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20+4”個月 民航實現8943萬小時安全飛行記錄
1月12日,在2021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全國民航安全工作會議上,民航局副局長胡振江作了題為《接續奮斗開新局 壓實責任強敬畏 馳而不息推進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航空安全工作報告。報告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總結2020年和“十三五”安全工作,分析行業安全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明確2021年安全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務。
航空安全工作報告指出,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民航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認真統籌疫情防控和民航安全工作,堅定不變,政治擔當不斷強化;準確識變,疫情應對及時到位;積極應變,政策措施科學有效;主動求變,隱患整治持續深化;強基思變,安全發展扎實穩健,保證了行業安全運行平穩可控,安全水平穩居世界前列,為民航高質量發展和“十三五”圓滿收官提供了有力支撐。2020年,運輸航空實現“120+4”個月、8943萬小時的連續安全飛行紀錄,累計安全運送旅客46.2億人次,并連續實現18年空防安全。
航空安全工作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民航安全工作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突出表現在安全工作站位更高、安全規律把握更準、安全飛行紀錄更長、安全運行質量更優、安全工作內涵更廣、安全發展成就更顯著六個方面。五年來,全行業始終從總體國家安全和戰略安全的層面認識和謀劃安全工作,始終從講政治的高度將安全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民航安全工作的政治屬性更加凸顯,政治擔當更加堅定。在安全工作中始終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總遵循,把穩中求進作為總基調,把“安全隱患零容忍”作為總要求,把依法治理作為總準則,把正確處理好“四個關系”作為總開關,把“三基”建設作為總抓手,把積極研發應用安全新技術作為總牽引,民航安全工作的方法論更加科學。“十三五”期間,全行業完成運輸飛行5270萬小時,比“十二五”期間增長51.2%。截至2020年底,連續10年確保了運輸航空飛行安全,安全飛行達到8943萬小時,安全運送旅客46.2億人次,創造并繼續保持著中國民航更長的安全飛行紀錄。運輸航空責任原因嚴重征候萬時率0.0065,比“十二五”期間下降16.6%。2020年,億客公里死亡人數十年滾動值從2010年的0.0091降低到0;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十年滾動值從2010年的0.097降低到0。十年來運輸航空亡人事故“零發生”,主要安全指標全面優化,安全運行質量顯著提升。五年來,民航安全已經逐步從一個行業、一個領域躍升至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為鞏固和增強行業戰略地位、發揮戰略作用做出了新貢獻,為民航強國建設“轉段進階”提供了可靠保證,為中國民航國際地位穩步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民航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安全治理之路。
航空安全工作報告從新的歷史時期民航安全工作肩負新使命、新的歷史環境民航安全工作面臨新挑戰、新的歷史起點民航安全工作開啟新征程三個方面分析了民航安全工作面臨的形勢,明確了2021年安全工作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標。
2021年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體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十四五”時期“一二三三四”民航總體工作思路,以推動民航高質量安全發展為主題,以智慧安全建設為主線,以推進民航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航空安全出行需求為根本目的,不斷強化敬畏意識、“三基”建設和責任落實,不斷提升創新引領、數據驅動和依法治理能力,為建設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更加堅實的安全基礎。
2021年安全工作主要目標是:杜絕重特大運輸航空責任事故,杜絕劫機、炸機等機上恐怖事件,防止空防安全嚴重責任事故,防止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維修事故。
相關新聞
- 2021-01-07河北:石家莊文化場館、旅游景區等臨時關閉
- 2021-01-07駐法使館:赴華乘客須在指定機構進行檢測
- 2021-01-07駐韓使館:8日起入境韓國需提供檢測證明
- 2021-01-07全國多地發出建議:倡導原地過年 非必要不返鄉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