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道之行 天下為公
——我讀《中華精神大歷史:歷史關鍵節點上的關鍵人物》有感
東方出版社推出一本大書,著名報人傅紹萬的《中華精神大歷史:歷史關鍵節點上的關鍵人物》。
《中華精神大歷史》的價值和分量在于:它以制度變革、思想演進和王朝興替為脈絡,循著中國3000年歷史長河,選取關鍵節點上的關鍵人物,構筑起一幅中華精神的瑰麗長卷;以大變局、大因果、大本原和作為人類不朽價值的大人格、大情義,揭示歷史發展規律;以濃墨重彩書寫圣哲先賢的精神人格,既見人、見事,又見理、見情,為正在推進的“兩個結合”的偉大實踐提供了鮮活的人物、動人的故事和時代的聲音。
一
文化一般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側重點,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物質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元素。對于行為文化,則依據其約束力的強弱,歸類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可寶貴的價值,在它蘊含的民族精神,由民族的杰出人物所承載。
做好“兩個結合”文章,基礎性工作是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這個方面,抽象的理論文章做得多,以人物作系統、深入發掘的工作做得少?!吨腥A精神大歷史》的出版,契合了“兩個結合”的時代要求,順應了讀者需求,顯得尤為可貴。
契合不是巧合,它是一個中華文明熱愛者的時來運遇。作者的《城市與文化》一書,收錄有大量游記,介紹歐美保護、傳承傳統文化,以作他山之石;介紹東方價值觀在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展示的魅力,以喚起文化自覺,不少篇章寫于二三十年以前。職業的敏感,更反映于對文化事件的敏感。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曲阜,就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表重要講話,預示著中華文化春天的到來。作者撰發理論文章《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方針——習近平總書記論中國傳統文化》。從此,開始潛心于中國歷史人物的研究、撰寫,并先后在《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大眾日報》等報刊開設“論史”專欄,結集出版《感悟歷史的大智慧》。正是有了這樣一種磨礪、積累修煉得來的功夫,作者才有了囊括數千年風云人物的底氣,有了用人物構筑一部中國思想、精神史的膽識,才使本書得以涵蓋豐富、博大的歷史時空:
儒家復禮歸仁,墨家兼愛非攻,法家治國以矩,道家崇尚自然;孔子創說大同社會,孟子光大民本思想,張載胸懷“民胞物與”;北魏孝文帝歸宗黃帝推漢化,宋仁宗一片仁心合“萬邦”;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包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為民擎起一“青天”;“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那些釋界、道界的領袖人物,唐玄奘舍身求法,丘處機古稀之年萬里傳道止殺救蒼生。還有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康有為、孫中山等近代歷史人物,認識、應對千年變局的智慧和勇毅,也躍然紙上。
這些圣哲先賢,如大星麗天。從他們身上,既看到民族精神的源頭,又了然其發展、流變。他們的精神人格,在當下依然散發著現實的魅力,或者已經化為現代文化的基因、血脈,或者需要通過“結合”,形成新文化,進而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二
《中華精神大歷史》書寫的人物,多數有傳記、評傳等大部頭著作評介,相當數量是正在熱炒或炒了又炒的人物,在作者筆下,照樣寫出了新意、亮色,成為獨有的“這一個”。
東方出版社張德軍社長看完書稿后致信作者:“您的視角很稀缺,您的積累很豐富,您對讀者很真誠,您的思想很動人。”
文如其人,說的是文和人的稟賦及人生經歷的內在關系。德軍社長概括的這些特點,是對這種關系的揭示。作者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在一家有80多年歷史的省級黨報做了36年新聞工作,有20年領導崗位和13年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職務的歷練。立身思想文化前沿,歷覽時代風云變幻,觀人察事運乎日常,形成了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選擇、理解和書寫的獨有優勢:以現實觀照歷史,故能使“文章合為時而作”;以史事而非言語、文告辨偽證真,故能使觀點發人所未發;以心觀心,人我相契,寫人物心史,也刻下作者心路歷程,捕捉作者、讀者和歷史人物同頻跳動的脈搏,故能讓思想深刻動人;以做新聞的思維尋找角度、聚焦特點,故能使每一個歷史人物呈現鮮明個性。許多讀者熟悉、早有定論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也有了一種新面孔。
老莊何曾樂逍遙?中國偉大的思想家,著書立說,無不為了拯世濟民,《老子》《莊子》同樣跳蕩著一顆入世的心。史圣何虧經綸才?司馬光執政推行“更化”路線,撥亂反正,可成救世功,堪為后世師,無愧治世能臣。王夫之、梁啟超把知書而不知用,執政無術而誤國的帽子扣到司馬光頭上,錯了。張謇是實業家,更是政治家,是千年變局下的弄潮人。以張謇為代表的官僚資本立憲派人士,則是大清最直接的掘墓人;王莽新政實惡政,均田制只是畫了張大餅,欺世盜名數千年。崇禎復遼的國策嚴重脫離實際,卻一意孤行,終成亡國恨;東漢末年,“四海蕩覆,尺土一民,皆非漢有”,不能再拿著忠奸的尺子,以對待末代皇帝的態度去評價曹操;李白以他的詩歌唱出一種獨立士格,一個快意人生,不過是遙遠時代的一記回聲。君主專制定型,哪里還有獨立士格可言?因此,李白就像穿越歷史隧道,進入盛唐的一個“幽靈”。蘇東坡“晚醉佛老之糟粕”?東坡之道釋,是“蘇化”了的道釋,是他以一顆赤子之心取其真善美的道釋,是儒釋道互參。因此,見之于人,盡顯東坡魅力;行之于文,更添蘇文意韻。好的文學作品,不是人工提純的水晶,而是自然的璞玉!
