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隴上處處聞啼鳥
熱戀中的鳳頭鸊鷉
紅腹錦雞
普通鸕鶿
環頸雉夫妻
黑鸛捕食
麻雀
綠頭鴨
大天鵝
叢培昊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一首《春曉》,不知給多少童蒙開了竅。如果說花朵是春之色,那么鳥鳴就是春之聲,這樣的聲色相輔相成,精致生動,春天顯得更加豐富而飽滿。
鳥類是天空的主宰、被羽的精靈,是脊椎動物最高等的類群之一。目前認為鳥類起源于1.5億年前左右的中生代,是小型獸腳類恐龍的后裔。億萬年來鳥類不斷演化,至今有近1萬種遍布世界各地。根據著名動物學家、鳥類學家、中科院院士鄭光美教授主編的《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我國現有1445種鳥類,隸屬26目、109科、497屬(這里的目、科、屬都是分類階元,好比行政區劃的市、縣、鄉),可見我國是盛產鳥類的國家。而甘肅作為幅員遼闊的自然景觀大省,其鳥類物種也是十分豐富的。在2014年出版的《甘肅脊椎動物檢索表》中,已有17目67科66屬527種鳥類被記錄,逾全國已發現鳥種的三分之一,而且這個記錄還在被不斷更新。
本期我們將走進甘肅的春天,去看看春色里隴原大地上的鳥兒!
名字特殊的捕魚大師
——鸊鷉
鸊鷉(pì tī)是一類非常善于潛水捕魚的鳥類,它這看似特殊的名字,其實最晚在漢代已經出現了。傳說發明出“地動儀”的東漢著名天文學家、文學家張衡所作的《南都賦》中就作有“
鶂鷿鶙”(jié yì pì tí)的賦詞,這里的“鷿鶙”就是鸊鷉。
古人之所以能將鸊鷉和鸕鶿、野鴨分開,是因為鸊鷉在外觀上有幾點易于區分的顯著特征。首先,鸊鷉的腿不像鴨類那樣長在身體的中部或中后部,而是移到了身體的最末端。這樣腿腳就變成了高效的水中“推進器”,但卻不利于在陸地上行走,所以鸊鷉幾乎不上岸,它的捕食、休息、睡覺,乃至營巢、孵化都在水中進行。其次,鸊鷉能飛但不愛飛,比起鴨類甚至鸕鶿,很難見到飛行中的鸊鷉,偶爾見到了,那也是由于鸊鷉的頸部和腿部都耷拉著,看上去像個駝背。最后,鸊鷉最特殊的還是它的蹼(蹼是鳥類足趾間的皮,水鳥的比較發達)。和常見水禽如鴨、鵝的蹼不同,鸊鷉的蹼在相鄰的趾間幾乎不連接,而是在趾的兩側呈瓣狀,故得名瓣蹼。上述這些特征,再加上魚槍般直而尖的嘴、防水保暖的羽毛潛水服,鳥類中的潛水捕魚大師就這樣誕生了。
甘肅最常見的是鳳頭鸊鷉,它是全世界20多種鸊鷉中體型最大的,在全省多數濕地中都能見到它。不過,鳳頭鸊鷉是候鳥,冬天會南飛,它的族類中體型最小的小鸊鷉則在我省四季可見。
黃河岸邊的魚鷹
——鸕鶿
若論捕魚,和鸊鷉相比不遑多讓的自然就是鸕鶿了。在我國,漁民馴養鸕鶿幫助捕魚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鸕鶿也得到了“魚鷹”的俗名,而在甘肅的歷史典籍中卻從未見用此方法漁獵的記載。
我國有五種鸕鶿,甘肅境內只有普通鸕鶿一種,它在我省廣泛分布。我們甚至能在省會蘭州的城市段黃河河道中見到休憩和捕魚的普通鸕鶿,從黃河鐵橋出發,沿濱河路一路向東,有很大的幾率找到它。觀察尋找不要只盯著河道和水中的沙洲,鸕鶿也可能停歇在黃河北岸的黃土陡壁之上,那一攤攤白色的排泄物就是它們曾經停留的標志。如果你看到河面上有一只黑色大鳥,身體直溜溜地飛過去,十有八九是鸕鶿。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鸛
