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者科”旅游扶貧實踐入選《中國減貧密碼》
2月25日,來自阿者科駐村干部王然玄參加了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并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月28日,中山大學旅游學院保繼剛教授團隊推動實施的“阿者科計劃”被選為《中國減貧密碼》紀錄片中的旅游扶貧案例……眾多事件的發生,都與一個叫“阿者科計劃”的項目有關。
阿者科是一個村,它的故事有典型中國貧困鄉村的樣子
阿者科是一個村,不是外國地名,而“阿者科計劃”是由中山大學旅游學院保繼剛教授率隊實施的一個旅游減貧公益計劃。
阿者科村隸屬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在世界文化遺產云南紅河哈尼梯田核心區內。一直以來,阿者科村因其保存完好的四素同構生態系統(樹林、村莊、梯田、水系)、獨特的哈尼傳統民居聚落空間景觀和悠久的哈尼傳統文化底蘊,成為第三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及紅河哈尼梯田申遺的五個重點村寨之一。
據了解,阿者科村共有65戶479人。相對封閉的交通區位、傳統低效的稻作農業方式、低層次的文化教育水平、保護與發展間的矛盾制約著村莊經濟發展,人均年收入僅為2785元。
如同中國很多農村一樣,阿者科村人口空心化現象嚴重。村子里越來越多的青壯年人口選擇外出務工,甚至他們并不關心自己的村子是否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他們正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選擇與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告別。
而空心化遺留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村里的老人和小孩普遍缺少關懷,比如當地缺少學齡前教育,村里的兒童大多8歲前沒進過學校。如何減緩城鎮化導致的鄉村人口空心化危機,并妥善解決文化保護、鄉村兒童教育、留守老人照顧等一系列社會文化問題,成為阿者科必須要直面的問題。
事實上,阿者科村并不是沒有想過發展旅游。阿者科所在的元陽縣,將世界文化遺產區的部分土地授權給一家國有企業開發旅游。阿者科村由于地處該景區開發范圍之外,不能享受該景區的發展帶來的溢出紅利。
更現實的問題是,阿者科村的可居住面積本來就較少,加上遺產區對傳統民居保護規則的限定十分嚴格,難以大規模開建旅游食宿接待設施。
當地村民對于開發旅游也持復雜的態度。早前,確實有一些游客通過口口相傳,來到這個古樸優美的村落。但是亂丟的垃圾、喧鬧嘈雜聲等,日益干擾到村民的正常生活,特別是村民并沒有因游客而獲得經濟收益,村民對游客的態度也由起初的熱情到冷漠,甚至厭惡。
“阿者科計劃”出臺
2018年1月,中山大學保繼剛教授團隊為阿者科村單獨編制了“阿者科計劃”。該分3個階段,預計分3年完成,現已進入第三階段。
第一階段為初期實驗設計與落地調適階段,駐村團隊帶領村民重點完成旅游公司業務框架搭建,建立完善保護與發展規則體系;
第二階段為實驗成效考核與反饋階段,重點完成綜合減貧成效評估并調整后續智力幫扶方向;
第三階段為實驗成效鞏固階段,重點完成旅游公司的移交工作,完全交由村民獨自運營管理,駐村團隊提供保駕護航的改進建議。
“阿者科計劃”是一個公益性援助計劃。它將遺產保護、旅游開發和脫貧攻堅相結合,堅持“一個模式、兩方參與、三個目標和四條底線”。
一個模式:實行內源式村集體企業主導的開發模式。公司組織村民整治村莊,經營旅游接待,公司收入歸全村所有。
兩方參與:中山大學保繼剛教授團隊派出技術人員(研究生為主),協同縣政府指派的青年干部,共同駐村,領導村民成立阿者科旅游公司。兩方不涉及任何利益分成,計劃前期啟動資金由當地政府籌集,不要求村集體公司以后償還;駐村研究生經費補貼由保繼剛教授團隊負責。
三個目標:在本地駐村干部與外部技術援助人員的帶動下,引導全村集體積極參與遺產保護、旅游開發和脫貧攻堅三項事業,提高村民自我管理的能力與意識,最終實現村民自主發展。
四條底線:傳統民居不租不售不破壞;不引進任何外來社會資本,孵育本地村民自主創業就業;不放任本村農戶無序經營,嚴控商業化,力保村落原真性;旅游開發以傳統村落保護為首要前提,不破壞傳統。
“這個計劃已經進入第三階段,唯獨不一樣的是,當地希望我們再支持他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保繼剛如是說道。
阿者科實驗的具體實踐
保繼剛團隊的阿者科實驗,一開始就亮出了“三板斧”——成立公司、開發產品、開展營銷。
