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描摹西海固生活史
作者:馬曉雁
細讀之下,《親愛的人們》(湖南文藝出版社)對西海固地域生活史的描摹、對“新時期”到“新時代”以來國家發展史的呈現等諸多方面均堪稱史篇。尤其是作品對這一歷史長河中農民心理發展變化軌跡的記錄作出了富有社會與歷史意義的貢獻。就馬金蓮的小說創作而言,我認為該作品最顯著的突破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首先是作家借助敘事的內在動能呈現人物命運的發展變化。無論是馬一山,還是馬一山的三個兒女,人物命運的發展變化都隨著敘事進程的變化在變化。其次是將人物性格放置在社會結構中進行織構,從而反映鄉村社會結構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變化。馬家、牛家、李家,他們之間織構出的復雜的鄉村社會網絡,反映了一定的鄉村社會結構。再次是人物性格的復雜化。尤以馬一山這個人物形象為代表,愚昧而又狡黠,專制而又心存慈愛。最后是人物形象的寓言性。盡管《親愛的人們》在人物塑造上主要遵從了鄉村日常生活邏輯,但在馬一山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品的最后動用了“作家權力”,讓這個曾經狡黠的人在經歷了命運的驟變后歸于沉默,最終具有了黃土地精神的寓意。這是馬金蓮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最大的突破。
二是西海固作為審美形象的書寫。在脫貧攻堅目標實現的大歷史背景下,西海固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在寫作進入成熟期的馬金蓮筆下,作品充分尊重西海固地域鄉村民眾的審美觀,從他們的審美中塑造他們的精神世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作為語言的藝術,馬金蓮在《親愛的人們》中充分地呈現了西海固方言的表現力。無論是敘述語言還是人物語言,馬金蓮都沒有回避西海固方言,而是著力發掘這一方言潛在的表現力,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讓人物形象更加飽滿,讓小說語言活了起來,從而為小說語言打上了鮮明的馬金蓮的印記,也讓西海固文學在語言的維度有了依據。總體上,馬金蓮筆下的西海固在《親愛的人們》中顯然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審美形象,被作家自信而自覺地書寫、塑造。
三是西海固鄉村發展史的細描?!队H愛的人們》在架構作品時不再囿于家庭內部,而是展現了從“新時期”到“新時代”這一歷史過程中西海固鄉村發展變化史。要展現這一恢宏的歷史,必然是難度很大。但《親愛的人們》在80萬字的篇幅中,馬金蓮細描了這一歷史進程中鄉村的變化發展史。作品織構了“羊圈門”這一村莊,編織了馬家、李家、牛家幾大家族構成的基本人際網絡,建構了鄉村社會的基本結構。在此基礎上,作品展開了“羊圈門”人的日常生活史,在生活史的細描中,西海固近半個世紀以來鄉村的發展、農村社會各色人等的心理、思想觀念的變化軌跡得到細膩呈現。
- 2024-08-12在寂靜的空山中夜行
- 2024-08-07以空間意象拓展精神視野——讀長篇小說《登春臺》
- 2024-07-31青春旅程中的生命成長——讀長篇小說《去老萬玉家》
- 2024-07-15向波斯語讀者呈現《論語》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