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吾儕所學關天意——加強傳統文化閱讀推廣

中華書局“迦陵書系”之《葉嘉瑩說杜甫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從自強不息、上下求索的奮斗精神,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為中華兒女提供源源不斷的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閱讀推廣肩負重要職責和使命。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為基礎開展閱讀推廣,有利于深入理解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質。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中,傳統出版行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眾多出版社持續深耕傳統文化領域,精心策劃并出版了大量高質量書籍。中華書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版領域的重鎮,一方面出版了大量具有古籍整理和學術研究雙重價值的典藏類圖書;另一方面,“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的策劃出版,為古籍與大眾讀者搭建了閱讀的橋梁。2024年11月24日,百歲的葉嘉瑩先生于天津逝世。一個多月前的重陽節,她生前最后一套叢書“迦陵書系”由中華書局隆重發布。這套書系包含《葉嘉瑩說杜甫詩》《迦陵詩詞稿》等10種圖書,是葉嘉瑩先生多年學術論著、教學講義、個人詩詞和專門為青少年所寫的普及讀物的薈萃,是葉嘉瑩先生一生秉持的學術精神、教學相長的全面展現。
學校是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的重要陣地,從古典詩詞、文言文到歷史典故等,全方位地向學生傳授傳統文化知識。教學方法也日益多樣化,除了傳統的課堂講授,還有情景教學、小組討論、經典誦讀比賽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社會教育在傳統文化閱讀推廣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補充作用,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為不同人群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閱讀機會。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擁有豐富多樣的地域文化資源。在傳統文化閱讀推廣中,各地也積極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特色開展工作,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書籍和閱讀活動。如《湖湘文庫》《廣州大典》《江蘇文庫》等紛紛涌現,又如福建省圍繞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等開展閱讀推廣活動,通過地方戲曲、民俗文化展示等形式,吸引讀者了解和閱讀相關書籍。這些舉措不僅豐富了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的內容,也增強了當地居民對地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重要意義。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需要構建一體化模式,整合開發傳統文化各種形態資源,融合不同方式、載體和平臺,做好傳播。
優質的資源是開展閱讀推廣的前提條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經典的典籍資源為主,從圖書館來看,要深挖典籍以及多樣化資源,做好保護和利用。近年來,以圖書館為代表的推廣媒介,其空間價值越來越受到讀者的青睞。圖書館的功能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由以藏、借、閱為主的閱讀空間,逐漸轉變為集學習、交流、休閑于一體的信息共享空間。良好的空間、豐富的場景不僅能給人們的感官帶來沖擊,更能帶來情感上的豐富體驗,激發閱讀與學習的動力。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智慧圖書館理念的提出,圖書館充分擁抱現代信息技術,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與閱讀空間融合,實現線上線下的閱讀互動,通過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創造多種場景模式,通過互動交流,讓讀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更加細微與深刻。
從新媒體來看,新媒體平臺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帶來了新的活力。如通過短視頻、圖文等形式,分享知識、解讀經典名著,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在線閱讀平臺也積極拓展傳統文化閱讀資源,提供電子書、有聲書等多種形式,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閱讀需求。
通過一體化模式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閱讀推廣,以在技術助力下建立沉浸式推廣場景為保障,核心是要將多類型交互融合的內容展現給讀者。通過創新閱讀推廣場景和內容,加強與讀者情感上的交流和行為上的互動,不僅可以提高閱讀推廣的深度和廣度,還能夠增強讀者和閱讀以及閱讀推廣主體的黏合度,取得良好效果。
樓宇烈先生在他的新作《中國文化十五講》中寫道:“我們要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思想有清醒的了解,然后才能夠對它有信心,才能夠堅守這樣的文化主體。”我們要以圖書為載體,加強閱讀推廣,讓傳統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成員李巖)
- 2025-01-03新年學人書事
- 2025-01-03“情”與“思”的靈魂港灣
- 2025-01-03《額爾古納河右岸》:講述鄂溫克民族的歷史與文化
- 2025-01-02一個出版人筆下的鮮活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