本書編輯馮川博士寫下這樣一段感言:透過這些歷史人物的生平故事和家國命運的喘息起伏,您將您自身豐富寶貴的生命體驗以及對世事變遷的深諳和洞察,堅強有力地傳遞給我們。正是通過這一維度的作者視角,通過您筆下宣泄的真實情感和歷史生命的涌動,把歷史存在切近而逼真地帶給了當代人;寫的是古人之事,說的又何嘗不是今人的情與義,以及亙古不變的歷史規律和興衰之道!這今古交疊激蕩起的共鳴和波瀾,具有極其強大的沖擊力,使我們這些閱讀者不能自已地共情、感動——正如您在序言里所說,您的作品是有“大人格”“大情義”的——確乎所言。
三
《中華精神大歷史》之大,大在高揚人間“大道”,著力彰顯“歷史的靈魂”,這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本書開篇,《一脈文明源流長》,追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源頭。周朝的奠基者古公亶父,承接堯舜,立君為民。由周公推演,孔子揭豁,而成大同理想,在《禮記·禮運》篇發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震天撼地的強音。本書收尾篇,《天下幾時可為公》,講“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千年走向。孫中山先生認為,人類進化之目的為何?即孔子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耶穌所謂“爾旨得成,在地若天”,此人類所希望,化現在之痛苦世界,而為極樂之天堂也。“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決定人類行為的價值,引領人類前行的方向。它和基督教的天堂、佛教的極樂世界是相通的,構成人類的理想或人類的宗教信仰。人類如果沒有理想或宗教信仰,又何以稱其為人類?
本書封底的提示語,有這樣幾句話:天下為公的人類目標,民惟邦本的政治倫理,湯武革命的歷史邏輯。還應當強調一句,即允執厥中的執政取向。這似乎成為一條鐵律:不管哪朝哪代,任何執政者,有了天下為公的人類目標,懂得了“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的道理,才會有民惟邦本的政治自覺,也才會有允執厥中的執政取向,執兩用中,應時合度,守中致和。做到這些,社會就太平,政權就穩定。如果走向了反面,湯武革命的歷史邏輯就登場了。
實現“天下為公”的人類目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鬃釉O計了小康、大同兩種社會形態,儒家傳人將它劃分為據亂世、升平世和太平世三個歷史階段。它是遠大的理想,又是可以一步步接近的現實,激勵著千百代圣哲先賢,堅忍不拔,生死不避,無怨無悔,去奮斗,去做一個時代能做的事,做一個人能夠做到的事,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從這里,找到了古今的共通、共情點,找到了“兩個結合”最正大的契合點,也打開了一條“兩個結合”的大道通衢。
《史記》之后,中國的史書,尤其是那些斷代史,往往截斷源頭,魂魄游離,或失魂落魄,歷史就成了資治工具、帝王心機和權臣謀略的大雜燴。必須高度警醒,不可讓它給“兩個結合”制造雜音、噪音。
著書為用欣逢時。隨著“兩個結合”的深入和中華傳統文化熱的升溫,《中華精神大歷史:歷史關鍵節點上的關鍵人物》必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讀者喜愛。
?。ㄗ髡邽橹袊鏅鄥f會理事長)
- 2024-12-04中華文明研究的新進展——《中華文明的形成》讀后
- 2024-12-04文學創作新氣象:媒介參與和深度追求
- 2024-12-04也談《文心雕龍》的子書精神與集部歸屬
- 2024-12-02以出版學科高質量發展助推出版人才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