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說里有戲——論莫言的小說與戲劇》出版 莫言親自題字作序

《小說里有戲——論莫言的小說與戲劇》
近日,一部聚焦莫言小說與戲劇關系的論著《小說里有戲——論莫言的小說與戲劇》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親自為之題字并作序。
該書作者潘耕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剖析,在文學天地里開辟出了一條小說與戲劇相互映照、彼此闡釋的嶄新研究路徑。

莫言先生為論著題字
據悉,論著的作者潘耕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第一位博士畢業生,也是一位戲劇影視編劇,現任教于北京城市學院。她于中央戲劇學院獲得學士、碩士學位,后于山東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系學術訪問。長期進行文學研究與創作,曾發表論文、劇本、散文、詩歌二十余篇,其中聯合編劇電視劇《紅高粱》獲得上海國際電視節“白玉蘭”最佳編劇提名。2012年,她曾隨團與莫言赴瑞典斯德哥爾摩參加諾貝爾周相關活動,記錄并參與編著《盛典——諾獎之行》一書。

作者潘耕
論著《小說里有戲——論莫言的小說與戲劇》的寫作初衷,源于潘耕長期深耕小說和戲劇兩大文學體裁研究的學術熱情,以及在改編創作實踐中建立起的深刻感受。多年的閱讀、思考與研究,使她逐漸積累起豐富的資料與獨到的見解,這些都成為了此論著誕生的堅實基石。她發現,小說與戲劇雖然在表現形式上存在差異,但在諸多核心要素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這一點在莫言的創作中尤為顯著。因此,在這部論著中,潘耕通過細致入微的文本分析,深入挖掘了莫言小說中所蘊含的戲劇元素,并追根溯源,探尋中國傳統說書、中國古典小說、地方戲曲、西方戲劇對莫言小說在人物塑造、情節結構、時空設置、語言修辭、文體變化等方面的深刻影響,并系統地剖析了莫言的戲劇創作特色及其戲劇美學觀念,探尋莫言從小說家到劇作家成功轉變的原因。
人民出版社在出版這部論著時,十分注重其獨特的學術價值與文化內涵。出版社的專業編輯團隊與作者潘耕密切合作,在書稿的審校、排版設計等環節都精心打磨。從裝幀設計上,力求體現出小說與戲劇融合的藝術質感,以簡潔而富有韻味的線條與色彩表達莫言創作既傳統又現代,及現實又魔幻的文學風格,從而吸引讀者的目光;在排版上則注重文字的可讀性與專業性,讓讀者能夠沉浸于潘耕構建的論述中,從而體會莫言作品及中國文學的獨特魅力。
《小說里有戲——論莫言的小說與戲劇》一經出版,在文學界與學術界即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熱議。眾多學者對這部論著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它為已有近四十年的莫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寶貴的一手資料,為跨體裁文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與思路,亦對文學作品的影視劇改編工作者有所啟發。對于廣大文學愛好者而言,這本書則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一扇深入理解小說與戲劇魅力的大門,能讓大家在閱讀文學經典作品時有了全新的視角與更深的感悟。它的影響力正不斷地在文學的海洋里擴散開來,為大力推動文學研究的深入發展以及文學鑒賞水平的提升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 2024-12-31《拾貝筆記》讓讀者感受戲曲與文學的相融共生
- 2024-12-31孔子的“詩興”學說及其哲學貢獻
- 2024-12-27“新聞詞頻分析”折射融合創新
- 2024-12-26人工智能將助力少兒出版走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