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4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在鄭州舉辦
從傳統文化中走出網文經典化之路
11月2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名知名網絡作家、專家和網絡文學平臺負責人會聚河南鄭州,出席2024中國網絡文學論壇,縱論如何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促進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作為借助互聯網進行創作和傳播的文學形態,網絡文學以繁茂發展之姿,豐富了時代的“文學表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網絡文學產業市場規模達3000億元,作者數量達2405萬人,網文作品數量達3620萬部,網文用戶數量達5.37億。
文學豫軍星光閃耀
在文學百花園里,文學豫軍星光閃耀,網絡作家數量居全國第二,彰顯著河南文學的獨特力量。“河南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肩負著文化傳承與發展重任。河南傳統文學厚重多元、極具影響,網絡文學創作也異常活躍,涌現出麥蘇、會說話的肘子、我會修空調、蕭瑾瑜、煙波江南等一批優秀網絡作家,并以新的形態和更加年輕化敘事講好中國故事。”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評價說。
在當下多元并蓄的文學格局中,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共同繪就了一幅絢爛多彩的文學畫卷。“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雖然路徑各異,但最終都會回歸到文學這條大道上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北京作協副主席喬葉說。
今年,3部網絡文學作品首次進入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公示名單,其中一部就是河南網絡作家甘海晶(麥蘇)創作的《陶三圓的春夏秋冬》。“網絡文學不應只有一種面貌。”甘海晶說,“只有真正貼近生活,深入挖掘社會中的真實故事和人性光輝,才能創作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溫度的作品。”
向主流化精品化發展
“推開世界的大門,寫就我們的故事。”一改《老媽有喜》的風格,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蔣達理(蔣離子)的新作《飛越巴別塔》充滿了懸疑元素。她說:“網絡作家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創作出更加豐富和多元的作品。”
告別自主生長階段,中國網絡文學已步入了有序發展、融合發展的新階段,朝著主流化、精品化方向加速發展。《大王饒命》《第一序列》《夜的命名術》……這一部部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網絡文學作品,出自“90后”河南作家、洛陽市作協主席任禾(會說話的肘子)之手。“網文里可以誕生經典嗎?一定可以。”任禾篤定地說,“只要用心用情寫作,總會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從傳統文化經驗里走出網文經典化之路。”
出生于1999年的王懷譽(三九音域)的代表作有《我不是戲神》等。“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這正是創作的源泉。”王懷譽說,“文學經典具有超越性,從經典中可以獲得靈感、學到技能,讓作品更能直指人心。”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網絡文學創作的寶貴財富。”網絡作家胡煒(狐尾的筆)說,新時代提供了廣闊創作空間和無限創作可能,通過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結合現代審美,創新表達方式,傳統文化會煥發新生機。
技術助力IP轉化提速
作為互聯網時代最具活力的文學形態,網絡文學本身就是技術發展的產物,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網絡文學新生態。“AI學習的是過去,但人可以創造未來;AI擅長從1到100,但從0到1的原創是人的特長。技術和藝術融合、人機交互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網絡文學的發展。”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王雷直言。
前不久,又有10部中國網文入藏大英圖書館,網絡文學以及改編的動漫、電影等風靡海外、全球追更,網文出海打開了“讀懂中國”新窗口。
“《與鳳行》《慶余年》《墨雨云間》等熱播影視劇,都由網絡文學改編而來。”閱文集團副總編輯田志國認為,網絡文學具有豐富的內容儲備和突出的IP資源屬性,網絡文學IP影視化創新,能更好地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消費市場倒逼類型化創作‘破圈’;網絡文創產業鏈環拉長、IP轉化提速;年輕人成為網文寫作新增主力;網文出海,乘風破浪;人工智能或將成為攪動網絡文壇的一條技術鲇魚。這是網絡文學的5條生長線。”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歐陽友權概括道。
- 2024-12-02《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膠片甲戌本出版發行
- 2024-12-02讀《如意甘肅》的三個維度——玉如意的“形、骨、祝”
- 2024-12-01一卷歷史長河,一如盛世未來——《如意甘肅·甘肅省情研究》書評
- 2024-11-26碎片時間不一定只有碎片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