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嶺南醫道》:叩問先賢來時徑,尋根嶺南醫道魂
在嶺南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上,獨特的氣候環境和富足的藥用植物資源共同孕育出不可磨滅的地標性中醫脈跡 —— 嶺南中醫藥文化,它是嶺南大地的靈魂,也是嶺南人民的驕傲,在治病救人的千錘百煉中逐漸枝繁葉茂,在千百年的綿延中溫潤嶺南人的身心。紀錄片《嶺南醫道》心懷尊崇之心,在歷史典籍中尋蹤覓影,以時間為軸,以重點人物、重要事件為切入點,為尋找嶺南中醫藥文化的精神源頭。
高山仰止:以個體人生軌跡溯源千年回響
在漫長龐雜的時間長河中,應該如何梳理出一條清晰的敘事脈絡引領觀眾浸入到厚重的歷史記憶中。紀錄片《嶺南醫道》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科學院、華南師范大學等學術機構的智力支持下,全景式聚焦葛洪、潘茂名兩位嶺南中醫藥代表人物。葛洪一生兩入羅浮山,棲隱18年間在云深之處遍嘗百草、施藥于民,所著醫術上百卷,得中原之精粹、采民間之經驗、納四海之新風,讓中醫藥文化在嶺南生根破土。
潘茂名遠赴江南求學二十載之后重回故土,以中原所學行醫濟世、抵御瘟疫,其“濟世有奇訣,救人須用心”的理念也成為今天茂名市城市文化“好心茂名”的精神源頭。他們每一次的研究發現、人生抉擇、思索頓悟都為后世的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奉獻了寶貴的財富。
深耕嶺南文化厚土,《嶺南醫道》采用“人物劇情演繹”的呈現形式,綜合利用現代影像數字技術重現歷史現場,還原人生軌跡,在對史料的充分考究上通過XR視覺技術實現對兩晉南北朝風貌的影像描摹,并在歷史人物文化紀錄片中首次嘗試用純AI配音。其中,以古樂器 “篪” 為主旋律所創作的配樂,其空靈的音色與片中兩位 “修道者” 的人格特質完美契合,搭建起古人與今人共鳴的情感通道,千年回響、于今不絕。
以人為本:在歲月潮起云涌間讀醫者仁心
《嶺南醫道》中巧妙地穿插了許多并不屬于葛洪、潘茂名這兩位主角所處時代的人物,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文豪蘇軾、戲劇大師湯顯祖等文化名人。他們雖與嶺南醫道看似并無直接關聯,但在他們的詩詞歌賦中都不斷提及一座山、推崇一個人,到底為何“詩中人”能成為后世文人墨客所敬佩的對象?隨著這一謎題的逐漸揭開,自然而然喚起了大眾對葛、潘二人身上獨特精神特質的神往和探尋。
葛洪與潘茂名對醫學的不懈探索,絕非偶然。它離不開時代變局下對世事的洞察和感悟,離不開對個體價值的審視和抉擇。醫脈和文脈相交織的明暗敘事共同塑造了《嶺南醫道》的精神底色,造就思想共振、文化共情,讓大眾在讀懂嶺南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的發展歷程的同時,也在字里行間接受傳統文化中“仁善忠信”的洗禮。
古今映照:于跨時空對話中照見本草新韻
與古為新,薪火相傳,數千年的草本智慧依舊流芳,在《嶺南醫道》不斷探訪的過程中,歷史與現實并行剪輯,站在當下的時空遙望彼端,先哲的實踐經驗與現代技術相互碰撞綻放出新的醫療活力。1977年茂名的基層醫療經驗在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上引起世界矚目,潘茂名“簡便廉驗”的醫療理念在此刻傳來了擲地有聲的回響;功效豐富的草本藥材悄然融入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以涼茶的清涼、靚湯的溫潤、藥膳的滋養,繼續呵護著人們的身心健康。通過古今對話,嶺南中醫藥在現代化語境中的轉化更貼合當代年輕人的接受心理,以熟悉的事物拉近與悠久歷史的距離,更能讓人深入感受到那份來自歷史深處的震顫,看見其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草木有靈,人間有情。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嶺南醫道》借史為鑒,追溯古老醫學傳承的脈絡;借物寓意,展現中醫藥材的神奇魅力;借人立傳,講述醫家們的仁心仁術;借事明理,闡釋養身、養心、養生的古老智慧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人生哲思。在活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借助溫暖真實的視覺力量和傲然飄逸的人物故事細節,鋪陳、延展和深化主題;運用年輕化表達、情景化處理,將時代與生命個體互聯互通;通過跌宕起伏的劇情節奏把握,與青年群體“堅持個性、追求自由、打破規則”的審美期待和審美經驗產生強烈共鳴。以《嶺南醫道》為創作典范,中醫藥文化類作品的價值突破在于地域性文化、美學性表達、科技化呈現、當代性力量的四維融合,溯源古老深邃的中醫藥智慧,傳承歷久彌新的中華文化精神,傳遞溫暖治愈的力量,最終打造差異化的視聽內容IP。(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視聽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楊雅如對此文亦有貢獻)
- 2024-11-20把詩歌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心間
- 2024-11-20運河文化與明清小說創作
- 2024-11-20把詩歌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心間
- 2024-11-20當秋落在故鄉肩上(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