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借助有“我”的哲學 發出時代先聲
作者:仰海峰
在我的學習過程中,孫正聿教授的書一直是我的必讀書,在文字背后,去感受他的為人、為學、為事的方式,感受他的智慧。在我的心中,孫正聿教授也是我的學業老師。近日,他的新書《用理論照亮現實: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思維和實踐智慧》(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一件喜事。
自1840年以來,中國人面臨的有兩大任務:一是實現工業化,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就是現代化,但這種現代化一定是基于中國歷史與現實的現代化,即中國式現代化;一是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基礎上的中華文化的再建構,即我們今天所強調的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這兩大任務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沒有現代化或者不能面向現代化的思考,就不能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來建構新的文化;沒有新的哲學建構,也無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精神的定力與思想的力量。借用該書中的語言,從當代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來說,就是要有一種有“我”的哲學,借助有“我”的哲學,學者能發出時代的先聲。這正是《用理論照亮現實》的特點,也是該書的魅力所在。
第一,有“我”的哲學。就個人而言,哲學應是有“我”的;就一個國家而言,體現其精神的哲學也應是有“我”的,這種“我”就是“主體性”。有“我”的哲學,是孫正聿教授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在他同期的新書《哲學的目光:我的思想人生》中體現得很充分。但這種“我”并不是自拘于個體的小“我”,而是通過思想史的錘煉、經過對現實思考后的大“我”,是對哲學自身問題的把握、對時代的洞察后而展現出來的思想的“我”。在這個意義上,哲學家的“我”實際上與時代是重疊的。該書五個部分的內容,都是以孫正聿教授對哲學特別是馬克思的主義哲學最為根本的問題的討論為基礎而展開的,既包含了他對哲學問題的自我理解,又包含了他對時代問題、中國問題的把握,這是用“理論”來照亮現實,而不是簡單地對接與套裝。在我看來,這正是當前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即需要在學理上進行原創性的探索,這既是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前行的基礎,也是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基礎。
第二,發時代先聲。在這本書中,孫正聿教授將幾個重要問題融通在一起:一是中國哲學思想的理論邏輯;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三是自近代以來的中國社會發展的邏輯;四是全球化時代特別是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邏輯。這也是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時必須容納進來的問題。因此,該書既是對過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理論總結,也是對未來哲學發展的探討。將這四個方面融為一體的是對時代問題的強烈意識與理性自覺,對中國式現代的問題意識構成了這本書的主線。發時代先聲,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提出時代所面臨的問題。有了這種意識,就會自覺地、盡力地站在時代的高度,去思考曾經的哲學,去面對當代的問題。
第三,強烈的使命意識。在孫正聿教授這一代人身上有著強烈的使命意識,即對國家發展有著自覺的擔當。學者為這個社會服務的方式就是通過學術的方式去理解這個時代,思考這個時代,在學術中推動時代。“學者是人格化的學術,學術是思想化的學者”,用理論去照亮現實,這正是學者的使命擔當。按照我的看法,這種使命意識、這種精神擔當,實際上比任何東西都更為重要。這也正是作為后輩的我們更需要學習的。
- 2024-09-27釋讀古詩文 教好古詩文
- 2024-09-27用數字技術賦能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 2024-09-27為鄉村振興多元融合發展提供理論指導與實踐樣本
- 2024-09-27第五屆“詩譯中國”大學生雙語文創大賽報名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