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WTA:我國旅游業仍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
日前,世界旅游聯盟聯合浩華管理顧問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發布《2020年上半年中國國內旅游市場景氣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稱,2019年中國旅游市場運行持續向好,但受宏觀經濟承壓影響,整體增速有所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年,中國國內旅游人次達60.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增至5.7萬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8.4%和11.7%。但進入2020年,這一持續上升勢頭戛然而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旅游業開年即遭受重創。2020年上半年中國國內旅游市場的景氣指數斷崖式下滑至-121,較去年同期暴跌146個指數點,達歷史最低。以景氣指數最低值為-150而言,疫情對國內旅游市場信心的沖擊之大不言而喻。國內疫情雖已初步得到控制,但受疫情的全球性爆發影響,其持續周期仍不明朗,預計短期內無法迅速恢復,因此極大地負面影響了從業者對于2020年上半年國內旅游市場業績的預期。
但近十年,國內旅游市場保持持續強勁增長勢頭,日益成為驅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盡管2019年受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影響,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但較2018年仍實現了8.4%的國內旅游人次增長以及11.7%的國內旅游收入增長,體現出中國國內旅游市場的蓬勃生命力。因此,雖然2020年上半年市場業績預期受疫情影響,遭受重創,但預期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下半年國內旅游業有望逐步復蘇。
《報告》指出,受疫情影響,從業者對2020年上半年國內旅游市場的整體業績預期極為悲觀。與去年同期相比,景氣指數大跌135個指數點,至-120。同時,三項指標的市場預期較2019年上半年均有大幅下滑,其中由于各地人流嚴格管控影響,從業者對國內旅游人次的預期負面性最高。
從業者對2020年上半年自身機構國內旅游業務的發展信心同樣大幅受挫。較去年同期,景氣指數下降156個指數點。同時,自身機構的景氣指數略低于整體市場預期,表明從業者對整體國內旅游市場上半年的業績增長持悲觀態度的同時,對自身機構的增長更為保守。三項指標中,國內旅游人次的預期負面性最高。
《報告》提出,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對于國內旅游客源地市場預期均遭受重創,景氣指數無一例外地跌至-90以下,且地區之間指數近似。其中,以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華中地區景氣指數最低,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23個指數點,暴跌至-114。總體而言,受疫情影響越嚴重的地區,其作為客源來源地的景氣指數預期越弱。
西北地區2020年上半年景氣指數略高于全國其他6個地區。西北地區一直以來是中國經濟發展和交通發展最為滯后的區域。受此影響,此次疫情爆發,西北的感染病例最少,且最早進入病例清零的序列。盡管西北的門戶城市西安依然身處嚴格管控中,但其他區域交通與生產的漸次恢復為旅游客源市場的復蘇埋下伏筆。
東北地區2020年上半年景氣指數雖位列全國第二,但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77個指數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東北地區感染病例數量位居全國下游水平,除黑龍江稍顯嚴重外,遼寧與吉林受疫情影響明顯偏弱,并率先步入清零行列。整體而言,東北的旅游客源市場將更易步入恢復軌道。
西南地區2020年上半年景氣指數與東北地區并列全國第二,較去年同期暴跌101個指數點。除四川外,云貴兩省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交通網絡便捷程度尚不足以與國內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因此此次受疫情影響相對更弱,疫后恢復相對更快,在客源地景氣指數方面也略領先市場。
華東地區2020年上半年景氣指數地區排名首度跌落全國首位,降至第四。新冠疫情對于我國經濟規模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華東地區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盡管同樣受壓于疫情管控,但華東地區更市場化、更精細化的應對舉措,為客源市場的恢復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先機。
華南地區2020年上半年景氣指數較去年同期暴跌146個指數點。作為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受訪者對于華南地區的信心預期遭受重創。尤其是廣州和深圳歷來是華南最重要的客源地城市,作為超大城市且外來人口眾多,疫情出行管控措施更為嚴格,這局限了其旅游客源市場的短時快速恢復。
華北地區2020年上半年景氣指數較去年同期暴跌117個指數點,位處全國七大客源地的末流。其中,以北京為代表的華北受限于嚴格的疫情防護措施,預期地區客源貢獻量將大幅縮水。此外,由于境外輸入病例壓力的影響,預期北京很可能是除湖北之外最遲解除管控措施的城市,而華北地區的疫后恢復情況仍將極大程度上仰仗于北京這一領頭羊城市,因此其作為客源來源地的景氣指數處于全國下游水平。