黑鸛不僅會捕魚,還是珍稀的保護動物。黑鸛有兩條大長腿,常在濕地邊緣的淺水區域活動覓食,因此是涉禽而不是游禽,有時它也到水邊的陸地上活動。黑鸛身披黑白二色,加上大紅色的眼圈、長嘴,色彩搭配既強烈又前衛。它是我國體型最大的食魚水鳥之一,飛行遷徙能力很強,在歐、亞、非大陸都有分布,但近年來國內的種群數量下降明顯,已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珍稀程度可以說不亞于大熊貓。
甘肅是黑鸛的主要繁殖地之一,更是在黑河流域發現了超過100只的黑鸛群,也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的黑鸛種群之一。每年3月前后,結束完越冬的黑鸛會飛到黑河流域張掖段附近,或者向西飛得更遠,去尋找適宜的繁殖場所。
甘肅的省鳥
——紅腹錦雞
有人說,雞不是鳥,這真是天大的誤會。其實所有的野生雞類在分類學上都屬于雞形目,都是鳥類。
紅腹錦雞是我國的特有物種,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更于1993年當選為甘肅的省鳥。它身姿健美,羽色艷麗。清朝二品文官的補子上有它(排名在孔雀之前),齊白石的畫中有它,鳥類攝影愛好者的鏡頭下更是經常見到它,有人甚至認為鳳凰的原型就是它。
錦雞類中,雄性的羽毛富有光澤,如同錦緞,因此得名。雄性紅腹錦雞的羽色以紅、黃為主,加以棕、栗、綠、紫等色,煞是好看,在陽光照耀下竟似放出金光一般,也得到了“金雞”的俗名。正因為它如此不凡,除我省之外,紅腹錦雞還被四川省和貴州省選為省鳥。綜覽我國鳥類,唯有紅腹錦雞有此身兼“三省省鳥”的殊榮。更為難得的是,它還是我國鳥類學的奠基人之一、動物學家鄭作新先生的主要研究對象,因此中國鳥類學會的會徽上也有它的身影。更有意思的是,由于我國陸地疆域形似一只雄雞,國旗顏色又是紅黃二色,紅腹錦雞甚至一度成為我國國鳥的熱門候選,雖然至今我國國鳥尚無定論,但它還是得到了各界的推崇和喜愛。
家喻戶曉的明星
——麻雀
被人們熟知的麻雀,是家喻戶曉的鳥明星,但它卻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知識。我國有雀科麻雀屬鳥類5種,它們被稱作廣義的“麻雀”。而其中大家最常見的,是曾用名為“樹麻雀”,現在改名叫“麻雀”的一種,它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麻雀和同屬四兄弟的區別其實很簡單:5種麻雀的臉頰都是白色的,而唯有“樹麻雀”在白色中有一黑斑,一眼可辨。
麻雀多活動在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性格極活潑,膽大易近人,但警惕性卻非常高,好奇心較強。多營巢于人類的房屋處,如屋檐、墻洞,有時會占領家燕的窩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樹洞中。麻雀在一年的四個季節中都是成群的,具有很多洞的老樹群,通常是它們最喜愛筑巢的地點。麻雀食性很雜,繁殖能力也很強,以至于種群數量龐大。
早在近20年前的一次網絡“海選國鳥”的結果中,麻雀就以超三分之一的票數摘得第一。麻雀“氣性大”不能被豢養,也沒有華麗的羽毛和悅耳的鳴聲,卻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力。
鳥丁興旺的家族
——雁形目鳥類
上面提到的鳥類有三種都是水鳥。那么,說起水鳥,還不得不提到另一支鳥丁興旺的家族:雁形目鳥類。