2018年年初,項目團隊推動當地成立了阿者科村集體旅游公司。公司由政府出資30%及部分啟動資金,村民以房屋、梯田等旅游吸引物、資源入股70%。公司組織村民整治村莊,經營旅游接待,村民對公司經營進行監管。旅游經營所得收入三成歸村集體旅游公司,留存作后續發展,七成歸村民。歸村民的分紅再分四部分執行,即傳統民居保護分紅40%、梯田保護分紅30%、居住分紅20%、戶籍分紅10%。
確定了市場化的公司主體,下面就要面對如何開發旅游產品的問題。為了不破壞村內傳統人文與自然環境,阿者科旅游開發選擇替代性旅游發展方式:為避免過度商業化沖擊文化遺產的原真性,阿者科不對外出租房屋,不搞民宿和大眾餐飲,而是做小團定制產品、深度體驗產品,開發高品質線路。
團隊選擇以文化體驗作為產品設計的核心,將村內哈尼族傳統生產生活活動,例如紡織染布、插秧除草、捉魚趕溝等,設計為若干主題系列旅游活動,推出自然野趣、傳統工藝、哈尼文化等主題性體驗活動。體驗旅游項目受益范圍覆蓋全村,各家根據自身條件參與旅游接待,即使是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也可以通過演示傳統工藝獲得旅游收入。
產品精心設計出來后,接著就是營銷推廣。駐村博士、碩士生常年生活在阿者科村,他們一年四季用小型無人機拍攝阿者科村落優美的人文與自然美景小視頻,并定期更新在抖音、火山、快手等短視頻社交平臺上。這些附帶地理定位的小視頻,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阿者科村觀光打卡,尤其是在抖音平臺上,其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1000萬次,點贊超過46萬次。阿者科一下由“深山無人識”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
實際上,經過全村努力,阿者科村第一年創收60萬元,相當于全村梯田年總產出,村民直接分紅30萬元,直接帶動全村23戶建檔立卡戶精準脫貧。
阿者科計劃實施以來,已有近十戶農民放棄外出打工,選擇留在村內就業創業。村民羅美花原本跟隨丈夫在云南省個舊市打工,聽說家鄉要發展旅游了,很高興地回村里上班,因為同時可以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
記者調研發現,通過旅游設計,村里傳統文化與工藝煥發新生,不僅設施得以修復,技藝也得以傳承。比如,村民馬阿嫂為了獲得織布師這份工作,努力向村內老人學習這一技藝;哈尼古歌傳承人馬爺爺也十分高興游客對哈尼文化感興趣,他認為旅游的發展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村民盧阿嫂剛做講解時,特別容易緊張,經常對著講稿用生硬的普通話念。在團隊一對一的示范、培訓下,如今她已經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所知所感,與游客放松自信地進行互動。盧阿嫂的轉變,離不開保繼剛團隊在明面上的“三板斧”見效后又做起的內功文章。
他們嘗試建立一套鄉村長效治理機制,帶領村民參與旅游業務的經營和管理,獲得視野和能力的提升,也試圖加強對游客在環衛、主客互動等行為方面的引導,積極倡導“負責任”的旅游方式,減少旅游負面影響,建立和諧的主客關系。
除旅游業務能力之外,阿者科實踐項目團隊也比較重視文化工作。駐村團隊目前已初步完成阿者科村村史館的籌建工作,并在不斷招募義工,組織成立阿者科鄉村學社,定期組織輔導村內青少年兒童在村史館開展讀書、繪畫、電影分享沙龍等活動。
“阿者科計劃”成績斐然
據了解,自“阿者科計劃”實施以來,成績斐然,讓人刮目相看。
從直接利益來說,每年保持較高的經濟收入,直接帶動全村23戶建檔立卡戶精準脫貧;通過設立環衛工人與門前三包制度,完成公廁改建、水渠疏通及房屋室內宜居化改造等工作,全村臟亂差的衛生環境得到顯著改善,人居環境顯著提升;通過旅游分紅細則與遺產保護的綁定,村民遺產保護意識顯著增強,開始自覺保護哈尼族傳統文化及傳統農耕文明;通過一事一議及財務公示制度實現了村內旅游經營的公開透明,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監督、決策與管理權利;駐村團隊為村內引入先進發展理念,旅游為村民打開了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全村由一個封閉落后的哈尼族傳統村寨發展為一個開放包容的精品旅游村寨,本地居民與外來游客和諧共處、傳統文化與現代理念有序交織,沖擊了封閉式的小農經濟社會,推動了更深層次的社會進步。
