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入歷史肌理 再現晚明變局
《重寫晚明史》 樊樹志著 中華書局
明清史專家樊樹志,以三十多年的學術積淀,在耄耋之年推出五卷本《重寫晚明史》。這是今年史學界與出版界關注的重要成果。讀罷全書,感觸良多。
持續二十年的學術研究
樊樹志早年以研究明清經濟史,尤其是江南市鎮研究而聞名,出版了《中國封建土地關系發展史》(1988年)與《明清江南市鎮探微》(1990年)等影響深遠的著作。因緣際會,20世紀90年代初,他受邀撰寫萬歷帝傳與崇禎帝傳,先后出版了《萬歷傳》《崇禎傳》,這兩部書于他而言,意義重大。誠如他所說:“對萬歷和崇禎兩朝歷史深入探索,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出了兩本書,而是改變了我的研究方向,從此開啟了持續二十年的晚明史研究。”
在晚明史研究領域,樊樹志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學術成果。2003年的兩卷本《晚明史(1573—1644年)》廣受好評;此后他以敘事的手法、通俗的語言,相繼出版了《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中華書局,2007年)和《張居正與萬歷皇帝》(中華書局,2008年),再獲肯定。及至2015年8月,40萬字的《晚明大變局》問世,一年之內重印七次,成為當年的暢銷書。這一系列的前期準備,為他“重寫”晚明史,奠定了堅實基礎。在103萬字兩卷本《晚明史》的基礎上,經過數年研究,借助電子數據庫,他采用敘事的手法,進一步完善體系、細化情節、深化分析,于是就有了這套五卷本、篇幅達234萬字的《重寫晚明史》。
盡管樊樹志自謙地說:“所謂‘重寫’是指對于自己《晚明史(1573—1644年)》的重寫,沒有別的意思。”實際上,這套書的意義遠遠超出了他的本意。一方面,學術界對于晚明史的認識還不充分,盡管有數部《南明史》,但關注并傾心研究晚明史的專家并不多。在《重寫晚明史》中,樊樹志自然關注到了晚明的危機,但同時更關注到了轉機,故而提出“晚明大變局”的說法,正如在第一冊“引言”中所說:“提出晚明的大變局,并不是故意聳人聽聞,而是希望人們放寬歷史的視野,回過頭去看一看16世紀至17世紀的中國曾經發生的巨變,這不僅對于重新評估晚明史,而且對于看清近代史以及當代史,都有莫大的好處。”這是作者經世致用的意圖,也是重寫晚明史的學術意義與現實訴求。另一方面,本書在全球史視野之下,重回政治史導向的“大歷史”,揭示了晚明大變局波瀾壯闊的歷史潮流,借助中國傳統史學的優良傳統,加上敘事史學的特色,全方位地呈現出晚明歷史的大變局。
再現晚明變局
《重寫晚明史》全書五冊,每冊以一個關鍵詞作為副標題,呈現各冊內容的不同特色。第一冊以“晚明大變局”為關鍵詞,提綱挈領,統領全書,奠定敘述基調。隨后四冊,分別以晚明政治歷史大變局為敘述對象,按照時間先后,以張居正改革、萬歷親政、萬歷三大征、明末三案等重大政治歷史事件為線索,清晰呈現了從萬歷初政到崇禎末世曲折變遷的歷史軌跡。作者的寫作意旨也在這些敘述中鋪展開來:一個王朝的興盛,不能“僅僅有經濟文化的繁榮,而沒有震懾朝廷內外黨同伐異的雷霆手段,沒有把內憂與外患消弭于無形的非凡能力”。
何謂“大歷史”,如黃仁宇所言:“所謂‘大歷史’觀,必須有國際性……大歷史的觀點,亦即是從‘技術上的角度看歷史’。”(《萬歷十五年》,中華書局)在《重寫晚明史》中,作者的這段話可以概括本書的主旨:“晚明……在經濟、社會、文化、思想各個方面都出現了大變局,表明中國內部正在發生劇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現象、新因素和新突破。一言以蔽之,晚明時代中國的近代已初露端倪。”
