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千年前的 “高原紅”

駱駝城漢墓出土的木俑
兩千年前,西北高原上就有了“高原紅”。證據很奇特,來自一件絲綢之路出土的木俑。
這個木俑,打扮著一副明星相:她雙手執禮,頭發結為三環髻。工匠們只是簡單地雕刻出了木俑的大體形狀。然后用墨線勾勒出了眉、眼、鼻,用紅色裝飾出鼻梁、嘴唇、臉頰;又用紅黑兩色繪制出衣服。
木俑身著交領長裙,衣領較低,露出飾紅邊的內裙衣領,外裙衣領飾黑邊,上半部施紅色條狀紋飾,鉤黑邊;下半部涂紅彩,上繪黑色條帶。寥寥幾筆就出神入化,把一個漢代侍女,裝點成了具有現代明星氣派的“明星”。
木俑出自于河西走廊的高臺縣駱駝城漢墓。駱駝城,在距離高臺縣城20多公里的戈壁灘上,古城武威雄壯,蒼茫古樸,帶著千里絲路的氣韻。駱駝城建造規模宏大,是國內現存最大的保存較完整的漢、唐古城之一。
這座古城有著不同尋常的經歷。最初是東漢酒泉郡表是縣所在地。這個表是縣,是個很古老的縣城,也是河西走廊地區最早的縣級建制之一。公元180年,西漢的酒泉郡表是縣縣城遭遇大地震,表是縣城及官寺、民舍皆被震毀,就連地下的泉水都涌出地面。地震后,人們另外選擇地方,重筑了縣城,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駱駝城的前身。
木俑的顴骨位置涂著紅色的斑塊,異常鮮艷,也異常顯眼,一眼就能看出,這就是漢代“高原紅”。
高原紅因高海拔地區的特殊環境所導致,海拔較高,空氣稀薄,氧氣含量低,細胞缺氧,紅細胞數量相對增加,顴骨部位就成了“高原紅”。故而,高原上人出門都用頭巾裹著臉,就是為了保護皮膚,以免皮膚直接暴露在惡劣的環境中,盡量減少高原紅的出現。
可見,在兩千年前“高原紅”已經成為西北高原上的一道風景。
文/圖 王文元
相關新聞
- 2020-01-09曹操喜歡,王羲之學他 甘肅大書法家梁鵠就是這么牛
- 2020-01-062020長沙新年音樂會上演:中外名曲迎新賀歲
- 2020-01-06江西發現五代灘頭窯遺址 出土瓷器數量達三萬件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