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留學到底值不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長期以來,留學被視為高考之外的另一條升學路徑。數據顯示,自2005年至2019年,赴美中國本科生數量增長了16倍。與20年前以研究生、博士生為主的留學群體不同,大量中國本科留學生不僅改變了美國高校的學生構成,也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留學究竟是一條捷徑,還是充滿了未知的挑戰?隨著留學群體的低齡化,90后和00后在異國他鄉究竟經歷了什么?他們的內心世界有著怎樣的困惑與不安?在《留學的孩子:雄心勃勃且憂心忡忡的一代人》中,作者馬穎毅深入美國50多所高校和中國的9所高中,通過507名留學生的在線調研樣本以及與108位親歷者的深度對談,還原了這代學子在留學歷程中的體驗與思考。
《留學的孩子》。三聯書店供圖
為什么要留學?這是每個準留學生都會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書中揭示了推動中國學生留學的復雜因素:逃離高考、追求更優質的教育資源、體驗不同的文化……
書中詳述了通過中國的公立高中(國際班或普通班)、國際學校(私立高中)、美國高中等赴美攻讀本科的多種路徑,揭露了申請過程中的種種挑戰:“唯分數論”的排名迷思、“千篇一律”的個人陳述代寫亂象、“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申請困境,為了逃避高考應試壓力的學生卻又深陷托福、SAT和AP的考試焦慮……
手握夢寐以求的offer,踏上異國土地,新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融入異國文化,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中國學生強烈渴望跨出自己的社交界限,而在現實中他們遇到的是英語語言障礙的感知、對美國大學生中盛行的飲酒和派對文化的不適,以及難以接觸到對中國文化感興趣且相對客觀的美國人……在這些情況下,若無外界援助,中國學生最終不得不退回“華人圈”尋求慰藉。這種“自我保護”的行為背后隱藏著深深的孤獨感和文化認同的困惑。
許多留學生憧憬在美國找到理想工作,然而,現實又給了他們沉重一擊。激烈的職場競爭、身份的差異、看不見的“天花板”,都讓他們在求職過程中步履維艱。OPT項目的短暫、H-1B簽證的抽簽制度,更像是一場賭博,將他們的命運推向未知。
而選擇回國的畢業生,卻發現自己仿佛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國內的職場文化、人情世故,與他們在美國接受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高昂的房價、激烈的競爭壓力,讓他們難以找到歸屬感。
一部分留學生試圖在兩國之間尋找平衡點,卻發現自己像是“空中飛人”,永遠在路上,難以找到真正的家。頻繁的奔波、文化的差異、家庭的牽絆,讓他們身心俱疲,身份認同的困惑也隨之而來。
近年來,美國收緊的移民政策、中美關系的波動,都為中國留學生的去留選擇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留學不僅僅是一種個人行為,更是一種社會現象和文化交流的過程。通過關注這一群體,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流動和社會變遷,進而反觀變化中的中國社會如何理解教育,理解未來,乃至理解自己的國家與世界。
留學值不值?如果你對留學充滿好奇、期待,或者是迷茫,那么這本書將為你打開一扇窗,讓你聆聽到那些“過來人”的真實心聲,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留學的意義,找到屬于你自己的答案。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