書名揭示了晚明四個大變局:第一個是從以朝貢體制為原則的天下體系,到地理大發現之后的世界變局。晚明所面臨的世界體系,已不是明初那種以明朝為天下獨尊的朝貢體系世界,而變成了一個融東西于一體的全球化世界體系。第二個是經濟上的大變局。隨著白銀貨幣在世界上的流通,世界貿易體系形成,中國以絲綢、茶葉、瓷器、棉布等為商品,成為世界最主要的貿易順差國,而江南市鎮通過早期在絲織業、棉紡業的成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富庶之地,形成了經濟上的大變局。第三個是思想文化上的大變局。一方面明朝內部儒學思想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陳獻章、王陽明、李贄等為代表,對正統的程朱理學提出挑戰,倡導心學,形成了思想上的多元化。另一方面,隨著大批耶穌會士的東來,不僅帶來了天主教,更傳入了西方近代的科技文明,這是思想文化上的大變局。第四個則是士人群體的形成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輿論的大變局。晚明士紳集團主宰著社會輿論,形成了新的士紳階層。全方位的大變局,成為晚明政局變動的社會、思想與文化基礎。
在晚明的歷史敘述中,征引宏富,既體現作者嚴謹的學風,更反映他對于世界學術潮流的掌握。如討論經濟全球化浪潮之時,書中將布羅代爾、沃勒斯坦與弗蘭克等人的學說進行對比,指出弗蘭克在《白銀資本》中,對布羅代爾、沃勒斯坦提出的“西方中心論”加以批判。因為在地理大發現之前,早就形成了以白銀為紐帶、包含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參與的經濟全球化浪潮,而“中國憑借著在絲綢、瓷器等方面無與匹敵的制造業和出口,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都是順差”。這些征引較為全面地呈現了學者們的不同觀點,既有歷史的深度,更有學術的廣度。
新敘事體史書
從歷史編纂學的角度來看,這套書還有一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就是采取敘事手法,將紛繁復雜的歷史統于敘事之中,既再現了歷史發展的大勢,也清晰地呈現了晚明大變局歷史中的人、事、言,給人回到歷史現場之感。
誠如學者李劍鳴所說:“敘事的基本路徑正是依照時間順序來敘述事件的過程,于是它也可以發揮闡釋因果關系的功能”,這樣“敘事就成了一種歷史解釋的方式”,“高明的史家便巧妙地將時間和專題兩者結合起來,構筑一種符合歷史特性的敘事方式。他們通常采取的辦法是:從每個時段選取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或問題,集中加以討論;在整個研究框架中,各個時期前后相續,各個時期的核心問題彼此聯系和銜接,構成一條明顯的時間之流中的變動主線。”(《歷史學家的修養與技藝》,上海三聯書店)這段對于敘事史學的論定,幾乎可以說是為《重寫晚明史》一書的“量身定說”。
本書還有一個重要特點是圖文并茂。在關鍵性敘述中,配以圖畫,增加了敘述的直觀感受。即以第一冊第三章《江南市鎮》為例,開篇就以仇英《南都繁會圖冊》展示了晚明江南市鎮的繁華,并附說明:“白銀的大量使用,使得中國江南地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富庶和繁華。”該章還附了《養蠶圖》《耕耘圖》《絲綢紡緯圖》《花機圖》等大量圖片,使一本學術性極強的專著更具通俗性、可讀性。
最后,借用一言形容《重寫晚明史》:“它引人注目,發人深省,卻也帶有一點神秘的溫和氣息。”此話甚是貼切。
(作者:孫衛國,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 2024-12-02在充滿不確定的世界,把擔憂放回書架
- 2024-12-02《大國縣治》:讀懂中國縣鄉治理邏輯
- 2024-12-02《俗世奇人》:“奇人”總能給我力量
- 2024-12-02我的“家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