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聆聽書香

    石上風華 紙上碑林——談《西安碑林全集》的文化底蘊

    2024-12-23 10:54 來源: 光明日報

      原標題:石上風華 紙上碑林——談《西安碑林全集》的文化底蘊

      多寶塔感應碑,刻于唐天寶十一載(752)。 岑勛 撰 顏真卿 書

      牛耕圖畫像石,1971年出土于陜北米脂官莊四號墓。

      汪之元畫竹,刻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

      《西安碑林全集》 趙力光 裴建平 主編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

      西安古城墻東南隅的西安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是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地方。其藏品似繁星浩瀚,品類齊全完備,時代脈絡規整有序,是一座經過長時期文化積淀而成的內涵豐厚的傳統文化寶庫。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出版的《西安碑林全集》(以下簡稱《全集》),以《開成石經》為中心,以碑刻碑帖、墓志、畫像石、石刻圖畫、造像等為輻輳,廣泛收錄碑林館藏各類石刻文物2500多件(組),精心打造出一座基于西安碑林的“紙上碑林”,讓更多讀者能夠突破空間限制,充分領略西安碑林的獨特魅力。

      紙上寶庫 儒學原作

      因碑林是在數次遷置《開成石經》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開成石經卷》成為《西安碑林全集》的開篇之作。可以說,沒有《開成石經》,便沒有今日的碑林。

      《開成石經》刻于唐開成年間,上刻《周易》《尚書》等十二部儒家經典,共114石228面,完整地保存了迄今所能見到的儒家經典的最早版本,其規模之宏大、內容之豐富、鐫刻之精湛,被譽為“儒家經典的石質寶庫”“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石頭圖書”,堪稱中華文化的不朽豐碑。隨著時代更迭,經戰亂兵燹、地震災劫,加之拓印者眾多,石經多有磨滅殘缺不可讀之處。明萬歷年間曾進行整修,并刻補缺93石。

      《開成石經卷》不僅完整地收錄《開成石經》及清刻《孟子》的高清原石拓片,同時依據石經順序,不避重復,將所有補石拓片收錄,并據石經原文,參《十三經注疏》等傳世文獻,詳細勘核補石內容,精心考訂補石順序,成就了一座儒學經典紙上寶庫。

      位于碑林中心位置、被稱為“碑林第一碑”的《石臺孝經》,也是碑林儒學原典的典型碑石。《石臺孝經》刻于唐天寶年間,呈長方柱體。碑身為唐玄宗李隆基用隸書親筆抄寫的孔子《孝經》及他親自作的序,楷體小字為立碑人員及機構;碑側為玄宗行書批注;碑額為唐肅宗李亨小篆額題。一座石碑集兩位帝王的四種書體于一身,在碑林中實屬罕見。唐玄宗立碑以孝治天下,《石臺孝經》的整體設計體現出這一理念:三層石臺寓意大地,碑首卷云華冠意指天空,即孝道長存于天地之間;碑頂九宮格代指九州,東南西北各一座高浮雕山峰代表四岳,中岳換以方形石臺指代長安,即以長安為中心,九州、三臺、五岳皆以孝治。

      《全集》所收《石臺孝經》不僅展示出實物風貌,還以拓片高清展陳了唐玄宗堪稱唐代典范的隸書,而底部三層石臺的精美紋飾、頂部九州五岳的精巧設計,極具藝術性。通過翻閱《全集》,讀者可覽盡西安碑林藏石之風貌。

      豐碑如藪 寶刻成林

      在《全集》中,書法藝術集中體現在6卷冊的《碑刻碑帖卷》中,此外在《墓志卷》《造像卷》中也不乏碑林書法精品。《碑刻碑帖卷》收錄從秦至近代的碑石約500種(組),其中包括10多件國寶,這些碑石承載了此類石刻藝術,特別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緣起變遷與豐富內涵。

      如秦代《嶧山刻石》,書者為李斯,內容為秦始皇東巡山東鄒縣時,為紀其一統天下、廢分封、立郡縣之功績所立之碑。唐代張懷瓘《書斷》列李斯小篆為“神品”,書界有“學篆必先宗二李(李斯、李陽冰)”之說。碑石后遭焚毀,李斯篆書經拓片流傳,杜甫遂有“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之詩,而碑林所藏“長安本”,是其年代最早、摹刻最精的版本,被公認為目前書法界的最佳摹本。唐代《集王圣教序碑》歷來有“三絕碑”之稱,“三絕”即指唐太宗所作序言、唐高宗所作記文以及所集書圣王羲之靈動飄逸的行書。

      又如唐代書法名家顏真卿創造的遒勁磅礴的“顏體”。蘇軾稱:“顏魯公書法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后之作者,殆難復措手。”顏真卿的風骨和人格,連同他的書法代表作《多寶塔感應碑》《顏氏家廟碑》等,一同屹立于碑林,千年不倒。

      碑林中名家碑刻眾多,“魏碑體”的氣象渾穆,歐陽詢的工穩峻整,褚遂良的飄逸雋美,柳公權的骨力洞達,趙孟頫的工穩秀麗,董其昌的清麗俊雅,張旭、懷素的狂放不羈等,共同構成了一部石刻書法史。