在動物分類學上,這個大家族包括天鵝、雁和鴨,其中一般來說天鵝體型最大,雁次之,鴨最小。天鵝有潔白的羽衣和較大的體型,古人不論從物質層面上還是精神層面上,很早就對它產生了興趣,并賦予它一個專有名字——“鵠”。陳勝那句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里有它的身影,歐陽修筆下的“人隨黃鵠飛千里”中也有它的行蹤。帶“鵠”或“天鵝”字眼的詩詞佳句不勝枚舉,但基本都與其飛行既高且遠的寓意有關。根據在天鵝身上安裝的GPS追蹤器和其他鳥類學研究結果顯示,天鵝的遷徙路線并不會飛越喜馬拉雅山,亦無相關目擊記錄,所謂天鵝能飛越珠峰只是一個流傳甚廣的美好謊言罷了。從生物學角度觀察,天鵝是吃素的鳥(雖然人們常常誤會天鵝和大雁是吃魚的,其實它是基本純粹的素食主義者),經常倒立在淺水里取食水生植物的根莖,因而頸部和腹部會被水中的敗葉枯草釋放的色素染黃。
我國有三種天鵝,在甘肅都有分布,其中更常見的是大天鵝。大天鵝不在甘肅繁殖,而要飛往遙遠的西伯利亞等地,但會途經甘肅的諸多濕地,并于此歇腳補充能量。
在我國各地動物園和公園中常見的黑天鵝原產自澳洲,不是亞歐大陸的本土物種。
盡管天鵝不能飛越喜馬拉雅山,但還是有能做到的鳥,斑頭雁就是能者之一。斑頭雁因頭部的兩條黑斑而得名。它是典型的高原鳥類,其血紅蛋白攜氧能力高于其他雁類,能在稀薄的空氣中完成更加耗能的主動飛行,而非相對省力的滑翔。斑頭雁選擇了一條遷徙苦旅,它在印度、尼泊爾等地越冬,卻在千里之外的我國高原湖泊繁殖,所以不得不年年兩度飛越世界最高的山脈。盡管隔壁的青海湖是斑頭雁的最重要繁殖地之一,但在甘肅境內的諸多高原濕地也是它喜愛的繁殖場所。譬如位于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東南部的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冬末春初都有大量的斑頭雁來此繁殖。
雁形目中鴨類體型最小,但不論是物種數量還是個體數量它都是最多。世界上有一百多種野鴨,不同種的外貌特征大相徑庭。如果要問誰的長相最“接地氣”,那么綠頭鴨無疑是候選答案之一。即使沒有見過綠頭鴨,人們也很容易望文生義地推測出它頭部的顏色;但如果真的如此加以辨識,那么雌性綠頭鴨一定會表示抗議,因為對于綠頭鴨而言,“綠頭”只是雄性專利,雌性卻是一身麻色,樸實無華,甚至可以說毫不起眼。這種性別差異甚至忽悠了生物分類學的鼻祖——瑞典大科學家林奈,他果斷地把雌、雄綠頭鴨分成了兩個物種。
綠頭鴨與每個人也大有關聯:它是我國全部30多個家鴨品種的共同祖先。綠頭鴨對環境和食物的適應力極強,這一良好的素質決定它不僅是我國最常見的野鴨,也是世界上個體最多、分布最廣的野鴨物種之一。
綠頭鴨在甘肅各地的河流、湖泊和水庫中都有分布,甚至能在城市濕地公園里近距離地看到它。根據權威機構濕地國際2015年的估算,綠頭鴨的全球種群數量有近兩千萬只,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需要人們的關注和保護,事實上,它的生存也受到棲息地破壞、污染和退化,以及人類獵捕等因素的威脅。
隨著人們生態文明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愛鳥、護鳥的隊伍中來。隴原的春色無限美好,希望我們都能走進大自然,聆聽鳥類的鳴叫,欣賞鳥類的曼妙,領悟鳥類的美好。
相關新聞
- 2021-02-26蘭州植物園多舉措營造文明游園氛圍
- 2021-02-25江山如畫:春雪驚艷古長城 水墨丹青金山嶺
- 2021-02-08臨夏州永靖縣鹽鍋峽鎮境內的黃河八盤峽水庫成為天鵝等候鳥越冬的樂園
- 2021-02-07官方風向標:北京這樣玩,才會有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