華中地區作為國內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客源地景氣指數位居全國末位。逾九成的受訪者認為其客源貢獻量相較去年同期表現將非常糟糕。這一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湖北是華中區域的核心客源市場之一,作為疫情的重災區,其預期將最遲解除管控措施,且一旦疫情結束面臨的是迫在眉睫的經濟建設,預計其作為客源市場的恢復時間將更長。

《報告》稱,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對于旅游到訪目的地的景氣預期同樣極度消極,7大地區市場的平均景氣指數跌至-97。其中,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華中地區景氣指數最低。同樣的,目的地景氣指數也表現出疫情影響越嚴重,指數表現越低的趨勢。
華東地區目的地景氣指數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挫至-92。雖然地區市場排名首度跌落至全國第三,但考慮到華東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擁有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相對完善的配套設施、以及舒適宜人的氣候條件,以上因素均將推動華東地區在疫情過后,重新回歸為國內旅游目的地市場發展的引領者。
東北地區2020年上半年景氣指數較去年同期,下降60個指數點。雖然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將為擁有國內稀缺冬季運動資源的東北地區帶來重大發展利好,但其經濟活躍度不足、市場化程度受限、旅游配套發展不盡人意等使東北地區在疫情爆發前的目的地指數持續處于各區域市場的末流水平。此次疫情沖擊,東北的指數下滑最少,這也反映出東北之前旅游業發展的相對落后。
華北地區景氣大幅下降114個指數點,位居市場的下游水平,指數僅高于華中和華南區域。北京作為華北旅游的代表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受北京境外輸入病例風險影響,市場對于北京解禁管控措施的時間預期進一步延長,這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華北的旅游目的地景氣指數。但拉長時間軸來看,北京冬奧會的臨近以及眾多滑雪目的地的開發未來將為華北的旅游回暖與增長帶來一劑“強心針”,推動其進入發展新紀元。
華南地區2020年上半年景氣指數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31個指數點。以海南三亞為代表的傳統國內熱門目的地,因疫情導致往年的春節旅游旺季進入冰凍期,更讓原本持續低迷的三亞旅游市場雪上加霜。此外,廣東地區的疫情表現嚴重,廣深二市的嚴格管控也使得過往的過境中轉旅游及以長隆為代表的目的地游等降至冰點。但是,考慮到華南地區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持續發展的目的地休閑度假資源、以及發達的省內游市場,待疫情結束,華南地區仍將保持其作為國內旅游目的地的居前地位。
華中地區2020年上半年目的地景氣指數暴跌145個指數點,市場預期受疫情影響,遭遇毀滅性打擊。華中地區景氣指數的重創主要由于對湖北的旅游恢復期將較其他地區有所延長的預期。一直以來,華中地區的目的地景氣指數位居中國的中游水平。疫情結束后,我們判斷,依托旅游資源的升級優化及便捷發達的交通網絡,華中地區仍將延續其作為旅游目的地的積極發展勢頭。
《報告》認為,在新冠疫情的陰影籠罩之下,2020年上半年中國國內旅游市場的景氣指數斷崖式下跌至-121,達歷史最低。從客源來源地市場與到訪目的地市場來看,全國各區域、各層級城市的悲觀程度相似。其中,以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華中地區景氣指數最低。就疫情對國內旅游業整體業績的影響周期而言,近八成的受訪者表示影響周期將不超過半年。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與非典時期進行對比,近八成的受訪者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旅游業造成的影響將較非典更為嚴重。
從業績指標上看,受疫情對于各地人流嚴格管控影響,從業者對國內旅游人次的預期負面性最高。同時,對自身機構的預期較整體市場業績發展更為保守謹慎。從影響因素上看,整體7項因素景氣指數均為負值。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及受其影響下的國內經濟形勢發展被從業者認為是影響上半年國內旅游市場發展最為不利的因素。
展望未來,我國旅游業仍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基本面下,隨著旅游客群日趨年輕化,以親子旅游、鄉村旅游、冰雪旅游等為代表的新型產品層出不窮,文化消費和旅游活動已逐漸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我們相信,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業將迎來受抑需求的緩步爆發。而歷經疫情期間的行業反思與沉淀,韌性十足的中國旅游業或能轉危為機,有望迎來“質”與“量”的齊步發展。
相關新聞
- 2020-03-23敦煌濕地頻現大群野駱駝 瀕危物種荒漠貓萌態亮相
- 2020-03-20航拍福建海岸線:“醉”美夕陽紅
- 2020-03-20成都空港花田郁金香齊綻放 游客賞花拍飛機兩不誤
- 2020-03-20陜西商洛:玉蘭楊柳醉春風 鳥兒鬧春萬物蘇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