊伍中真正的向導。《小讀者》執行主編劉納新在讀完此書后認為:“這本書最觸動我的是門巴族少年和科考隊員之間的對話,就如同傳統智慧和科學精神的交流,人們帶著對同一片土地的熱愛而相互吸引。”
《高原上的小向導》全書文字清新雅致,作者將一段科學考察之旅用文字娓娓道來,將“高山仰止”的科學家精神灌注文字之中,科考工作的嚴謹、山川風貌的壯闊巍峨、人物情感的細膩真摯盡現筆端。兒童文學作家安武林評價此書:“用輕盈的筆觸為小讀者追溯首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往事。”
科學家精神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向下扎根,在廣大青少年群體中進行浸潤和弘揚。據譯林出版社有關編輯介紹,《高原上的小向導》是“小譯林”品牌為青少年打造的原創精品書系“向著科學之巔”系列的第一本,期待這個書系持續推出精品,助力小讀者將文字內化于心,用科學家精神涵養個人品格,厚積為支撐成長的力量。
- 2024-03-08《小地圖大世界》叢書發布
- 2024-03-08一本陪伴女性成長為母親的心理支持書
- 2024-03-08愛上不完美的生活和自己
- 2024-03-08《大國匠作:給孩子講非遺里的中國》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