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書店辦市集帶來文化消費新活力
今年,中原書香節、地壇書市、“書山有麓·閱讀市集”、為寶書局“尋美中軸”最美市集、開封市新華書店“非遺手工市集”、海南新華“閱動日月”書香市集等地方文化市集的舉辦,成為一道道亮麗的城市文化景觀線。
多年來,實體書店面對網絡時代讀者購買習慣的變化,不斷探索新的運營模式,創造了諸如書店+咖啡、書店+展覽、書店+餐飲、書店+劇場、書店+培訓等多業態的模式,繼續裂變成新的業態。有媒體報道說,隨著個性化消費體驗需求日漸旺盛,市集正被更多的創意形式賦予新的文化內涵,為城市增添了更多活力和“煙火氣”。
的確,圖書市集作為文化市集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星,這幾年頗受讀者歡迎,也催生了不少圖書市集品牌。圖書市集不但讓實體書店進一步擴大了自身的市場,增強了與讀者的黏性,還有力地實現了經營上新的突圍和蛻變。像山東臨沂書城通過舉辦多種文化市集活動,成功吸引了大量顧客,帶動了書店的銷售增長;廣西桂林市新華書店今年舉辦的不同主題的市集活動,每次都吸引大量的人流,平均每場市集約有1.2萬人次參與,銷售達3.5萬元。市集不僅僅售賣書,還有很多潮流體驗,為讀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文化體驗,例如,開封市新華書店的“新華非遺手工市集”通過非遺體驗活動,吸引了大量學生參與,成為書店的重要宣傳平臺。眾多舉辦市集的實體書店,通過市集找回了讀者,呼應了讀者訴求,同時也收到了很好的市場回報。
如果說,每個實體書店是靜靜的小溪,那么有特色的市集就是喧騰的海洋。
無論你漫步哪個市集,都會看到讀者、編者、作者、發行者齊整整地歡聚一堂,圍繞著喜歡的圖書展開熱烈的交談與溝通的場景,甚至主辦方還能在這里聽到最有價值的建議。當然,市集一般不是只賣書,而是一個多種文化業態的秀場,這也讓市集呈現了不同于實體書店的購書體驗。
筆者注意到,圖書市集以它的共情、共鳴、共享、共趣,能一下子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尤其是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市集,其所在地要么是網紅文創園,要么是特色的文化消費場所、公園、文化街區、購物中心,也有可能是特大的實體書店賣場等。在主辦者精心的策劃下,市集往往結合售賣、沙龍、講座、游戲、手工、對話、懇談、非遺、觀劇、美食、展覽、咖啡等更多的方式,將參與的各個方面,都在一個主題下有效地集合。由此,實體書店也通過市集融合了眾多文化業態,并通過設置閱讀打卡點、現場發放購書券等形式,激發了市場消費活力。
要言之,市集不但是實體書店拓展經營的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打通了閱讀、交流、消費、休閑的通路,也是喚醒讀者、發掘讀者的不可多得的文化空間。
- 2024-12-11《如意甘肅·甘肅省情研究》書評|劉永偉:讀《如意甘肅》 如同暢游甘肅
- 2024-12-11《如意甘肅·甘肅省情研究》書評|王嘉鑫:讀懂甘肅的一本好書
- 2024-12-11《如意甘肅·甘肅省情研究》書評|劉君:“玉如意”下八千年的甘肅風采
- 2024-12-11《我家就住黃河邊》書評|楊潔:平凡中的偉大與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