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讀書心得

    與時間賽跑 科技助力古籍“藏”與“用”

    2024-11-06 10:26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與時間賽跑 科技助力古籍“藏”與“用”

      記者 王 彬

      古籍凝結著祖先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精神與創造力的歷史見證。保護好古籍,挖掘好古籍的文化內涵,對傳承中華文脈意義重大。

      穿越漫漫的歷史長河,褪色、脆化甚至腐蝕是許多古籍不得不面對的“命運”。且不論修復趕不上古籍老化的速度,即便是保存下來的古籍,也多因內容晦澀、難解難辨而長期“沉睡”于館舍中,普通讀者一般難睹其容。如何讓古籍“醒過來”,與現代讀者產生互動?科技是一雙智慧的翅膀。

      近年來,以各級圖書館為主體,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古籍保護與智慧化服務,在保護古籍盡量免遭自然和人為破壞、延長其保存期限和壽命的基礎上,運用新技術開發古籍保護新模式,并通過古籍數字化專項研究、古籍數字化展示等方式,讓古籍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截至2024年9月,“中華古籍資源庫”在線發布古籍影像資源超10.5萬部(件)。

      古籍保護和整理是第一步,要提高活化程度,需要解決古籍數據“存不住、讀不懂、用不了、傳不開”等問題。

      國家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圖書館聚焦智能化、個性化服務方向,通過引入人工智能前沿技術,集成智能工具,嘗試提供古籍文白翻譯、提問式檢索、智能推薦、圖譜可視化、文本分析、知識科普等服務,讓讀者在閱覽全文影像的同時,享受專業文獻著錄和內容標注服務。

      有沒有辦法從古籍中讀出歷史關聯或作者喜好?由上海圖書館開發的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及循證平臺回答了這個問題。目前,該平臺收錄了1400余家機構的古籍館藏目錄,匯聚了不同來源的古籍循證研究數據上百萬條,并提供古籍書目數據查詢和全文影像閱覽服務。讀者通過大數據能發現古籍之間的關聯,解答“哪位古人最愛批校題跋”“這位作者最關注誰的作品”等個性化問題。

      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介紹,平臺從文本識別、數據生成、數字編撰、知識圖譜構建、自然語言檢索、智能問答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建設數字人文服務體系。“我們正在思考和謀劃打造中國古籍聯盟鏈,利用區塊鏈技術,提供權威的古籍書目及相關數據,保護古籍全文及其相關資源,打通古籍聯盟鏈的確權查詢、鏈接獲取乃至文獻標注等各類服務,希望與更多力量共同探索古籍資源保護和智慧化服務的新模式。”陳超說。

      與全民閱讀工作相結合,是對延展古籍智慧化服務范圍的一大探索。

      在江蘇南京,許多讀者通過體驗“食光機”感受古籍的魅力。這項由南京圖書館推出的服務,將清代文學家袁枚著作《隨園食單》中的美食記載“翻譯”成令人垂涎的菜肴,黃魚和咸蛋黃炒成的“假蟹”,豆腐、蝦米和小蔥煎制成的“蔣侍郎豆腐”……從美食出發,讀者進入了南京圖書館館藏古籍的世界,分享古籍背后的故事,與古籍“親近起來”。

      南京圖書館館長陳軍認為,強化古籍與讀者的互動不僅要靠館辦趣味活動,還要加強圖書館外專業人才與圖書館閱讀推廣等工作的緊密互動,特別是吸引高校專家參與,加強古籍研究和推廣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應用新技術使古籍實現可視化、互動化以達到更好的服務效果,是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浩的研究重點。他認為,圖像化和文本化是活化古籍必經的兩個步驟。“把一本古籍從紙頁‘搬’到網頁,并不是掃描一下那么簡單,而是要經過識別、排序、校對、結構整理、標點、實體識別等一系列環節。機器自動識別后,還要有專人進行結果復查,盡可能精細化處理內容。”在與各地圖書館深度合作的過程中,他愈發感到,進一步提升古籍識別的準確率需要業界付諸持久努力。“我們正在吸引古籍愛好者、研究者,以眾包校對、協同審核等形式,推動古籍整理項目和數據庫建設,建設‘古籍圖像上傳—文本校對整理—標記—文本輸出’的全流程系統。”楊浩說。

      深耕智慧圖書館相關技術應用的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模型研發中心產品總監黃巖巖認為,通過大模型等智能技術自動生成古籍信息,提高人工審核效率,再通過人工復核對數據進行評分,優化大模型,這是雙向驅動的良性循環機制。“我們要面向專業領域開發大模型,基于圖書館本身已建成的詞表知識庫和知識圖譜,最大程度減少大模型自身生成內容的‘幻覺’,最終鍛煉出應對古籍查詢、管理、數據流通、知識庫建設等復雜場景的能力。”黃巖巖說。

      “古籍保護具備良好的政策環境、技術條件、版權條件、存藏條件,堪稱‘萬事俱備’。我們要在實踐中創造出古籍煥發新生機的‘東風’。”一位業界專家認為,以古籍智慧化整理和服務為突破口,一方面能有力推動我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一方面有助于平衡古籍“藏”與“用”的關系,拓展古籍研究深度,提高古籍傳播廣度,讓古籍保護與活化能“與時間賽跑”。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2024你懂的网站无码内射|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日本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无码八A片人妻少妇久久|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青娱乐在线国产中文字幕免費資訊| 国产免费黄色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色综合久久中文色婷婷| 内射无码午夜多人|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日韩va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国产午夜鲁丝无码拍拍|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