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4月24日電(記者張格、謝奔)在4月23日“世界圖書與版權日”之際,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圖書促銷活動,“底價”“滿減”“秒殺”等誘人口號中,圖書市場一派繁榮。然而,記者觀察發現,“熱銷”背后,不乏盜版、低質低價書混跡其中,大肆“收割”消費者。
盜版書是圖書市場的“頑疾”,隨著短視頻、直播電商的興起,其售賣手法變得更為多樣化和隱蔽,造成“李逵”“李鬼”真假難辨。
“直播平臺上,幾塊錢秒殺包郵、幾十元就能購買一整套的爆款書籍比比皆是,且銷量驚人。”一名出版從業者說,遍布各大電商、直播平臺的低價讀物,吸引著大量追求“性價比”的讀者。
來自湖南的“寶媽”譚云說,為女兒選購圖書時,常常挑得眼花繚亂。“網購圖書很方便,但選擇太多了,生怕一不小心就‘踩坑’。”譚云說,她曾在直播間里購買數套兒童繪本,平均每本價格不到10元,到手后發現是紙張極薄的盜版書。而當她向商家反映情況時,對方卻以“兒童繪本是消耗品,自用的話,買‘平替’更經濟”為由,建議不要退貨。
記者在采訪中,多名“盜版書受害者”表示,盜版商家常用的營銷噱頭包括“圖書微瑕處理”“實體店倒閉,線上甩賣”“紙質書沒人看了,全是新書扔了可惜”等。與此同時,一些盜版書商利用消費者對知名品牌的信任,常常在直播間加入“新華”“當當”“西西弗”等字樣,誤導性較強。盜版盜印書多瞄準當前暢銷書,通過直播帶貨等手段“快打快撤”,有新書發售僅一周,平臺就出現了盜版。
一名圖書編輯告訴記者,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盜版書有兩類,一類是“精裝仿版”“拼音版”等,盜版商重新錄入原書籍文本后,額外加入配圖、拼音等進行“改編”,常出現漏字、錯字、拼音錯誤等情況;另一類則是對正版書籍的直接翻印,雖較少缺頁少行,但印刷質量卻與正版有著天壤之別。
記者隨機進入幾家“書籍清倉”直播間,主播們大多以圖書倉庫、書店的照片,或是擺滿知名暢銷書的書架為背景,聲稱“全新正版紙質書”“數量有限,物超所值”。記者發現,這些書籍大多售價僅為定價的一至三折,甚至有原價36元的書僅需1.98元,平臺顯示該書24小時內有超千人加購。
某平臺直播間里,主播以實體書店照片為背景,正在向觀眾推薦書籍(直播截圖)。新華社發
記者以約定價兩折的價格購入某暢銷書,到手發現書籍是盜版書:印刷質量粗糙,有些字跡不完整,翻閱書籍時還能聞到一股油墨異味,膠裝效果堪憂。詢問商家后,商家稱書籍系“正版掃描”,“不滿意可退貨”。
“甚至有的盜版書以正版書的定價在賣,這種行為更令人難以容忍。”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法務賈楠說,盜版書不僅侵犯了作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權益,侵蝕正版書籍市場空間,其印制不清的圖片、字跡以及劣質油墨,也對消費者健康帶來潛在威脅。
在國家持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背景下,電商平臺上的盜版書為何仍屢禁不絕?
多名文化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正版和盜版之間存在的利潤差驅使不少帶貨博主和從業人員鋌而走險。一名文印從業者透露,盜版盜印的門檻很低,想辦法弄到電子資源,再花幾萬元購置電腦、打印機、膠裝機、切紙機等設備,就能印制書籍。低投入、高回報,催生出一批專業從事盜版盜印的“家庭作坊”,成為盜版書源頭。
對于出版社而言,維權之路則充滿艱辛。“一是取證難,直播帶貨時效短、傳播快,有時候我們剛得到線索,就發現店鋪已下架商品,鏈接失效了;二是訴訟周期長,且很多時候賠償金額都無法覆蓋維權成本。”賈楠表示,不少出版社都更傾向于向平臺投訴而非訴訟。
但實際操作中,向平臺投訴也并非易事。“購書取證、提供盜版證據后,有的電商平臺投訴審核周期長達一兩個月。”賈楠說,對于新書銷售來說,關鍵期就是前3個月,而取證、審核就要花費大把時間。
業內人士認為,盜版書“上架”直播間,擾亂圖書出版市場秩序,損害原創精神,亟需多方合力開展整治。電商平臺應履行好監管責任,嚴格售書網店資質核驗,全面規范前端銷售行為。同時,有關部門要完善版權保護機制,加強盜版執法打擊力度,以更堅決有力的舉措維護版權方權益,守護讀者安心閱讀。
- 2024-04-29都市題材長篇小說《苦辣婚姻》出版發行
- 2024-04-29解讀千年歷史 薈萃人文故事 《蘭州軼事》出版發行
- 2024-04-29甘肅作家秦錦麗獲第七屆大地文學獎報告文學獎
- 2024-04-22啟智潤詩城 書香德令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