      《回元觀鐘樓銘》作為唐代著名的道教碑刻,乃是柳公權書法的經典之作,它翔實記錄了睿宗皇帝下令在安祿山舊址創建回元觀的那段歷史。睿宗皇帝親手締造的景云鐘,是中國現存唯一的由皇帝撰書并親自監工鑄造的青銅大鐘,其精湛工藝盡顯唐代高超的冶鑄技術,故而享有“天下第一名鐘”的盛譽。《大夏石馬》則是唯一留存且帶有大夏紀年標識的珍貴文物。《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位列世界四大名碑之中,它忠實記載了外來宗教于貞觀年間傳入中國的詳細情形??梢哉f,西安碑林的眾多碑刻,從一個獨特的側面,生動展現出我國社會、政治、思想、風俗等諸多方面的發展變遷歷程,有力彰顯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

      漢畫石刻 深沉雄大

      畫像石是我國古代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產生并流行于漢代,主要用于砌筑、裝飾地下墓室和地上祠堂等建筑。魯迅曾說:“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觀《畫像石卷》所收館藏120余方(組)自陜北地區征集和發掘所得的漢畫像石可知,其構圖與元素相似,皆呈現出漢代獨有的藝術韻味與文化特質,能讓人領略到漢人石刻那氣魄深沉雄大的獨特魅力。如門額上描繪有搗藥玉兔、翻騰翼龍、展翅朱雀、戲獸羽人等仙境世界;門柱上多為放牧狩獵,呈現出當時畜牧業繁榮發達的景象;車轔轔馬蕭蕭的出行、賓客盡歡的宴飲、樂舞百戲、斗拱樓闕等,展示的是歡歌笑語、富麗奢華的美好日常;牛耕圖、拾糞圖、嘉禾圖,展現的是春耕、施肥、秋收全過程的農耕生活。故翦伯贊說:“這些石刻畫像假如把它們有系統的搜集起來,幾乎可以成為一部繡像的漢代史。”

      在《全集》里,石刻圖畫的呈現獨具匠心。往昔多附于碑刻碑帖的它們,首次獨立成卷。其中風俗畫、寓意畫、山水花鳥畫等,在古代刻工的精雕細琢之下精細展陳;濟世安邦的美好愿望,在鐵線描、蘭葉描等諸多技法下虔誠鑄就。經幢、造像為首次收錄且單獨成卷,利于后人構建起相關的知識體系。這般分門別類,塑造出“紙上碑林”別具一格的韻味。

      志傳人生 貞珉千秋

      墓志是最能彰顯碑林傳統文化寶庫價值的存在之一。墓志作為一種遵循特定制式的文體,主要記述志主的名諱世系、生平經歷及其子孫的大致情況,同時還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經濟制度、風俗信仰和文化交流等信息。在碑林之內,墓志大多被鑲嵌于各個展室的墻壁之上,抑或是陳列在展室外的走廊之中,但由于場地所限,實際能夠展出陳列的數量頗為有限。而《墓志卷》卻憑借其宏大的規模體量、完備的序列編排,構建起一部能夠反映社會政治格局演變、思想信仰發展脈絡的中華文明史,其意義深遠而重大。

      如圓首碑形的《徐君夫人菅洛墓碑》,是墓葬習俗中地上墓碑向地下墓志過渡的代表性石刻;“鴛鴦七志”記錄了北魏七對夫妻塵封千年的愛戀故事,反映出魏晉時期皇室與世族聯姻的狀況。

      北魏、隋代宮女墓志與唐代宮女墓志則呈現出鮮明的對比。北魏、隋代宮女墓志詳載姓名與生平,使那些被歷史塵封的宮女個體形象得以鮮活呈現,她們不再是無名無姓的群體,而是有血有肉、有著獨特經歷的生命個體。而唐代宮女墓志卻姓名、籍貫、家世皆模糊不清,個體生命淪為簡單的符號象征,這種差異反映出不同時代宮女群體在社會地位、宮廷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情況。

      唐代《米繼芬墓志》記載昭武九姓中米國質子米繼芬在唐朝為官的生平事跡,其家族世代信奉景教,但死后卻遵循漢人風俗下葬。這一細節反映出米繼芬及其家族對中原文化的認同,更彰顯出中華文明強大的包容力。在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吸納、融合,共同繪就一幅絢麗多彩的中華文明畫卷,而這方墓志正是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的客觀見證。

      在這千百方墓志中透露出來的,實則是對生之希望的深切寄托:買地券為亡者在彼岸世界丈量土地,延續現實世界的衣食住行、耕讀漁獵;志尾不厭其煩地敘述子子孫孫婚姻嫁娶的情況,飽含對家族綿延昌盛的美好祝愿;家族墓志的集中出土,展現出一個家族曾經的繁榮昌盛。

      《全集》以全面的收錄、清晰的分類、宏大的規模,為世人開啟一扇通往更為廣闊深邃的西安碑林文化世界的大門,使這座“紙上碑林”的魅力得以釋放,讓讀者可以盡情領略其中承載的千年風華與不朽價值。

     ?。ㄗ髡撸黑w力光、鄭若萍,分別系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副編審)

      本文圖片均選自《西安碑林全集》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xx中文字幕乱偷avxx|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在线天堂中文WWW官网|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yellow中文字幕久久网|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h无码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在线看中文福利影院|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鲁丝无码拍拍| 毛片免费全部播放无码|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 中文字幕欧美日本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伊人热人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特级无码毛片免费视频尤物|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 国产午夜无码片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久久欲求不满|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