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屈杰文 通訊員 茍鵬澤
東岳山,水洞寺,還有美麗的漆樹溝。說起大堡鎮,總有說不完的故事和賞不完的美景,當然還有讓人沉醉的美麗鄉村。
大堡鎮,古稱宋家壩,清朝嘉慶前稱“大鋪子”。嘉慶后,因修筑一城堡,故名大堡子,它是康縣北部歷史文化重鎮。
漆樹溝是大堡鎮的一個村子,因村內曾有千年漆樹而得名,百余年來世代傳承土法割漆榨油的工藝,這里的漆以“漆液清如油,光亮照見頭,攪動琥珀色,挑起如釣鉤”為特點,暢銷全國各地,贏得良好口碑。
去年夏天,時隔五年,記者再去漆樹溝村采訪,一路上,映入眼中的是鮮活的美麗鄉村,生機勃勃的綠色讓人眼前一亮。寬闊平整的水泥路直通青瓦白墻的農家院落,有如畫境。放眼望去,看到的盡是青山綠水,每家每戶窗明幾凈,家潔院凈,歡聲笑語,群眾安居樂業,宛如“世外桃源”。
而五年前,漆樹溝村還是大堡鎮出名的半高山貧困村,記者第一次來這里,村里沒有通往外界的公路,大都是破破爛爛的土坯房,房前屋后雜草叢生,民居一邊是牲畜圈,一邊就是簡易茅坑,人居衛生環境很差,與今天的干凈、明亮、整潔、富庶等詞語扯不上關系。
“這些年,咱們村可以說是舊貌換新顏吶!”村黨支部書記朱銀喜告訴記者,自從2017年,漆樹溝村被列為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后,從環境衛生整治、房屋風貌改造、庭院改造等方面入手治理按下美麗鄉村建設快捷鍵,村子一天一個樣。
據介紹,在建設過程中,各級秉承“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鄉村發展理念和“不砍樹、不埋泉、不毀草、不挪石”的鄉村原生態保護理念,做足“漆”文化,凸顯地域特色,保持鄉村風格的原汁原味,守住歷史沉淀之“根”;以“就地取材、順勢而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優化村落風貌環境,留住青山綠水之“魂”;在立足鄉村“硬件”發展的同時,又著手“軟件”發展,以“村評”“鎮比”為抓手,了解群眾所需所求,正面引導群眾,充分發揮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形成民風淳樸、道德高尚的新農村精神風貌,涵養美麗鄉村之“魂”。
“這里原來是個垃圾坑,咱山里本來紅石也多,再加上之前拆舊的紅石磚塊,現在居然變成大廣場了,天氣好了,我就來這散步曬太陽。現在這日子是出門不踩泥,晚上不摸黑,到處是美景。”今年86歲的朱正應老人訴說著他的幸福。
美麗鄉村不能光擺花架子,更要摘掉頭上的窮帽子,塞滿群眾腰里的錢袋子。在村容村貌變美的同時,大家都想著如何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村民在大力發展天麻、養殖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宜居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旅游業,形成了種養殖、旅游等多元化產業齊頭并進新局面。村民李風云利用萬家大梁的山泉水資源辦起了土燒酒坊,釀造的麥曲酒,醇香可口,銷路一直很不錯,收入也穩定。老黨員楊俊義承包了村里的20多畝土地,全部栽成了經濟林,一年光核桃、板栗等特色產業收入近兩萬元。
昔日陳舊破敗、圈廁亂修、禽畜亂跑的亂象已無影跡,如今的漆樹溝已摘得“2018年中國最美村鎮”精準扶貧貢獻獎的殊榮。今天,以漆文化為主的鄉村旅游已成了大堡鎮一道靚麗的風景,一個“地域特色鮮明,田園風光旖旎,文化傳承有序,鄉村魅力十足”的漆樹溝村也逐步成了康縣全域旅游景區中又一顆閃耀的新星。
相關新聞
- 2021-01-21康縣:鄉村旅游成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并駕齊驅新引擎
- 2021-01-21珍藏版照片!折射西北鐵路春運大變化
- 2021-01-21【聚焦鄉村振興】美麗鄉村我的“家”——從花巖溝村華麗轉身看康縣美麗鄉村建設(三)
- 2021-01-19嘉峪關在賽事中發展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