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出版集團:彰顯北京特色出版新力量

北京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愛軍
推出如《毛澤東的黨史觀》、《現代化的中國選擇》等精品主題出版物,策劃出版“藝文北京”叢書等一批反映北京歷史發展和傳統文化的重點圖書,高質量推進《北京文庫》等北京題材重大出版工程項目,5科53冊京版教材入選《2024年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目錄》,首發新刊《北京文藝評論》,入選省部級以上獎項及推優80余項,其中《阿娜河畔》榮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剛剛過去的一年,北京出版集團交出了一份甚為亮眼的成績單。
北京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愛軍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5年,北京出版集團將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凝聚發展共識,堅持以原創作品為基石,堅持品質至上,保持并提升北京出版在全國的領先位置,在做穩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
打造“崇尚價值、以文化人”的出版陣地。北京出版集團始終堅持“原創、專業、首善”的核心理念,出版更多弘揚主流價值、服務黨和國家改革發展中心大局的好書。
如何推動主題出版工作更上一層樓?張愛軍表示,北京出版集團將把重點放在推動創新理論深化內化轉化上,不斷提升主題出版的時代性、大眾性、區位性、學術性、市場性。
作為北京地區的出版單位,服務首都文化高質量發展,是北京出版集團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對此,張愛軍說,北京出版集團要進一步聚攏首都創作資源,發揮好厚植創作土壤、引領創作方向的平臺作用,策劃出版具有“時代精神、北京特色、首都水準”的精品力作。例如,202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百年,“我們將約請軍旅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王凱創作一部新時代軍旅題材長篇小說;組織作家羅偉章、張慶國分別進行有關大后方文化抗戰題材的虛構、非虛構創作,這兩部作品將從兩個維度,展現戰火之中中國文化人臥薪嘗膽、存亡繼絕的使命擔當與愛國情懷。”
打造“海納百川、俊采星馳”的人才高地。當下隨著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的有效開展,出版業人才培養成為行業越來越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對于出版單位而言,年輕人才培養顯得尤為迫切。對此,張愛軍表示,北京出版集團堅持涵養開放包容的優秀人才的工作環境,堅持內部培養和重點引進相結合,廣泛團結優秀作者、作家和專家,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出版人才隊伍。
在張愛軍看來,北京出版集團目前儲備的編輯人才相對比較整齊,但缺乏一批既懂出版又懂技術,同時還具備一定市場運營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要大力培養與提升新時代編輯的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加快建立健全能夠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考核機制,讓現在的業務骨干成為行業領軍人才,讓更多的年輕人各展所長,脫穎而出。
打造“守正創新、面向未來”的文化基地。新的一年北京出版集團涉及改革等多項舉措推進,張愛軍表示,集團要加緊從“園區基礎服務”到“專業化園區運營管理”的轉型升級,著力構建“產業+專業”“平臺+生態”深度融合新格局。
剛剛過去的一年,北京出版集團加強與抖音集團的合作,開啟了傳統出版與互聯網新業態跨越山海,雙向奔赴。在此基礎上,新的一年,雙方將充分發揮在各自領域的影響與優勢,不斷深化原創圖書出版、數字出版、圖書電商等方面的合作,進一步推動傳統出版與網絡出版深度融合,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加大優質內容供給,讓更廣大受眾獲得數字文化經濟發展紅利。
去年底,北京出版集團所屬出版傳媒研究院2024年會暨“時代之變下的出版突圍”主題座談會舉辦,以出版傳媒研究院成立一周年為契機,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為北京出版集團出版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獻策開方。
“2025年,研究院將繼續充分發揮智庫作用,聚焦出版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形成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集團以及出版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張愛軍表示,集團將依托出版傳媒研究院,深化思想互動和專業交流,搭建引領全國潮流的文化活動平臺,托舉彰顯北京特色的出版新力量,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 2025-01-06遼寧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東平:
- 2025-01-06讀者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梁朝陽:跳起摸高,不斷擴大甘版圖書傳播力
- 2025-01-06吳夢川:以兒童文學傳遞女性力量與時代精神
- 2025-01-02深圳湖畔書吧店長蔡錦元:人生因閱讀而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