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屏幕時代,如何與孩子一起成為手機的主人——《屏幕時代的養育:9堂課讓孩子不再沉迷電子產品》薦讀
當今社會,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不僅是成年人辦公的必需品,也逐漸成為了青少年獲取學習和社交信息的重要媒介。在“屏幕時代”到來之際,人們每天都面對著海量娛樂信息、視頻和游戲的誘惑。如何讓孩子們在汲取網絡信息時掌握主動權,獲取優質內容、屏蔽有害干擾成為家長們的當務之急。
米來未來幼兒園創始人邢子凱結合十年辦學經驗和近千個實際案例,寫就了《屏幕時代的養育:9堂課讓孩子不再沉迷電子產品》,旨在幫助孩子培養屏幕下的專注力、社交力、學習力,建立安全意識、樹立正確價值觀,為家長們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指導。
《屏幕時代的養育:9堂課讓孩子不再沉迷電子產品》 中國紡織出版社
一、保護孩子的專注力:減少干擾、適當放手
回想一下,你是否在生活中見過這樣的場景:
媽媽一邊看手機,一邊帶孩子。襁褓中的孩子正目不轉晴地盯著媽媽手里亮晶晶的、閃爍著各種信息的屏幕。
爺爺在孫女寫作業的時候一會兒送來一杯水,一會兒端來一盤水果,一會兒在孩子身邊正襟危坐,監督做題。
事實上,上述家長們的行為都不利于培養和保護孩子們的專注力。對于0~3歲的孩子來說,大腦正處在發育的黃金時期,媽媽手機上閃爍變幻的信息過早、過多地對孩子的大腦形成短暫、深刻的刺激,不利于專注力的培養。書中講到,媽媽在一個人帶孩子時,與其刷手機,不如嘗試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動手環境或者閱讀環境。比如媽媽在做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將沙拉醬淋在水果上。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之下,讓孩子適當參與家庭勞動,不僅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動手能力,更能夠增進親子關系。
另外,電子產品和書籍對于幼兒的吸引力其實是旗鼓相當的,所以如果家長有條件為孩子設置一個小小的圖書角或者繪畫區,讓他將更多時間投入到閱讀與創作之中,那么孩子的專注力和創造力都能夠得到很好的呵護。
而對于已經上學的孩子來說,減少干擾、適當放手則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強調,“不打斷”是培養專注力的基本要求,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當在孩子完成作業或者進行其他力所能及的活動時盡量減少打擾。同時,過度嚴格地指導、監督孩子完成每一項任務也會限制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我們需要減少干擾、適當放手,培養孩子獨處和專注的能力。
二、提高孩子的學習力:控制情緒、培養習慣
具備專注力的孩子更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家長細致耐心的引導也尤為關鍵。家長需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注重啟發和疏導,如蘇格拉底所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不論是命令還是指責,這種帶著情緒和孩子溝通的方式都不利于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容易適得其反。比如,爸爸發現孩子上視頻課時偷偷用手機玩游戲,于是對孩子大聲呵斥并沒收手機。可是,孩子卻在爸爸不在家時玩得更加起興。根據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越是家長嚴令禁止的事情,孩子反而越想要嘗試,因此,一味地“禁止”是行不通的。
首先,家長在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多使用啟發式的語言而非命令式的口氣,讓孩子愿意按照家長的話來執行。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案提出了“55387法則”,即人際溝通的效果55%取決于溝通態度,38%取決于溝通語氣,只有7%取決于說話內容??梢?,溝通態度和語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親子溝通效果。家長們不妨善用此法則,減少無謂的怒火,以溫和親切的態度和語氣提出建議,這樣更容易被孩子接納。
其次,家長給予的鼓勵和獎賞對于孩子培養長期的學習習慣來說至關重要。作者在書中介紹了《掌控習慣》中的習慣養成四步法:提示、渴求、反應和獎賞。其中,“反應”就是指如果孩子產生了想要嘗試完成一項任務的想法,那么家長應當鼓勵孩子大膽嘗試。“獎賞”是指在孩子取得階段性成果時,家長應當及時地給予正面反饋,不要吝惜對孩子的稱贊。可見,家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慷慨給予孩子鼓勵能夠極大地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打開家長的思維格局:找準定位、自我成長
從本書的結構來看,每一個小節的開頭部分都會設置一個熱身問題,引導父母進行自我反思。比如:“你認為小朋友會不會有焦慮情緒?”家長有時候會比較武斷地認為孩子必然是無憂無慮的,因此容易忽視孩子的心理問題。這樣的提問有助于家長們從具體的細節出發,發現自己在教育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疏漏。
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沉迷手機”在很多家庭中不僅是孩子的問題,也是家庭成員普遍存在的問題。試想,如果孩子放學之后,看到臥室里的爸爸媽媽都在對著手機中的短視頻哈哈大笑,又如何能夠放下手機,安心完成作業呢?可見,為人父母需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提建議不如和孩子一起行動。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可以設定全家統一的閱讀時間,在書籍的世界中彼此陪伴,交流心得,共同營造溫馨融洽的閱讀氛圍。在孩子指出家長存在的問題時,家長也要肯接受孩子合理的“挑戰”,愿意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格局和認知水平。
在每個章節的結尾,作者還精心設置了“小練習”部分,幫助家長們把書中內容落實到現實生活中去。比如在講到媽媽需要找到“斷娃”時間,不斷自我提升、補充能量時,作者就提供了一張21天改變計劃表,鼓勵媽媽們把自己想要獨立完成的具體內容列在表格中,比如畫一幅畫、一個人外出吃飯等。一張小小的表格看似簡單,卻能幫助我們快速樹立個性化目標并立刻行動起來。因此,本書的熱身問題和小練習環節都從實踐的角度為家長們學以致用,實現自我提升提供了切實的幫助。
約翰·杜威說:“教育不是為生活做準備,而是生活本身。”在“屏幕時代”下,家長們在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和學習力方面,需要更加專業和細致的教育指導。本書不僅可以幫助家長們引導孩子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學習與生活,更能陪伴家長在新時代重新找準自我定位、實現自我成長。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如何建立屏幕下的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等其他精彩內容,就快將這本書納入自己的閱讀計劃吧!
- 2024-05-24中華文化十五講
- 2024-03-08《大國匠作:給孩子講非遺里的中國》出版
- 2024-03-01《大國匠作:給孩子講非遺里的中國》出版
- 2024-02-20《你是水晶、冬天、葡萄和鳥》:用詩意點亮萬物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