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公布
景泰明長城索橋堡段榜上有名

景泰索橋古渡口遺址 王萬盈 攝

花海漢長城遺址 高慧霞 攝
中國甘肅網12月1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道 11月30日,記者從白銀市和玉門市有關部門獲悉,國家文物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的《長城保護總體規劃》要求,在充分聽取長城沿線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中央、國務院相關部門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研究確定了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其中景泰縣明長城索橋堡段和漢長城玉門花海段榜上有名。
據了解,此次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構成以秦漢長城、明長城為主線,與抗日戰爭、長征等重大歷史事件存在直接關聯,以及具有文化景觀典型特征的代表性段落、重要關堡、重要烽燧為主,共計83段/處,其中秦漢長城重要點段12段/處,明長城重要點段54段/處,其他時代長城重要點段17段/處。而索橋古渡遺址位于景泰縣蘆陽鎮以東10公里之索橋村偏北2公里處,橫跨黃河、景泰和靖遠兩縣,始建于漢唐,是古絲綢之路北線的一個重要黃河渡口。在索橋堡黃河下游300米處,是明代長城的起始之處。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河東建鐵鎖關,門上有碣,額曰《索橋堡》。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于河西建索橋堡,座落在高出河面20米的小坪上。現存索橋堡石城遺址,街道、屋墻、關墻,雖大部殘缺,但還能辨認出院落、店鋪、門樓等。城外殘存有渡口“將軍柱”臺基、瞭望哨所、廟宇、五座旗墩、烽燧等遺址。索橋古渡將黃河、長城、古渡融為一體,黃河文化、絲路文化、長城文化交匯于一點,遙相輝映,實屬罕見。
花海漢長城遺址位于玉門市花海鎮西泉村頭墩西側至二墩東側,西起三墩,東至花海頭墩,全長約3.5公里,長城基寬約2.4米,用沙石、紅柳分層夯筑,最高部分保存有紅柳7層,是河西走廊漢代長城遺址中保存較完好的地段之一。為有效保護漢長城花海段遺址,近年來,玉門市積極實施漢長城防護工程,對該段因長期遭受風力侵蝕,病險較為嚴重的長城本體進行了搶險加固,在花海鎮頭墩西側至二墩河壩間1.5公里地段內敷設了6層全封閉刺鋼絲網,并在漢長城內外兩側安裝防護欄、樹立保護標志、埋設界樁界碑,有效遏制了人為破壞,對漢長城的保護發揮了積極作用。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萬盈 高慧霞
相關新聞
- 2020-11-301至10月 臨夏旅游綜合收入54.3億元
- 2020-11-30文化惠民溫暖金城 芭蕾舞劇《灰姑娘》演繹“足尖上的童話之旅”
- 2020-11-16甘肅:涼州白塔寺薩班靈骨塔啟保護加固工程
- 2020-11-16平涼市大型文旅舞劇《問道崆峒》在蘭首演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