與此同時,阿者科村入選國家農業農村部“2019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和旅游部“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1年1月29日阿者科村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力證被人民日報記者調查版推介。
阿者科計劃作為中國旅游減貧案例,入選教育部第四屆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入選世界旅游聯盟“全球百強旅游減貧案例”,并作為2020年唯一案例出席國際會議,向24國代表展示成果;被選入央視紀錄片《告別貧困》;作為旅游扶貧案例被選入紀錄片《中國減貧密碼》。
“這些成績的取得,有政策優勢,有外部‘智慧’植入,但更重要的是村民內生動力的激發。”保繼剛如是說道。
阿者科,交給時間去檢驗
在保繼剛的理解中,旅游減貧要對大資本、大項目保持警惕,一定要讓村民有獲得感,這種獲得感既是經濟效益的,也是人的素養的整體提高。不要搞大拆大建,要真正回歸共享共治共管。這個過程要多借東風、多用巧勁,與其“旅游+”,不如“+旅游”。
事實上,阿者科實驗是一場以產業為依托的鄉村綜合實驗,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特別是移交村民自治后,在“道”上如何保證成功可以復制、模式可以持續、理念可以創新,在“術”上如何加快村民管理團隊培育、繼續豐富村內旅游產品和業態、深入開拓營銷推廣渠道,都需要持續觀察。疫情的影響也不容小視,保繼剛團隊如何收尾、是否會延期退出等,都值得關注。
但有幾點,是可以稱之為中國旅游扶貧“經典經驗”的:
社會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在阿者科計劃中保繼剛教授運用20年的研究成果指導旅游減貧實踐工作,以規避諸多發展陷阱,做到科學指導。例如《阿者科計劃》中將旅游吸引物權的學術概念落地,在整體方案設計上提出一直被忽略的旅游吸引物用益權,將用益權歸還于村民。全體村民成為旅游發展的利益主體后,更加主動保護作為旅游吸引物的文化景觀資源,從而實現保護與發展的協同并進。
發展鄉村旅游不一定要引入外部資本。阿者科村落小,人均居住面積小,村寨的污水處理池也無法承接大規模餐飲產品。經過綜合測算和評估,阿者科的承載能力決定了不能發展大眾旅游,也就無需引入資本大搞建設。如果引進外部資本,外來經營者很有可能擠占本地居民的旅游參與機會。因此,阿者科計劃規定不允許外來資本進入阿者科,轉而采取技術援助的方式,孵育本地村民參與旅游發展,以少量的啟動資金,選擇輕投資高回報的發展方式。
培訓村民參與旅游。計劃的要旨除了社區增權,還有社區賦能。駐村團隊常年居住在村,從決策到執行的手把手培訓,增強村民參與旅游的能力,從而實現自管自治。這需要先將培訓方案本地化,并鼓勵村民參與培訓方案的制定,才能更好地讓村民理解和執行培訓方案。培訓采取“做中學”的方式,駐村團隊帶領村民在具體接待游客的過程中指導并反饋,促進村民更好理解旅游服務要求。
保護細則與分紅綁定。阿者科計劃將古村落的保護主體和受益主體都定義為本村村民,權利與義務統一,以期村民享受旅游分紅的同時自發保護村落景觀。這一規則背后體現的是管理學的績效考評思想,而沒有選擇絕對的平均主義,只有當村民做到了相應的保護工作,才能得到相應比例的保護分紅,比如蘑菇房、梯田、居住、戶籍四者共同構成阿者科的核心旅游吸引物系統。
今年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完成脫貧攻堅的使命后,應地方政府邀請,在學校支持下,保繼剛教授團隊將繼續技術援助阿者科3年。未來的阿者科將在鞏固與發展脫貧成果的基礎上,接力鄉村振興,深化遺產保護、旅游發展與產業融合,實現村民自主發展。
據了解,保繼剛教授團隊還將積極探索阿者科模式的復制與推廣,希望這一模式能夠造福更多鄉村。同時進行理論總結,踐行從理論到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治學過程,為世界減貧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阿者科計劃”參與者紛紛希望,“希望在故事的最后,能夠實現村民自主發展,把阿者科變得越來越好”、“希望阿者科永遠是一個好家園、一個好旅游地”。第一屆駐村研究生楊兵則表示,最希望看到的是村民獨當一面,振興鄉村。
“希望鄉村旅游少一些無效投資,少被資本控制,讓村民得到實實在在的收入。” 保繼剛教授如是說道。(伍策 一丁)
相關新聞
- 2021-03-012020年我國預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20平方米
- 2021-03-01網絡空間加速“適老化”改造 老年人也能樂享數字生活
- 2021-03-01沉浸式體驗成新寵
- 2021-03-01全國人大代表蘇伯民:讓文物保護插上數字化和技術的翅膀