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筑牢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黨的十八大尤其是十九大以來,隨著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加快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深入,消費“壓艙石”的作用日益凸顯。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同比增長8%。同期,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已經連續6年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主引擎”。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暴發和不斷蔓延短期內給消費帶來了較大沖擊。從行業來看,由于疫情抑制人口流動和聚集,導致短期內對批零住餐、電影娛樂、文化旅游、交通運輸等行業沖擊明顯。據估算,2020年春節7天假期期間全國批零住餐經營收入僅為2019年同期的20%。從總量來看,2020年1-2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下降幅度超出預期。與消費總體受到較大沖擊不同的是,疫情期間線上消費則出現了爆發式增長,諸如生鮮電商、直播電商、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無接觸配送、醫療機器人等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方興未艾。
長期來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和企業復工復產的不斷加快,消費將呈現吃住行等剛性消費的補償性反彈、游購娛等發展性消費的恢復增長以及線上消費等新型模式的持續增長等發展態勢,因此疫情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消費“壓艙石”的基本面,消費仍將穩定增長。但我們也要看到,疫情隱蔽性強、傳染性強、影響范圍廣且有可能反復出現,因而也易成為影響消費穩定增長的新變量。為此,我們要在確保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筑牢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首先,要促進短期措施和中長期政策的有機結合。近日來,南京、杭州、青島、寧波等全國多地開始采取消費券、讓利銷售、補貼銷售等舉措來提振消費、激發市場活力,收到一定效果。但由于消費受到居民收入、偏好、預期、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僅靠政府舉措的短期刺激遠遠不夠,還需中長期政策的持續發力,如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優化消費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機制、完善財稅金融等政策、營造健康放心消費環境等。
其次,要推動企業復工復市與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有機結合。一方面,要有序推動各類市場、商場、店鋪復工復市,恢復正常生產秩序,如引導企業精準生產國內外醫療機構急缺的應急醫療衛生物資如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產品;鼓勵商場和店鋪拓寬進貨和銷售渠道,增加產品品種和類別,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切實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平復百姓心態,如為社區鰥寡老人和生活困難家庭提供有一定政府補貼的基本生活服務保障;保障社區間小型便民連鎖超市或便民連鎖生活服務中心的正常開業以及生鮮、蔬果的正常供應。
再次,要推進線上線下互動融合和城鄉網絡建立健全的有機結合。一方面,要著力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增強消費發展新動能。鼓勵企業持續發展線上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持續推動“云經濟”“宅經濟”的創新發展,完善“互聯網+”消費生態體系。另一方面,要著力推動城鄉消費網絡的建立健全,夯實消費發展新基礎。加強消費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優化城鄉商業網點布局,有序推進社區便民商圈、商業步行街、城市中心成熟商圈建設,打造區域性乃至國際消費中心。
最后,要加強消費需求端和消費供給端的有機結合。從消費需求端來看,要著力推進居民消費,滿足我國人民多層次多樣化美好生活需要。重點是增加居民收入,激發消費活力,推動中高收入人群擴大消費規模和提升消費品質。從消費供給端來看,要引導企業差別化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鼓勵中小微企業生產和提供個性化、特色化、定制化的商品和服務,推動大中型企業連鎖化、智慧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
(作者:高寶華,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
相關新聞
- 2020-04-02思想縱橫:慎終如始
- 2020-04-02人民要論:在講好中國故事中提升話語權
- 2020-04-02治理之道:為奪取雙勝利提供堅強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