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葉文振:讓女性勞動得到尊重是當代家庭運行的基本
編者按:近些年,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關注“我是誰”和做自己。曾經,“50歲阿姨出走,自駕游追尋夢想”的故事在網絡上引起關注,故事主人公“蘇敏”的經歷也改編成了電影。基于此,我們邀請到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教授葉文振分享女性自我意識覺醒對于社會多元發展的意義。
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教授葉文振
新華網:近年來,探討女性覺醒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越來越多。您認為這些作品對于社會關注性別平等議題有什么作用?這種影響在社會層面上,是否具有長期性和深遠性?
葉文振:鼓勵和支持更多探討女性覺醒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的產出,是文藝界、影視業推動男女平等基本國策落到實處、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的社會責任,是人民文藝為人民的重要體現。對于傳播男女平等先進觀念,形成尊重女性、愛護女性的文化和制度氛圍,把潛藏在女性群體中的巨大性別智慧和能量釋放出來,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和人生幸福感,都有著其他形式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
要讓這種作用具有長期性和深遠性,需要創作人員走進女性群體、深入她們的生活實際,用女性的真實生命經歷和發自肺腑的聲音去讓文學和影視創作與廣大婦女群眾共鳴,揭示她們生存與發展問題,激發她們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主體力量。尊重她們、接近她們、真正地融入她們,這才能使得探討女性覺醒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有生命力,也有感染力。
新華網:之前有一則50歲阿姨出走,自駕游追尋夢想的故事在網絡上引起關注。很多人認為主人公蘇敏是“女性意識的覺醒”代表,但也存在很多爭議。您認為社會應該如何為女性創造更加公平、包容的環境,以促進她們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
葉文振:大家關注和爭議,這本身就體現了社會進步,從過去被遮蔽、被忽視,到今天被關注和被爭議,說明女性群體和女性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被爭議就會有比較和辨析,女性的家庭價值、發展貢獻和社會地位就會被重新評估和認識,男女平等和女性全面發展等先進社會性別意識就會得到更加廣泛地傳播,走向基層民眾、走進千家萬戶。建立一個包容性的性別平等社會,所帶來的個人福利、家庭福祉以及女性對家庭和諧和社會發展的貢獻,一定會說服大家,讓男女平等成為全社會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
為女性創造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環境,以促進他們的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必然,這不僅是婦女運動和發展的時代成果,而且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的先進性和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全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創造的基本表現。要為女性全面發展和營造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文化、制度環境,可以從許多方面著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這么幾個方面:
一是既要把男女平等基本國策落到實處,又要把國策細化為家策,讓男女平等觀念貫穿到婚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發揮女性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獨特作用,推動“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形成,這都是國策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落到實處的觀念引領和實踐指南。女性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獨特作用有著積極互動的內在邏輯,平等的社會參與收獲會轉為發揮家庭生活獨特作用更豐富的資源支持、對家庭生活單位時間投入效率的明顯提升以及家庭治理觀念和能力的顯著改善;反過來家庭幸福、孩子健康成長和婚姻關系穩定又賦予社會參與的更多情感力量和精神激勵。
二是推進生命全周期的性別平等教育和倡導。男女平等的性別意識要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從小就灌輸和養成尊重女性、性別平等的觀念意識,還要繼續往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延伸,讓性別平等理論素養、思想意識和文明行為走進各級校園、遍布社會各個場所和領域,尤其是在就業市場,女性有意識和能力維護自己的平等權益,在做“四自”女性的過程中,用實際表現和綜合能力來展示新時代女性的風采;與此同時,要特別重視性別平等意識和行為的養成和保持,融入干部培養和提拔的工作程序,形成更為完善的文化和制度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新華網:蘇敏的家人和朋友對她的“出走”評價不一,反映了社會上哪些不同的性別觀念和態度?這些觀念對女性追求自我有何影響,又該如何改變?
葉文振:蘇敏的家人和朋友對她的“出走”評價不一,有理解、支持的,也有質疑,甚至是批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性別上的認識差異、年齡上的時代變遷,也生動地說明了,男女平等做為基本國策提出的近三十年來,國人在社會性別意識和行為表現上的明顯進步,還有繼續改善和提升的個人、社會空間。我以為,蘇敏的家人和朋友對她的“出走”評價不一,至少反映了四種不同的性別觀念:
第一,站在個人價值實現角度的支持態度,主要是來自相對年輕的女性,她們認為女性,特別是知識女性,也是獨立的個體,有她追求的個人價值,不應該依附于家庭,不應該用丈夫和孩子的價值取代自己的價值。
第二,女性的家庭勞動付出要得到尊重,個人價值的缺失可以在收獲更多的家人感謝、愛情與親情、還有孩子健康成長成就的過程中得到補償,是一種調適、兼顧和均衡的態度,在同情蘇敏經歷的同時,希望她的丈夫能反省和改變,讓蘇敏對婚姻家庭以往的投入能多一份值得的感覺。
第三,部分人會認為蘇敏過去的人生狀態是中國婚姻家庭的常態,這有很大的慣性,很難有所預期的那種變化,所以就將錯就錯、好好過吧。這是一種從眾的躺平態度。
第四,還有部分人會,認為蘇敏是一種任性而為,存在著比較大的性別和年齡交叉風險,常年不變的婚姻生活存在著比較大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不是冷漠和無動于衷,而是“左手摸右手”的感覺淡化。年輕人可以用青春賭明天,老年人還有資格嗎?所以這些人是持反對的意見。
我以為,雖然一些觀點不一定正確,但總體上,其影響還是積極多于消極。首先,用多元視角看待一個性別事件,比較合適于社會本身多元的發展,也便于進行分組分析,從比較中去端正看法,去做出更為健康合理的選擇,換位思考會更容易理解和發現背后的成因,增加社會和諧和施策的針對性。
另外,更加具象地體現出性別關系的本質和家庭關系的真實。在倡導實現人生價值最大化和家庭內部彼此尊重、平等以待的今天,落后的觀念意識和行為方式是到了必須反省和改變的時候,在這種改變中,平等觀念、感恩意識和尊重修為都會成為當代性別相處和家庭運行的基本原則。
最后,跟上新時代新征程,觀念意識得跟上,在這一點上蘇敏的舉動是值得鼓勵的,也給許多男性帶來啟示,靠遺留的傳統性別文化和制度享受性別紅利的日子,終究是要過去的。尊重女性,其實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如果說,對新時代女性是個體性別賦能和集體制度友好的話,那么對于男性,更關鍵的是正確地評估自我,發現男性的性別滯后和性別發展的不完全,從對傳統性別文化和制度依戀、依賴中走出來,主動地以公平和尊重的意識去重建和女性的性別關系,形成更加平等、和諧和友好的性別合作,在滿足彼此實現情感富足和人生價值的需求過程當中,謀求兩性的協調發展。
- 2024-09-09弘揚先進性別文化 提振時代“她”力量
- 2024-09-06一根穿越千年的纖繩——賴特與白居易詩的英譯轉化
- 2024-08-23巴金:讓生命開花
- 2024-08-16老舍:致力于東方與西方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